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饮坛雅闻俗事
文/张龙才
我虽好读书,平时购书也还勤快,但读书的速度和量远远赶不上购书,所以所读之书还是少得可怜。何况平常也只是东看西看,乱翻一气,不够精深。不过于驳杂中不经意间,关于酒的趣闻也还略知一二。
每当“战国纵横”、“竹林七贤”、“魏晋风度”、“五四风流”这些词语闪现在眼前时,我常常感到莫名的颤动不已,魂不守舍,“幸福的战栗”。似乎这些词语本身就韵味无穷,意味不尽。此时最适宜夜深人静时,一杯茶、一本书、一盏灯,或独坐窗前,或独立阳台,作“幽邈的遐想”。战国、魏晋、五四时期无不是社会动荡、思想开放的时期,也无不和酒关系亲密。思想的狂奔、形骸的放浪与酒的鼎盛同步。
关于“魏晋风度”、“竹林七贤”,迅大师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的记述备矣。似乎“魏晋风度”也是鲁迅最早提出的吧。“竹林七贤”中善饮嗜酒者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我独慕刘伶。传闻他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尝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晋书》、《世说新语》上也多有记载,不妨节录于兹:(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晋书 列传十九 刘伶》)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如此率性、超然、旷达,试问世上几人?
他还曾写下《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扬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捧罂承糟,街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赢之与螟蛉。可谓惊天动地,气死牛鬼,羡煞蛇神。超迈、飘逸,独步酒林!
在酒史上,“魏晋风度”、“竹林七贤”就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极具象征意义,饱含着丰富的神韵。让多少代文化精英们追慕不已,心向往之!酒和愁关系最为铁杆。曹丞相经典问答:“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代枭雄为世为时而愁,“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是李太白先生千年的慨叹,纯属文人感叹自己才高命蹇,几多无奈。愁酒需独饮,自斟自酌,才是真正的深切的“愁”深似海。
施蛰存在《独笑》中称道“独笑”才是真正的笑、正宗的笑、本体的笑。的确,偷着乐才是发自肺腑的乐,甘苦自知,可见真笑的原意只能是“独笑”。那么,同样独愁才是真愁,独饮才是真饮。你想想,独愁是切肤之痛,揪心之愁,又何尝不真、不深?而治愁良方也只能是“独饮独愁酒”,又何尝不是真饮?不知道有没有人专门作过《独饮》一文,我想若有必定是妙文,而且肯定是愁中愁。可是古人又是如何纾解独愁的呢?只能用一个办法,那就是发挥想象呀,想象中也还是必定有酒为伴,如“对饮成三人”,暂时可抛却一切烦恼,“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现在人只能用国骂“滚他妈‘蛋——蛋——蛋’(语出波波吧)”来泄愁。可是醒来后发现,独仍旧是独,愁依然缠身。
酒是诗、书的红粉知己。酒成就了多少诗人、书法大师?我没数过,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酒于诗、书功莫大焉。三国时代革命家曹孟德不仅马上横槊征战疆场,“对酒当歌”也是高手,《观沧海》豪气干云。陶渊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本色耳。“书圣”王右军等一干四十余人,群贤毕至,雅集修禊,“流觞曲水”,遂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诗并序》盛行于世;李太白“诗仙”、“酒仙”集于一身,“斗酒诗百篇”。一次在课堂上讲到诗与酒的关系,平常喜欢喝酒但酒量不大的朱自清先生仰起头来说:“饮酒到将醉未醉时,头脑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和快感,脑筋特别活动,李杜所以能做出好诗来。”“颠张”张旭,世称“张长史”,工诗书,以草书最为知名。为人洒脱不羁,豁达豪放,嗜好饮酒,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饮中八仙”。常于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如醉如痴,称“张颠”。
写至此,蓦然悟到:酒、诗、书、愁何尝不是四位一体?酒、诗、书仅是表,形于外;愁才是根本,内在的。因愁狂饮、豪饮,独饮、群饮,饮罢醉后“幸甚至哉”,不能自已,即诗即书。然则愁又因何而来呢?“家国不幸诗家幸”、“诗穷而后工”,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国有难,家有忧,人有愁,愁是我们的终身伴侣啊。饮酒需讲究情趣和意境。晚明人张岱直逼魏晋,得七贤之神韵。于湖心亭“强饮三大白而别”,了无挂碍,叫我心醉神迷,何等痛快、洒脱、干净、利落!
当年,白马湖畔,象山脚下,春晖中学,“五四”风流才俊朱自清、朱光潜、夏丏尊、丰子恺经常聚在丏翁的“平屋”喝老酒。朱自清讲的实在:“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朱光潜似乎更善于营造意境:“我们吃酒如吃茶,慢斟细酌,不慌不闹,个人到量尽为止,止则谈的谈,笑的笑,静听的静听。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概,朱自清红着脸微笑不语,丰子恺雍容恬静,一团和气,夏丏尊则纵声大笑,笑声响彻整个屋子,形成一片欢乐融洽的气氛。”此种饮酒最文明雅致,不温不火,自然而然,各取所需,“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得“和”真谛。丰子恺信奉的“缘”,就是这个境界。可能饮酒因时而异吧。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因酒得美名,雅集传佳话者,实在是不胜枚举。而如今草芥如我辈却只有丑行糗事形之于世,跟“雅”好像就无缘了。
俗话说:喝一辈子酒丢一辈子丑。对这一句话,我深知其味。
乐观说来,如果以九十岁为人生的上限,我现在刚刚好过去一半,而酒龄也该有二十年吧。现在是时候该小结一下了,因为我基本上算是告别“饮坛”两月有余矣。在阳光下晒晒酒后丑态亦未尝不可。
实在是记不太清楚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与酒相识相处相知的,进而亲密接触,继而缠缠绵绵,最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现在却已是“各分散”,再也无法“相交欢”了。自问平素并不好酒,更谈不上嗜,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不像某君最善“独饮”,一天三餐不讲餐餐酒,也必定是中、晚餐以酒佐饭或代饭,若是群饮,那定是豪饮。人迎面而来辄酒味扑鼻,醺醺然,飘飘然,堪称“饮君子”。和此君比我简直就是小巫,“独饮”从未有过。不过我凡有饭局,酒来酒往、觥筹交错间似乎从未推杯过,故酒后醉乃常态也。
喝酒名目繁多,同事聚餐、同学会、家长客气、兄弟单位联谊、上级检查;喜得贵子(千金)、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乔迁、高就等等,都是酒说话。基本上一月之内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有时一不小心,一星期内连续征战,天天命中。痛并快乐着。只要想聚,由头顿起,俯拾即是。有一阵流行“扫雷”游戏,比谁快且准,好且善此道者当时有好几位。我不敢韬光,在这方面绝不内敛,手指敏感之极(曾连续2次按秒表创下0.01的无人能敌的佳绩,颇自豪也),电闪雷鸣间,200、150、100、98、90、75、68,屡刷新记录,再创新“快”。每突破一次欢呼后辄电话告之同道,立马请客。如是三番几次,畅饮不已。虽“张”囊羞涩,也硬着头皮掏腰包,图的是一个字——“爽”!人生不过如此,俗人之乐也。当然,现在早就丧失其中的意趣。因为已然登临绝顶,再无成长空间,遂罢手。至今无人突破。我常承同仁抬举,时而肩负“组织部长”之重任,邀人小聚,西人云“AA制”,我们俗称“抬石头”。曾经有吃遍一条街的宏大愿望,现在看来,很容易就做到了,难度系数为0.01。
我饮酒的餐数不多,不幸的是,却浪得“啤酒王子”虚名。开始有美名后当时还是很自信的,每当举杯时似乎真的是饮中豪杰了,睥睨群雄,状态奇好,“一览众山小”也不过尔尔。频频举杯,常常是超量、超常发挥。偶尔也会仪态尽失,实在憋不住,来一个“现场直播”,狂喷不已,“哇哇然——”,不吐不快!久而久之,真感觉到为名所累,不堪其苦!可是后来我也在不同的酒局中亲耳听到、亲眼见到不同的人都有“啤酒王子”名号,似乎人皆有之,始颇无奈,感叹人外有人,后终释然,解脱了。再聚时,我则自嘲“去一个字,啤酒王”,狂妄吧。他日又“再去一个字,啤酒”,我即啤酒啤酒即我,酒人合一矣。继而“酒”,继而“啤”(皮),最后笑道“只剩一层皮了”。境界似乎越来越高,去酒却渐行渐远。现在已然是到了最高层次,登峰造极,一切皆酒:茶是酒,白开水是酒,饮料是酒——一年一个台阶,四年大变样,非不喝也,是不能也。这就是身体抗议的成果。
“无酒不成席”,饭局就是酒局。但自从我去酒后,的确参与酒局的次数就少了很多。很少被邀,邀了也不加相,自己也不好意思主动邀人聚聚。酒桌上再也找不回当年的豪迈之气了,徒瞪眼欣赏别人的推杯换盏“你干——我干”。同事中有两位堪称豪饮者,雅号“正酒长”、“副酒长”。这二位驰骋酒场多年,逢酒必喜,无酒必憾。天天酒,顿顿酒。无一月无一日不以酒为伴。最擅长酒后酒,一餐酒不够,不过瘾,继续追加,换场地进行下半场,一而再,再而三,多、来、米——忙得不亦乐乎!偶尔我也参与过若干次,不过结果常常是我酒后酩酊、醉后狂乱不已矣。而他们二位好像还有存储空间。我有幸亲眼见过唯一一次“酒长”似乎多了的情形。有一年夏天,中午喝完酒打的回来,下车不到两分钟,只见此君脸上一层白霜,令我惊诧莫名。至今我都不解其中缘故,或许这就是他略多的正常反应吧。常自嘲:两天没闻到酒味,肚子里酒虫子就会鼓噪抗议,痒爬爬的。可惜我现在很少有机会再于现场领略“豪饮”、“群饮”的丰姿了。祝他们饮自己的酒,让别人无酒可饮!
酒堕落起来肆无忌惮,与官与商勾勾搭搭。很多人肯定都听说过“无官不贪,无商不奸”这句话,至理名言。而依据我有限的经验,我可以补一句“无官商不淫乱”。在他们看来酒不仅可以助兴,“性致”勃勃更妙,若当时有一两位曼妙佳人在场,那简直妙不可言。酒中狂言,借酒乱语,张口荤语,闭口黄话,(此处略去200字),没有一句不和荷尔蒙发生关系,以博佳人莞尔。这大概就是嘴淫吧,或明或暗的调戏、挑逗。官场中女子深谙此道者似乎不在少数,临危不乱,偶有能挺身而出迎战者已让我瞠目,更有主动挑事的,那我只能结舌了。至于酒后ktv、桑拿浴、会所,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从头到脚很到位的,一般的草民知之甚少,稍读了一点书的小知分子在邱华栋小说《教授》中能获得间接体验。高知分子、显学家、“张大师”们、人民公仆、老总们——都是身体力行者。王富仁曾把世界一分为三:权力的世界、金钱的世界、劳动的世界,感叹草根知识分子属于哪一类?无处安身。酒后乱性只能属于这三个世界,劳动人民有时还可以兴之所至到桥裆下来一个露天式发泄,权贵们手持贵宾卡、会员卡出没“天上人间”高档、五星级夜总会在当今是尊严身份的象征呐。草根知识人只能独自一个人流泪,喝闷酒,独饮,偶尔会发发“离骚”,想要靠酒的堕落来成全自己的沉沦,恐怕没机会也没资本。现在是资本说话的时代。
酒性如人性,人品看酒品。有人喝酒喝赖酒,有人喝酒喝孬酒。赖酒的极致,应该是这个样子。只见他动作到位,节奏感很强,立起身,头一仰,眼一闭,口对嘴,底朝天,“咕噜--咕噜”,再定格2秒,架势做足,动作流畅,滴酒不剩也。然后杯归位,人复安坐如常。旁人看来,的确是干脆、坦坦荡荡。可是有一次,有好事者偶然间发现此公杯中如此这般后竟然还有一半残留酒。面对质问,笑眯眯道:“干(gàn),不是干(gān)”,敬酒者“如在梦中”啊。这样的人我们常称呼他“神”,“精”。喝孬酒就是喝老实酒,人诚实喝酒就老实,绝不推杯,酒话也不多,端起杯来就灌入口中。我好像就属于这一类。在酒桌上,过于木讷,不善劝酒,也没多少酒辞储存。每遭遇“被劝”也无词招架,只能尴尬地挤出笑意站着等对方说完劝酒词,方能仰脖一干而尽。苦叹:怎一个 “干”字了得!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故不能说“饮辄醉”也是“x-1”次数的烂醉。由衷地佩服有一些人能言善辩,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吞吐间推杯换盏,左一轮右一轮,掀起一波波的高潮。如“打的敬酒”、“领导在上我在下,领导叫我干我就干”、“歪门邪道(倒)”、“卑鄙(杯比)下流”云云。

醉态因人而异。有人枯坐发呆,有人就桌趴倒;当场酣睡齁声连连且口涎欲滴者有之,站在马路中间公然撒尿者有之,不一而足。而我的表现则超级危险,破坏性极大。择其要者有三:或乱跑如野犬。我只要处在将醉未醉时,就无法安坐,到处晃。若是一个人那是非常危险的,可是当时已是不能自持,大脑完全处于失控状态。有一次,跑到什么小区里乱窜,记忆中似乎钻过里面绿化带、竹林、踢过玻璃门吧。还在路上偶遇两个保安。他们问我住在哪栋,我们刚好在一栋楼旁,我随手一指:“就在这上面。”“这楼还没入住,一个人都没有。”“我今天才搬进来的。”“注意安全!”随后我当然很客气:“谢谢!你们真辛苦!工作认真,尽心尽职!有你们我们业主就很放心。我逛逛!”边搭讪边往门口走,也不知怎么出门的。至今也想不起来这是哪个小区。还是同一天晚上,出来后,似乎打了的,糊里糊涂下了车,就往一处建筑物走去。大门口,被拦下,遭盘问:“干什么?”答曰:“有事。找人。”追问:“找谁?”答不上来。反问:“你们是什么地方?”对方答道:“保密机关!广播电台!”我一听到广播电台似乎一下找到突破口,“人民广播电台为什么我不能进?我是人民的一份子。”看起来挺有道理,与他硬吵了一番。这时恰逢里面的工作人员下班鱼贯而出,我欲强行进去,门卫急了,打110报警,旁边的人来劝。我内心里还是有点发虚,于是就顺着“劝”这个坡就下啦,边走边耍酒疯扬言什么什么的——这以后就记不清了,也不知最终怎么回家的。这个地方我也是始终没想起来,到底是不是所谓的“保密机关”呢?奶奶的,(此处有不雅词汇,不用深想地球人都知道)拿这个恐吓草民!此其一也;或乱摔东西。情急更兼癫狂,见啥摔啥,一路走一路摔。眼镜、手机、笔记本并包——第二天问送我的同事,他模拟我当时的情状声色俱厉道:“这是什么鬼东西?”然后就一个动作“甩摔”,似乎跟东西有仇似的,害得他们一一边扶我一边还忙不迭跟后面捡,实在害人不浅。其二也;或顺着手机上电话簿一个个拨打骚扰电话。好几位曾被我半夜惊扰,被逼关机。一天晚上大约9点钟,老同学来电约我到陆和村品茶,讲是品茶,其实还是饮酒。他和几个同事才战罢第一轮酒场,准备品茶漱漱口。我当时抽不开回绝了,不成想,他开始每个30分钟打电话,后改为每隔10分钟,继而隔5分钟,最后就听到铃声刚结束铃声又想起来,不厌其烦,真佩服如此执着。我开始还接并解释,后来发觉不对劲,拒接,任凭铃声不绝于耳。老婆大人最终发火了,我只好把手机调为静音状态,只能看到屏幕始终持续的坚持不懈的保持亮的状态。始终不接,直到12点吧,终于停了。第二天翻看手机,到12点18个未接!后电话里问他原因,他反讥说:“哪要你以前夜里骚扰我?”以我之道还施我身。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以前我是多么的令人避我不及。是为三。
酒伤身,记忆力是最大受害者。很多醉后丑态都是别人第二天当笑料说给我听,本人才知道的。我经常第二天勉强睁眼起来,第一要务是找眼镜,不在(已换了3次)。再两眼朦胧弯腰到处寻手机,也不在。甚至还打的一路寻衣,真滑稽。路上努力回忆昨夜所到排档、足疗店等地方,想不起来再问其他当时在一起的。更有甚者,曾经被同学送到医院吊了三瓶水直到凌晨三点到家,但第二天自己竟一点感觉都没有,完全失忆。想想真后怕!
写多了!(如小沈阳“起高了!”)收手才真正明白这个理儿:乱世出饮者。战国纵横,魏晋风度,五四风流无一不得乱世之功,当然酒中英雄、枭雄、奸雄并起,英才雄才贤士蜂拥。山阴道上,雅集啸聚;竹林曲水,吟咏放歌。而如今我等原本俗人,又苟全性命于和平时代。生不逢时,又何来雅乎?时势异也。所以还是尽早告别“饮”坛从此息“饮”为佳。

【作者简介】
张龙才,安徽芜湖人,爱好文学,书法,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因为 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了过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够尝出人生的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