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文/王德春
我的父亲是位老教师,在一九八零年的时候,为了让我接班早早地退了休,那年他51岁。
父亲从教三十余年,育人无数,成绩裴然。他在大李庄、拐尔庄、盐厂、张堤口、新盛店等村都教过书,尤其在本村新盛店中学任教,达到教书生涯的巅峰。一九八零年,因为他的博学多识,文字功底深厚,学校让他任我这届毕业班的语文教师。父亲除了辅导课本内的知识外,还自已用蜡纸刻版,油印了很多课外材料让学生们做,极大地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也为毕业升高中考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印象最深的是作文练兵,好像跟赌题一样,竞然赌对了。我们练的是《校园二三事》,到考试的时候,作文题目是《x×二三事》,可谓一箭中的。
父亲退了休,和几个爱好绘画的学生,建了个工艺品制作坊。工艺品就是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放进镜框里,做为室内装饰、或结婚或温锅或其它赠品。这些在八十年代还有一定的销量。后来第六棉花加工厂,知道父亲善写画,就把他骋到厂里,让他在四周内外墙上写一些防火防盗、安全第一的美木字标语。这种活难度较高,字要美观、大方、醒目,而目一个字都是几个平面大,非一般人能为。

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乡镇党的建设如火如荼。硬件是有党建室,党建室内上墙的东西很多,有党员现状、发展规划,还有各种门类繁杂的制度。这些就需要有书画专长的人来完成。父亲当然是不二选择,于是父亲这个非党员,就身不由己地加入了到轰轰烈烈的党的建设中来。再后来,农村信用社都建了职工之家,匾牌书写,上墙材料自是少不了父亲的一番忙碌。当然,在这些工作的间隙,父亲还在为乡里乡亲的红白事写对联、写礼薄,为通秦晋之好的喜主写定婚小帖……
在退下休来的十几年里,父亲的脚步一直在奔忙行走,把发挥余热做到极致。
父亲性格内向,一生沉默寡言、不拘言笑。或许是家庭成份高,不敢或不能在人面妄言妄语,或许内向性格天生形成了他的寡言少语,所以父亲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终日沉着脸,天神般地存在。以致于我到大、到结婚、到有孙子,都远远地躲着他,不敢亲近他。现在想起来,他或者他们,父辈以上,都有他们的社会渊源。毕竟他们离孔夫子太近,离现在的我们太远,无可奈何。
曾经一位中医大师,在他父亲仙逝后痛哭流泪说“再没人责罚我了”。这句话于我至今挥之不尽,犹在耳畔。做为父亲的儿子,做为儿子的父亲,我现在终于懂了这句话的分量……
作者简介:
王德春,山东省夏津县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现工作在夏津水利局,曾先后在学校、乡镇等单位任职,擅长书法,爱好写作,偶有作品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