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从乐器说起
作者:朱海明
朗诵:暖阳

据说,有关人士在一个集会上问大家,家中有笛子洞箫吗?下面全都回答说,没有。又问谁家有钢琴呢?下面举手的一大片。看来,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过时啦:焚香抚瑶琴,清雅高洁和者寡啊。抱着个吉他连蹦带扭瞎拨拉成了时髦啦,哈哈哈。
我还是识得一些民族乐器的,如二胡,板胡,京胡,京二胡,箜篌,马头琴,笛子,洞箫,排箫,唢呐,筚篥,巴乌,笙,琵琶,秦琴,三弦,月琴,阮咸,古琴,古筝,木琴,扬琴,编钟,编磬,锣,鼓,镲,铙钹,云锣,单皮鼓,檀板……这些乐器都能发出神奇的乐音,有的还是乐器中的神品哩。对了,不少乐器还登上过奥地利维也那金色大厅,倾倒了无数各种肤色的外国人!

当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排演英语京剧《凤还巢》,琴师是一位交响乐队首席小提琴。开始时他拿着一尺多长的京胡,不知这小玩意儿怎么个摆弄法。试一试,出来的声音不是味道。后来我们专门派一位著名琴师手把手地教他,他总算出徒了,在演出中还得了一个彩儿。
西洋乐器我也知道几个,什么钢琴小提琴洋鼓洋号铜管乐,萨克斯黑管儿手风琴,长笛吉他架子鼓等等等等,西洋交响乐也非常好听,可是我们也会摆弄,甚至比他外国人玩儿得还溜。可是他们摆弄我们的东西就相形见绌了。比如一种小玩意儿,中国唢呐,我们能吹出花儿来,听说外国人硬是学不好。另外中国乐器中的神品古琴,他们没人会弹,太高雅了,不论对乐器还是对乐曲,他们都理解不了其中的文化与内涵。

“洋为中用”是我们的发明也是我们的专利,1959年,年轻作曲家何占豪与陈钢根据越剧旋律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6岁的女琴师俞丽拿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出取得成功后,做为交响乐民族化的中国名曲而享誉世界乐坛,各国琴师争相习学、演奏。据说他们虽然拉的很好,但是拉不出曲子的神韵来,因为他们缺的是中国精髓,那可是深层次的东西。
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遍神州大地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数十年来早已经走出国门,在古典芭蕾的故乡也是“当惊世界殊”了。权威的西方艺术学者曾评价说:《红色娘子军》的价值和内涵,已经超出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文化是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层面的载体,无不打上民族的烙印,乐器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源,而增强文化自信才能生发民族自信,才能勇敢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民族复兴的宏图大业中再创万国来朝的伟大历史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