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三十一)
前面说过,1930年年底,红七军攻占绥宁,撤兵时路过武冈,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贸然发动武冈攻击战,结果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红军的失败一是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二也是武冈的守敌太过强悍。
不得不说,武冈真的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堪称铁打钢铸。后来的这一次保卫战却是与众不同,给中国人挣足了面子。
1945年年初(民国34年),日寇垂死挣扎,做二战结束前的最后疯狂。
为达目的,日军发动了首先进占芷江,而后直捣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大本营的“芷江攻略战”。(我们称之为“雪峰山战役”)
在雪峰山外围的武阳战役、梅口战役、江口战役、山门战役、凤凰山战役等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武冈保卫战是最重要的也是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战役。

1945年四月,日军第二十军的坂西一良中将司令官,纠集了第34、47、68、116等五个师团,外加重广、关根两个支队。(支队为独立旅团级别,如关根久太郎就是少将。)挟连下衡阳、东安、新宁等城市的余威,气势汹汹地向武冈扑来。
当时,58旅团(关根支队)大部,68师团一部,几近万人。加上重炮百余门,战车十几辆,还有配属的工兵部队,精锐尽出。
而我武冈的守军仅74军58师172团的一个营。
探听到守军仅仅只有一个营,不过一千余人,狂妄的日军宣称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解决战斗。一个日军大队长甚至捻着长长的络腮胡子说,他要进了武冈城之后再刮胡子。
猖狂的日军没有想到,就是在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武冈古城,他们吃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败仗。
武冈四面环山,有内外两道城墙,而且城墙极为坚固。
为抵御日寇,城中的百姓们勒紧裤带,节衣缩食,用糯米和着黄沙、石灰加固了城墙,别说手榴弹,就是炮弹直接轰击,也是无可奈何。
还有资江的上游赧水环绕作为护城河,更是易守难攻。
守城的部队虽少,却是一支英雄的部队。74军被称为抗日铁军,转战南北,屡建战功,威名远扬。
它的几任军长,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普、邱维达都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这个营也刚刚经过美械的换装,虽然装备不足,只能称之为半美械营,但士气正旺。
时任军长的施中诚对58师师长蔡仁杰说,无论如何要守住武冈,武冈一失,雪峰山大门洞开,芷江就危险了。
蔡师长又把此话对守军一营的营长高崇仁说了一遍,高营长拍着胸脯说,日军想进武冈城,除非踩着我的尸体进去!

从四月二十七日起,惨烈的战斗打了整整七天。日军被顽强的中国军队打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日军什么办法都想尽了,强攻、硬攻,用重炮轰,用坦克撞,用火烧,用水灌,都不奏效。挖地道也被中国军队用反挖地道的方式化解了。
在轻重机枪和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几十架云梯好不容易靠上城墙,蜂拥登城的日军被突然涌出的中国士兵用清一色的汤姆逊冲锋枪抵近狂扫,一个不落地报销掉。
接着又冲过来几个持美式喷火器的士兵,对着云梯喷射着熊熊烈焰,又把云梯们全部烧毁。
登城的日军官兵们全部烧成火人,在地上翻滚惨叫。可怜日本兵的血水把护城河的水都染红了。那个悲惨的场面连杀人如麻久经战阵的关根久太郎都目不忍睹。
最后,关根一看实在是没辙了,就把最丧心病狂的一招拿出来了,组织“人弹”特攻队。
150名经过抽签的被日本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彻底麻醉的日军士兵,头缠太阳巾,身绑数十公斤烈性炸药,齐声吼叫“壮士歌”,像疯子一样向古城墙冲杀过来。
还没有靠近城墙,绝大部分“人弹”就被密集的火力歼灭,“玉碎”去见他们的天皇去了。
有十几个特工队员冲到了墙根下,紧贴着城墙拉响了炸药。
只听“轰”“轰”数声巨响,几团裹着肉沫的血雾升腾起来,古城墙被炸出了十多个大洞。
关根窃喜,正要挥舞军刀指挥大部队集团冲锋,突然看见城墙上的士兵把一个个大沙包往下推。数百个大沙包像雨点般地往下砸,就是那么一转眼的功夫,用武士们的贱命换来的大洞又被填平了。
关根看清楚了,城墙上抬沙包的人居然还有穿着五颜六色便服的老百姓!
关根大怒,他哇哇大叫着举起指挥刀,正要指挥最后的冲锋,就只见自己出发阵地的后方乱成一团。原来是有中国军队从他的侧后方发起了攻击。这是怎么回事呢?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