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2498期

“汉人”及“汉族”的由来
作者:森严

大家知道,在我国有一个庞大的民族“汉族”,少数民族朋友也习惯称汉族人为“汉人”。那么,“汉人”及“汉族”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其中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就把我的认知和大家分享一番。
说到这个话题,其实和近日我与朋友的一次汉中之行不无关系,从未来过汉中的我,被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人文历史所深深吸引,更令我叹为观之的是这片土地竟和自己的民族“汉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相关文史资料显示,汉族又称华夏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为上古时期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的称谓就是由此而来。汉族还是一个在历史上从未中断过的有着悠久历史脉络的民族,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当时的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今六盘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区域,分布在这一区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就是汉族远古先民存在的很好见证,这就是当今人们所指的华夏文明最典型的代表。
汉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后来他们在涿鹿之战中又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到今日的山东境内。后又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为主体,与山东境内的部分东夷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部落联盟,自此华夏族源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770年黄河中下游华夏族裔先后建立起了夏、商、周三朝。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华夏族又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汉族在先秦时自称华夏族,汉朝起才逐渐有了“汉”的自称。从此,华夏族就有了另一个称谓“汉”。但原先的称谓“华夏”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汉”一起沿用至今。
汉族的兴盛与汉朝的建立有很大关系。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时400余年,汉朝建立后,让汉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共同文化的族群。
然而,要想把“汉人”与“汉族”说说清楚,这里我们就得说说本文开始提到的陕西省汉中市,这个处于秦岭与大巴山脉之间的盆地,这个与汉高祖刘邦出山密不可分的宝地。
汉中市主要指汉中盆地,它位于陕西南部,汉江上游,处在秦岭山脉与大巴山脉之间,向北是关中平原,向南则是四川盆地,而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就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汉中市宁强县境内。汉中盆地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包括了平原、丘陵和河谷三种地貌地形,它东西长约116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其中平原面积约有1400平方公里,是由汉江长久冲积形成,而汉中市就处在这片平原的中部地带。汉中盆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两侧的秦岭与大巴山脉海拔均在2000米左右,相对封闭的地形让这一地区常年气候温润、雨水充沛,冬季河水不冻。秦岭的出现,划出了我国的南方与北方,而汉中盆地正好处在两种气候的过渡地带。说它是北方,这里盛产稻米,冬季不享受供暖;说它是南方,这里却接近关中,人们喜欢面食。所以,汉中作为夹在秦岭与大巴山脉之间的盆地,在气候以及人文上都有着独特的类型和习惯。
如此封闭的一个地方,在古代想要与外界联系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向北是高大的秦岭山脉,向南则是连绵起伏、海拔在2000米左右的大巴山脉,而想要穿越这些高山峻岭,几乎都要靠开山凿石或沿着河谷,有些地段还得修建栈道才行。古代时期,这里去关中有四条通道,库谷道、子午道、骆谷道和褒斜道;而往四川盆地则有相对平缓的荔枝道、米仓道与金牛道。
那这样一个偏僻的山间盆地,为何会成为“汉族”的发祥地呢?因为“汉人”这个称呼是在汉朝以后才有的。汉朝以前汉族统称为华夏、诸夏,或者各自的国号,如秦人、齐人、楚人,等等。秦朝末年,楚汉之争,虽然刘邦先于项羽打进咸阳,但由于项羽实力强大,刘邦只能俯首称臣。项羽为了排挤刘邦,后将汉中这个山路崎岖、地域狭小的地方作为封地封给了刘邦,公元前206年又正式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在汉中盆地历经图治,暗渡陈仓,最终在四年之后,即公元前202年2月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所以说,如果没有刘邦在汉中称王,便没有大汉王朝的出现,更不会有近两千年“汉人”的称呼。当然,“汉族”这个称谓是在近代民族一词传入我国后才出现的,而汉中盆地在古代虽然不及关中以及中原那么显耀,但因为汉朝在这里生根发芽,所以也就成为了汉家文化以及汉族名称的发祥地。
汉中之行,让我增知不少。作为一个汉人,我深深地为自己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而倍感自豪!
2022.6.1

作者简介: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国辉书画院秘书长。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晨曦、吥咻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现代诗歌研究院院长:钱文昌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席助理兼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专职主席团成员:森严、聂子
编辑部办公室主任:荷塘月色
主播部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
主播部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刘世灵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东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