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后花园 大美新疆(五)喀纳斯 文徐元鸿

说起喀纳斯,去过那里的人都知道它是位于中国的西北角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的一片自然生态保护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和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接壤。


走进喀纳斯的游客,都会惊诧于这里的雾气,由于四面环山,又没污染,水气含量很大,喀纳斯地区极易起雾,这里的雾和城市里的雾不同,它是由水气疑结而成的,因而对人体无害。清晨,这里的雾像纱、像烟、更像一条条丝带,在山水之间游弋、幻化,给喀纳斯淡淡的涂上一抹神谧;午间,这里的雾像云朵、像棉絮、像羽毛在山腰和林梢上,变换出风情万种的形态,让喀纳斯平添些许妖艳和妩媚;而在黄昏之时,落日西下,夕阳如血的余晖把喀纳斯装扮得如诗如画,厚重而从容。喀纳斯的人们就是在这样仙境一般的群山环抱中生活着。

很久以前,我就想与遥远的喀纳斯牵一回手,希望自己能在美丽的月亮湾,聆听一次大自然的吟唱。多彩的六月,终于了却了心愿一一来到了北疆/来到了神的后花园——喀纳斯。
从布尔津出发,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行驶,约莫四、五个小时后,便进入了著名的喀纳斯湖景区。
喀纳斯,据说是个湖怪出没的地方,是真是假难以分辨。这儿的风光倒是独特:远远望去,山峦叠嶂,草木繁茂,溪水淙淙,牛羊成群。若不是亲临这里,你很难想象在这人烟稀少的阿尔泰山深处,竟有如此绮丽的景观。
喀纳斯,说她是个青翠欲滴的绿色世界,一点儿都不夸张。你瞧:绵延的群山,茂密的森林,苍苍茫茫,逶迤起伏;阳光在林间洒下斑斑驳驳的绿;陡峭的山路一侧,时有湍急的流水冲入深凹的涧壑;绿草芊芊,山花烂漫,松杉桦树,伟岸挺立;山涧泉水的清澈流淌,林中鸟儿的婉转啼鸣,路旁花果的浓郁香息,使人如入画中,如临仙境。



据说,喀纳斯因湖而得名。靠近她,第一感觉就是清冷。抚摸着润滑的树身,我久久不愿离去,那种冷冷的肌肤,却给了我温馨之感。生在水边的我,自小就偏爱碧波荡漾的湖水,这湖是否如我想象中般的清纯?沿着一条山路前行,不一会儿,眼前一亮:盛夏已来临,这里的丛林与草木俨然翠绿一片。一年四季里的喀纳斯到底如何?以往,我只能从书中感受:春夏之交,碧草连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而此时的喀纳斯,却是如此的冰清、如此的宁静与如此的纯绿。站在湖边,凝目端望,她有时落落大方,有时又俏丽顽皮。再凝神远跳,天空蓝蓝,白云朵朵,群山丛林,纵横交错。美女导游告诉我们说,喀纳斯湖,以水色变幻多彩为奇。春秋时节,色分晴阴,晴则一湖深蓝,阴则波光暗绿。夏季烈日炎炎,湖水又仿佛掺了些许的奶汁,微蓝微绿里总是汪汪的一片乳白。林荫小道深处,有萋萋水草秀于岸边,湖边还时有浅水灰石兀立,此时,你如果用心去倾听,碧清的湖面上好像还回荡着隐隐约约
出于好奇,我独自立于一块秃石上,背对月亮湾,让朋友帮我按下快门,我想留住这一刻的神秘与安宁,并贮存一份永久的记忆。此时,除了游客喀嚓喀嚓的拍照声音,喀纳斯湖是静谧的。
从山上望去,湖水宛若一池琼浆玉一液,墨绿中泛着白光,凝然动。四周的山青翠欲滴,舒缓的高山草原和由山腰壁挂般垂及湖畔的针叶林交相辉映,真真是个天堂般的去处。
其实,进入河谷,看到的是一条奔腾咆哮的河流一一这就是布尔津河。河水湍急而清澈。只当此时,才会令人蓦然领悟美的力量犹如这河水,它清澈、涓美、冷艳、柔顺,却势不可挡。河边雪柳依依还有那蔷薇科灌木,枝条蘸在水中,激起一道道细密的水花,与其枝头的小花交织在一起,煞是摄魄销一魂。河面上有一座用阿勒泰山特有的红松木搭建的木桥,那木质经年日晒雨淋、冰封雪冻,复又被风儿吹拂得改换了灰白的色调。小小汽车从木桥上开过时,坐在车里都能听到在轮胎碾轧下,木桥发出的吱吱嘎嘎的艾怨与呻吟。
悠扬的笛声!
下午的阳光和熙怡人,我们一行穿越一片片密密丛丛的红松林来到喀纳斯湖卧龙湾。湖水恬静而安详,隐匿着在下游呈现的奔腾之势,蓄势待发。湖面倒映着山光水色,十分迷人。
与我们同行的美女导游,似乎十分熟悉喀纳斯湖的隐秘。她饶有兴致地向我们介绍着湖水里有一种鱼"红鱼”(后来,我查阅了资料,翻译过来学名应叫“哲罗鲑”)。她说,这种鱼没有鱼刺,清水煮鱼,那肉十分鲜美,赛过肥一美的
羊羔肉。这种鱼体型都大,最小的都可以让七八位饱餐一顿,大的都
已经长成小舟一般大小了。同行的客人有的将信将疑,在这样的深山湖泊,哪儿来的这般大鱼。甚或也有人对此质疑,在他们看来无法想象天下还会有这般大鱼。
接近傍晚时分 ,阳光驱散了雾气,这时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喀纳斯的美丽。然而,最能吸引人的目光的,还是喀纳斯的湖,湖水蒸嘴而升,隆起的雾,似飘渺的轻纱,把喀纳斯许多神秘的传说笼罩着,湖面由近则远则呈现出乳白、浅蓝、墨绿、湖蓝等多种清澈透明的色彩。

其实,平凡人生,就是每天都要为自己找一个让自己幸福的理由,给生命注入温柔的力量。无需复杂,只是一杯咖啡、一壶清茶,一个知己、一次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