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第四大礼仪——寿诞礼
豫南杨
20180909
我国古代按照人的年龄分四寿:三十六岁为“本寿”,六十岁为“下寿”,八十岁为“中寿”,百岁为“上寿”。
中国是文明古国,寿诞礼仪很隆 重。
自己的生日是母亲的难日,常言:“生辰之期母之难,此日当忌孝为先。闭门静思哺育苦,差前错后 庆寿诞”。
古人,每逢生日都是闭门谢客,并禁食一天。第二天(或是提 前一天)再大宴宾客,庆贺生日。
寿诞礼仪是五福的基础,代表着人生的信仰。
我国古代对人有五种祝福,讲的是五种人的理想,民间的“五福”是“福、禄、寿、喜、财”。
五福最早出自《尚书洪范》,该书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
寿,即长寿,命运长久而且福寿绵长;
富,即富贵,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为生性人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意为善始善终而且继往开来。
东汉桓谭在《新论辨惑第十三》中,把五福“考终命”改为“子孙众多”。因此,对子孙多的老人有“多子多福”之说。
寿居五福首位,与各福多有关系,比如康宁考终命,古人解释:考终命为“皆生较好以至老也”。
人的一生,寿是至关重要的。祝寿的目的就是祝老人长寿绵绵。寿诞常识:隆重者祝寿,设寿堂,摆寿烛,张灯结彩。
寿堂香案上,陈列寿桃、八仙等物品。寿翁坐在正位,拜礼由主持者喊礼。辈分不同,拜礼也有区别。平辈一揖,子、孙辈四拜。设寿盘,寿盘里盛鸡蛋四枚或枣汤一碗,奉于寿者。
除寿日拜贺,还有寿日之前拜者为预祝;寿日之后拜者叫补祝。古代对于祝寿有一些专门的称呼,今天仍然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着。
对男、女祝寿的称呼:男性称“椿寿”,女性称为“萱寿”。
庄子在逍遥游中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里的春为椿树,于是后人把这种长寿的椿树用作为长寿之人的代称。凡是为一切男性长辈祝寿,都可以叫做“椿寿”。
萱,就是萱草,又写做绶草,萱草的花蕾今天已经被人们做为一种蔬菜,就是金针菜,又叫萱花或萱花菜。萱草是一种忘忧草,如果种在母亲住室外就可以忘忧。所以,人们把母亲称之为“萱堂”或简称“萱”。对父母合称为“椿萱”。凡是为母亲、母亲辈乃至一切女性祝寿,都可以叫做“萱寿”。
民间,有男不做十,女不做九的说法。
“男不做十”是指除十、二十、三十、四十岁年龄之外的五十、六十、七十等整十的寿诞不庆生。“ 十”表义“圆满”,满则溢;又与“死”谐音。“九”寓意“长久”,十比不上九所代表的含义好。因此,整十庆生需提前一年进行,比如六十岁的生在五十九岁过,一百岁生在九十九岁过。
“女不做九”是因为“九”与“鸠”谐音。一般五十以内不做寿,称为过生日。
目前,人的寿诞(生日)礼仪方式已经完全西化了,除了吃蛋糕、吹蜡烛、就是唱外国生日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