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建志

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6月13日开幕以来,不知不觉已到了第五天。让我兴奋的是,今晚(17日)七点多,我和朋友一起走进了易俗大剧院,来这里观看百年三意社倾情上演的秦腔传统大戏《玉堂春》。

梅花奖获得者张涛
要说起易俗大剧院,那可是目前西安看秦腔软硬最好的剧院,大凡能在这里演出的剧团,往往都是有实力,有影响的剧团。今晚在易俗大剧院如期上演的秦腔传统大戏《玉堂春》虽然演员和之前在这里上演的没啥变化,可今晚的舞台背景、舞美、灯光,甚至连演员的服饰等都会有所的变化的,毕竟这是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没有哪家院团不重视的,往往几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和排练了,而且也会加大投入的。所以我很期待今晚《玉堂春》现场演出的声光电效果的,因为一般人都知道在剧院里看秦腔的效果是户外舞台根本无法比的。

近几年,我对三意社越来越熟悉了,更愿意了解三意社的历史、了解三意社现状和发展,更愿意走进三意社,尤其是关注三意社的每一场演出。就说今晚上演的《玉堂春》,每位走进易俗大剧院的观众,眼前摆放着三意社这场演出的宣传册,不要小看这细小的环节,观众就能知道剧情介绍和演员列表、幕前幕后人员分工等信息。

侯红琴荣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我知道,今晚主演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三意社掌门人侯红琴,她是苏三的扮演者,也是秦腔肖派肖玉玲先生的大徒弟,她身上的光环那真是太多了。我要说的是,我和侯社长是在纪念抗战70周年西北大学秦腔演唱晚会后台相识的,她说到了自己是周至人,上艺校和后来被招入三意社的一些经历,虽然在后台外,她确实很低调、很热心、很有亲和力,和我也是第一次面对面交谈,其实我那时候只是把她当三意社演员看的,后来的日子自里才知道他所获得的殊荣和三意社社长的身份。那晚,我还和百年易俗社掌门人惠敏莉说过话,对于我来说,我可是记得特别清楚的。

甘肃安家山演员戏迷一家亲

榆林黑龙潭庙会演出盛况
我时常关注着侯社长带领下的三意社,她们剧团的演出,尤其赴甘肃会宁、环县、安家山等地演出,就连去旬邑演出,我都关注过。去年在陕北榆林黑龙潭庙会的演出,我通过快手、抖音直播看到了山陕两家剧团演出的盛况。不容易呀,在外演出不比在西安大剧院,路途的奔波和劳累,演出不是热就是冷,其中的艰辛我是多少经历过的,因为我也跟团演出过,只是我负责宣传报道罢了。三意社人是个团结的集体,是个敢打硬仗的队伍,侯社长没有摆领导的架子,她和团里同仁打成一片,安家山戏迷热情地邀请演员住在他们家里家,团里的同事还在戏迷家里打着搅团,吃着纯正的农家饭,演员和戏迷亲如一家人。这样优秀的演出团队。这样有实力的剧团,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就会喜欢上的,而且会被观众和举办单位尊重的。三意社在榆林黑龙潭庙会演出期间,和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共用一个舞台,四天八场,同台竞技,那是实力的体现,也是梅花奖对梅花奖的表演,要知道,晋剧在那里可是有很大市场的,相反,像三意社这样的专业剧团在那里却没有市场。三意社在那里一炮而红,赢得了陕北、山西戏迷的欢迎和认可,很好地开拓了陕北演出市场。我关注三意社,我也爱上了三意社,就是因为三意社在侯社长的带领下,上下团结,积极进取,走的是文艺为人民服务路线,所以受到千千万万西北戏迷的拥护和喜欢。

侯红琴扮演的苏三
听老人讲,1933年,三意社秦腔编导李逸僧将京剧《玉堂春》成功地移植了过来,由郭育中、苏哲民、晋福长等秦腔名家首演而引起轰动。《玉堂春》自然成为百年三意社的看家戏,近百年来,久演不衰。中老年戏迷都知道,秦腔大师肖玉玲先生成功地扮演和塑造了苏三的形象,历经多年打磨,形成了公认的“肖派”唱法,侯红琴作为她老人家大徒弟,受师傅亲传,多年来扮演的苏三已深入人心,只要听候红琴《苏三起解》或《三堂会审》唱段,那真是太特别了,嗓音宽厚而洪亮,演唱高而不亢,收放自如,行腔圆润而流畅,侯红琴已有了自己演唱的标签。侯红琴继承了师傅肖玉玲的唱腔,又有了自己的领悟和出新,她无疑是当今西北五省演苏三最形象、最逼真、最自然的扮演者。

崇公道扮演者刘武利(右)




《玉堂春》这部秦腔大戏,除了主演苏三的唱段最多以外,就是剧中其他人物了。王景龙的扮演者——张涛,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获得者,两个梅花奖演相爱的夫妻,是本场戏的亮点和看点。其他人物,也是由三意社国级演员担任的,像崇公道由著名丑角演员刘武利扮演,于朝飞、马亮、贾小红、宫廷豪、宋超峰、李康定、周智等著名演员和优秀青年演员的强强联手,也让这出戏多了看点。我熟悉的演员贾小红扮演的禁婆就很有特点,她演的形象、逼真,让人看了不免心中一乐;李康定是国家一家演员,在三意社也是重量级演员,可他在这部戏中扮演中军;肖文敏也是国家一级演员,在戏中扮演校尉,当然了戏中甘愿当绿叶的演员还很多。在我看来,这是如今三意社形成的不成文规则,大家都是踊跃的,也是毫无怨言的,就连侯社长、张涛、王战毅、马璐璐等演员也是甘愿当绿叶的,该跑龙套的时候照样跑龙套,这是全团上下拧成一股绳的有力见证,也是三意社老中青三代演员的有机结合和帮带的见证。

《玉堂春》作为三意社久演不衰的看家剧目,在千千万万的戏迷心中是扎了根的。这次能选在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演,尤其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上演,现场的观众大饱了眼福。我身边就有宁夏的观众,当然剧场中肯定还有来西安旅游的游客或外省人员,全场演出,观众掌声阵阵,那是对台上演员的褒奖和鼓励。演出结束,舞台上摆满了鲜花,观众久久不愿离场,围住演员签名和留念来看,观众确实是满心欢喜的,也是崇拜自己喜欢的演员的,不用说,侯社长的人气是最旺的。我敢说,没来现场,是无法体验到剧院演出效果的。只能惋惜了。我也知道,这场成功的演出,更离不开三意社乐队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指挥是乐队的灵魂,也是演出成功的关键。

我知道,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承办单位之一就是西安电视台,这可是强大的、全新的融媒体单位。大型转播车就停在易俗大剧院的外面,剧场内四个机位全程摄像,通过西安电视台在抖音等平台的现场直播,那影响力可是全球范围的,国内、国外戏迷或观众都是能看得到《玉堂春》演出的。这还不算戏迷线上、线下的互动,快手、抖音、网红对秦腔的宣传那更是不可估量的。我要说,秦腔作为梆子腔的鼻祖,目前在全国的地位是不想称的,秦腔需要宣传,秦腔需要网红,秦腔在全国应该有一席之地。我也坚信,古老的秦腔会与时俱进,必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的。
注:文中照片非本人所拍,系引用,冒犯之处还请谅解!

刘建志,网名白鹿放歌,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未央区作协理事。乡土情结厚重,对民风民俗颇感兴趣,对秦腔自然也就越来越喜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