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的关照
文/彼岸流年(美国)
在兄弟姐妹中,我和父亲最不像,比如长相,习性。多年后,发现最像之处竟是我们都曾远行。
父亲年轻时,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
对于孩童的我,父亲和大小不一的行李包息息相关。包里装满捎给我们的各种吃食或者其它物件,他就回来了,停留一段时日;当母亲再陆续收拾好他外出需要的东西时,他就该走了。
父亲每次回家,我们都去接车,因为太多包,一个人提着走路很吃力。我们一人几件,浩浩荡荡,有丰收的喜庆感。他离家时,却很少让我们送,用父亲的话说,没多少东西,就不要来回跑了。
因为回老家少,有一年奶奶因为想念父亲,独自一人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看他。奶奶年龄大,头脑时常会不清楚,父亲并不在北京啊,急得老家人乱作一团。好在一番曲折,奶奶被人从北京送了回来,在老家和父亲相见了。唉,也算是历险后的庆幸了。
我年轻离家时,已经有了行李箱。一个箱子仿佛能容纳整个天下,这让远行更加容易。一手票根,一手拉杆,说走就走。
我每年都会回家,一个人,两个人,直到四个人。偶尔因为某些原因未归,也会尽早做安排。
每次回去,我不让父母来接,总想着敲门给个惊喜;离开时也不让他们送,特别怕离开时的感伤。哪怕转身泪雨滂沱,也不愿面对面地泪眼婆娑。
父亲也怕落泪,怕离别吧。大约都知道远行的个中滋味,我们都在尽可能为彼此做类似的关照。尽管我们清楚,最好的关照是永远在一起,故乡和他乡间的迁徙,怕是今生乐此不疲且最无奈之举。
作者简介:彼岸流年,出生西安,旅居美国。热爱文学,努力生活,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