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雅如诗 诗美如画
——记薛娅及其诗作《停止摆动的时钟》
文/ 曹林洲

认识薛娅是因为一首诗。在2018年市作协年会上,那次年会文艺演出环节上,节目内容很多,使我们欣赏到了很多优秀作品和精彩节目。当主持人说完串词,只见一位娴静端庄,眉清目秀的女子,身着一袭得体大方,优雅脱俗的粉色长裙,款步姗姗来到舞台中央。她朗诵的是自己的诗作《日月山》,舒缓古典的音乐旋律伴随着文成公主西出长安,远嫁吐蕃的场景,宛如一幅幅画面,徐徐呈现在我们眼前,深深地嵌入脑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常说:言为心声。
写作,不管你写诗歌、散文、小说,还是写其他,不管你以任何一种文体来表现;也不管你写人、写物、写景、还是写别的什么东西,其实,都是你内心发出的一种声音,都是在写自己。因此,通过阅读薛娅诗集《停止摆动的时钟》后,才对她有了一定的认识。
薛娅的诗,清新、明快、率性、独立自我,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和语言冲击力。象潺潺溪水,涓涓清流,在宁静中无拘无束随意前行,时而流水击石,淙淙作响;时而急流入潭,哗哗若笑;时而荊棘偶绊,淡淡忧伤;时而带着几份浓浓的温顺和纤弱,缠绵和妩媚。总体感觉,是在平静中,记述着生活的点滴与过往;在过往中,感悟着生活的真实与梦幻;在感悟中,表达着人生百味与世间冷暖。她的文字,不浮夸、不做作,短小精致,落落大方,颇有张力,触动人心。
薛娅的诗集《停止摆动的时钟》共收录了209首诗词,诗篇不算太多,可篇篇标新立异,独具匠心,都会给人留下深刻记忆。在她的这些诗作中,我更喜欢那首飞鸟喋血荡气回肠的《日月山》---致文成公主。“长风万里,秋雁一声/我带着桑蚕、茶叶、小麦、工匠/包括自己十六岁的身躯/打马向西。藏歌高昂,经幡飘动/风沙里,谁在把琵琶反弹/薄暮里,谁在笛声幽怨。允许我,流尽最后几滴清泪/汇成倒淌之河,让时光逆转/允许我,轻掷这御赐宝镜/忘却父母容颜。我是一支离玄的箭矢/带着呼呼的北风/在渐行渐远的苍茫里/看帝国的疆域/无限延展。”一个情窦初开诗书满腹深受宫廷文化薰陶的李唐女子,原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享受着盛世和皇家的荣华富贵,突然命运要她承担民族和泱泱帝国的使命,打马西行,和亲吐蕃。在作者的深情妙笔创作下,文成公主那份对父母亲人和故土的不舍,对吐蕃一无所知的茫然,对前途未卜的无奈。最终 ,在祖囯利益高于一切的大义面前,巾帼不让须眉,义无反顾,坚定西行的悲壮场面,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恢宏壮阔,感人之至。“秋风起/狼烟不见/十万雄兵不见/长安的满城锦绣/亦不见。”谁说女子不如男?看似柔弱的女子,舍弃自己原本幸福的生活和值得憧憬的未来,孤勇西行,实现民族和好,不再狼烟四起,生灵涂炭,其价值胜过兵刃相见,胜过十万雄兵。前面的两个“不见”,是说西行和亲,只要能达到稳定边塞,消除战争的目的。那么,我一个人再“不见”长安的锦绣繁华,又算得了什么呢?用三个“不见”烘托出了文成公主的民族气节。“赤岭之上,允许我/换上胡服,至此/不再是汉家女子/安心做一个/胡人之妻。”是悲壮,更是从容。
《醉光阴》中的“千帆过尽/波涛依旧无痕/八千里路/谁知再聚如初见/且饮尽这一杯寂寥/且醉了这一世光阴。经历之后的觉悟,顺其自然,活在当下的一种生活态度。
这一切,与你有关》中的“一个女人/在晚宴笙歌中/豪情痛饮/又在冷风透骨的/街角,蜷起双肩/暗自饮泣。”借酒消愁,愁更愁。紧接着“这一切/与你有关,你应该知道/她猩红的围巾,需要/你的手/替她掖好。”看似直白,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而已被忽视的道理。生活本来并不复杂,只要用心去做,就是举手之劳。类似这样的诗篇,不胜枚举,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玩味。

读薛娅的诗,就像品饮古法酿制甘甜美味的烧酒,不浓烈,特爽口,有后劲。她的诗,不绕舌,不拗口,却意味悠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薛娅出生在文人辈出大咖云集的作家之乡——商洛棣花镇,那也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故乡,受这方水土的养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熏染,从其作品中处处能够感受到商洛人拥有的那种纯朴、开朗、坚韧、刚毅和才情,能看到她巨大的文学潜能还远远没有爆发。薛娅还很年轻,相信凭她的聪慧和勤奋,一定会不断地给读者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相信她会在诗歌这片天空中飞翔得更高更远。

曹林洲,医务工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国学会理事,宝鸡市作协会员,热爱国学,喜欢诗文,爱好字画、集邮、象棋和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