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父亲节
文‖张修玲
父亲离开我五个年头了,现在终于能拿起笔平静地写写他了。
父亲(1952年9月6日一一2012年4月15日)属龙。名恕才,字玉书。由曾祖所取。曾祖饱读诗书兼村里会计。名字里寄予了他对长房长孙的期望。父命多舛,祖母早逝,由曾祖母一手带大。祖孙感情深厚,父亲是这个大家庭中的老大,名副其实的大哥哥。家境特殊,不能一一为人道。曾祖母一手拉扯大了父亲和两个堂叔及一个堂姑。父亲始终不遗余力地照看帮扶着弟妹们。那种共患难中凝聚起来的亲情浓稠地化不开啊!威望与亲和力就是这样炼成的。谁家有了难处急事,必是要来找大哥哥商量的。在我心里,父亲就是擎天柱!从我记事起,无论父亲回来多晚,一定是要去看看曾祖母的。父亲做爷爷了,首先就是让曾祖母抱着她的第五代孙子合影留念。照片中曾祖母就是一尊鹤发童颜、笑靥如花的活菩萨呀!家里的祭祖文和祭母文就是父亲与大叔叔一起完成的。
父爱读书。囿于家境,只读了高小,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求知欲。家中常年订着报纸,印像最深的是《农民报》。喜欢的书就买来读。不知怎地他还会吹横笛,识乐谱,唱戏曲,写很棒的毛笔字。脑海里总是浮现父亲边哼唱戏曲边伏案挥毫泼墨泼的画面,专注而享受。也常常想,我咋就没能继承他身上的任何一点文艺基因呢?我咋就一件乐器也不会玩呢?结果总是绞尽脑汁也没头绪。而现在,突然领悟到:父亲其实是位终身学习者。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父不惧折腾,创业不止。农田是他的实验基地。他和叔伯们与邯郸市种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长期联合大规模种植苦瓜、洋葱、橄榄、萝卜、豆角、油菜、生地等农作物,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这一带的农村还是不常见的。
他也涉足养殖业,养猪、养蜗牛。一直在他认定的路上上下求索,未曾止步。无论逆顺,其志不改,其乐不减。向创业者致敬!父亲还曾与人合资创办了我们乡第一家面粉厂。创业艰辛,父亲集投资人、会计、工人于一身,异常忙碌。乐于付出,未有怨言。很奇怪,他居然会打一手好算盘。曾祖闲暇时曾教授其算盘。他居然忙里偷空,学得炉火纯青。在此工作期间的一段故事,事隔多年,我才得知:每次出差,只要经过姥姥姥爷村庄,父亲必是会买一只烧鸡去看望一下二老,即使只有看一眼的时间。
父看重子女教育。大哥初中时曾一度想辍学,父亲生平第一次动手打了他,用绳子抽。二哥顽皮,几次转学,颇费周折,父亲一次次咬牙去完成。时至今日,二哥小有成就,每念及此事总觉愧对父亲。我生性木讷,反应迟缓。别人四个月大在母腹中开始胎动,我六七个月方动。别人一周左右会走路,我快两周才会。直至六七岁有些字发音尚不会。父亲很疼爱我,不曾动我一指。听母亲说,小时候,无论多晚,父亲回来总要看看熟睡的我,摸摸我的头,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这似乎成了一个仪式。可有一点,在待人接物的礼节上,他对我要求异常严格。每每家里来了客人,总说我不知道打招呼,不大方,不懂事。久之,这在我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直至后来遇到了导师,专门探讨此事,才一解多年阴霾。
父亲多次向侄子侄女讲起我的高中学习生活。我很纳闷,为什么高中生话我不能连贯清晰地串起来,仅剩下几个片断。而父亲却能准确地说出我的多个生活场景。说的最多的一个是,空旷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人在座位上,边吃馒头边看书!
高考后,等待通知书的日子是漫长的。有天晚上,我莫名地来到了村口的大杨树底下,开始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不久,母亲来到身边,问我是不是担心考不上大学。我安慰她说没事,自己只是想静静。睡前,听到外面传来父母的对话。让你看着孩子,你可倒好,自己先回来了!你没看孩子那么难受,万一她想不开怎么办?万一出了事怎么办?你这当娘的心咋这么粗!……心里一酸!为父亲缜密的心思和小心翼翼的隐忍!
2011年5月,父亲查出罹患食道癌。接下来的一年中,都是在寻医问药,放化疗中度过的。病情曾一度好转,全家人着实高兴了一阵子。父亲一直想有一池荷花。哥哥们连夜在院中挖了一方池塘,种上了荷花,养上了鱼。终于,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了!
在最后的一段日子里,父亲已口不能言,手不能书。但他却早早为我写好了经他手为我代办的一些债务问题。年、月、日,金额,经何人手,债务进度,一清二楚。是遒劲有力的父亲特有的字体!这是我珍藏的父亲唯一的手书。不与别人添麻烦,与子女亦然。每次思念之情难耐时,就看看这封手书。父亲用行动教会了我——身教大于言传!
2012年6月4日,农历闰4月15,下午17时18分,父亲在呼出了最后一口气后,离开了我们。带着无限的眷恋离去了。人说昏迷中的人是没有知觉的,但我坚信,有!临走前一行清泪从父亲削瘦的脸上滑下!这分明是他对亲人的恋恋不舍啊!
父亲,用什么表达我对您的崇拜呢?女儿斗胆一试将您的名与字嵌入这句话吧:恕人律己修德慕才,玉壶冰心父爱难书。来世依然愿做您的女儿……
2017年6月26日

作者简介:张修玲, 女 河北省成安县第四中学教师,部分作品见于纸媒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