童年学诗札记(1521一1530)
童年学诗札记(1521)好诗根本没有必要反复解析。好诗的“好”是完全可以反复诵读出来的。一如美女,还需要精心打扮吗?!
童年学诗札记(1522)或许我们能成为现实生活中很好的朋友。这是完全可能的。然而,在诗上面,我们未必能成为好友,可能我们永远都是极其陌生的,要么是因了我进不去,要么是缘于你实在过不来。我知道,有一种缘,唯有灵魂与灵魂之间才会发酵。这很残酷,更是一种无奈。

童年学诗札记(1523)关于赵丽华的分行文字,谈几点粗浅看法:语言本真、素朴、自然、活泼、凝练;表达上往往呈现出有节制的随性,不枝不蔓,暗扣内功;不喜雕琢,在不动声色中刺伤受众的敏感神经丛;表面上的平静沉潜掩盖不住其骨子里的叛逆与前卫。这足以让其文字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或反讽、或狂狷、或飘逸、或滑稽、或内敛、或垃圾、或神经质;擅长从平和、极端、细腻处落墨,却总能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之奇效。此外,可能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缺憾:倘若总想在“表达上空前绝后”,总想“首先从我开始”,这就难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了!姑且就胡扯到此吧。
童年学诗札记(1524)无论古今中外,但凡固守以情为主这一诗观的诗人,其诗都鲜见上上品,绝大多数作品均摆脱不掉“品斯下矣”的宿命。真正经得起时空淬砺、陶染的好诗,大抵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仅仅将情视为诗之本,而不是盲目地当作“主子”好生侍卫。诗人应将全部功力、心劲、诗感、杰思、情趣汇集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之上。这才是关乎诗的当行正道。一言以蔽之,诗人理当自始至终以“资养”、调和并驾驭元气、中气、正气为主,无气不成诗。诗人的养心内功或称看家绝活就是“清和其心,调畅其气”。惟其如此,诗方可称作诗,写诗者才配称为诗人!
童年学诗札记(1525)好诗大都故意“言不尽意”,而伪诗则往往让那么点儿可怜巴巴的心思和盘托出。不说出,真的会憋死你吗?!

童年学诗札记(1526)诗人不必自降身价故意去迎合受众。美女总是不会担心没有人追。好诗自然会聚笼起不寻常的受众。
童年学诗札记(1527) 写诗,是在语言的刀尖上舞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你也不想想看,能称得上艺术这两个字的,即便再简单,她毕竟属于艺术层面之上的简单。我想我已说得够淸楚了吧!
童年学诗札记(1528)诗人应当力戒傲气、妖气、俗气、淫气、稚气、骚气、霸气、戾气、腐气、巫气、阴气、奸气、庸气、死气、草莽之气、圈围之气等邪恶之气。以上罗列的都是属于见不得阳光的“野路”。诗人务必要自重、自省、自知、自励、自强。在2017新年致辞中领导人曾告诫我们:“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此乃一语中的!

童年学诗札记(1529) 阅读升华思想,思想浸淫存在,存在决定死亡,死亡重塑灵魂,灵魂反刍阅读。
童年学诗札记(1530)毋庸置疑,真正的诗人都是人类社会难得的精英,过去是,今天是,未来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