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一百四十二8
作者/康金印 主播/月亮泉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二十)尧曰1—2章
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武王日:)“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孔子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译文:尧让天下给舜时说:“哎!你这舜啊!上天安排为君的次序轮到你身上,你要实实在在守住天给你的中道。要是你让四海人贫穷,天给你的俸禄就永远断绝了。”舜让天下给禹时也拿这话嘱咐禹。商汤临伐桀时祷告上天说:“我小子履,斗胆用黑色的公牛来祭并明白禀告至尊的天帝,夏桀有罪,我不敢赦免他。帝的臣民,我不敢蒙蔽他们。这些事帝明察在心。我自身有罪,不要连累万方百姓。万方人有罪,是我不善教导,罪在我一人身上。”周武王说:“我灭了殷纣,用纣的钱粮大赏臣民,善人多得,因此富足。我虽有至亲,不如有仁德的人。此后百姓有过,在我一人身上,是因我不会教化。”孔子说:“谨慎地定准秤、斗等量具,审察好礼乐及法令制度,修补废弃的官署,四方的政事都能进行了。复兴灭亡的国,接续上断了世袭地位的贵族世家,举用隐逸的贤人,天下的百姓都归心了。治理天下最应重视的是:百姓、养生的粮食、丧葬、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归服,诚信百姓就依靠,做事快就有功效,公道了百姓就心悦诚服。”
点评:本章可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在予一人”为第一部分,谈尧舜汤武的为政之道:首先摘古《尚书》文句,说古代君王受命于天,对万民负责、有罪己精神,这是借古书表达他们“共同”的仁政思想。其次分述他们的不同之处:尧舜禹治国之策是“允执其中”,强调“中道”,主张在平衡和谐中发展;汤的治国方略是薄责人、厚责己,重视发挥带头作用;武王的治国良方是赏善任贤。从“谨权量”到章末为第二部分,孔子谈西周的为政之道:第一条是谨慎地抓好事关诚信、公平的度量衡制度,抓好法律规章建设,修好废弃的官署,恢复废弃的官制,迅速使政务能行四方;第二条是分封已灭亡国家的后人,让那些失去世袭地位的人接续上香火,同时举用先朝遗臣、遗民,做到“五族共和”,与被征服民族实现种族、宗教、语言、文化共存,实现使民“归心”;第三条是执政要重视民所关心的食、丧、祭;第四条是执政要做到待民宽厚、诚信、办事敏捷公平。这四条是西周政治家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周公(武王弟)的发明。这种聪明的大一统的政治理念,体现着民本思想、仁政思想,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本章可称中国古代“为政”理念的“小结”,它对后世政治影响深远,至今仍是制定国策需要参考的前期文献。《尚书·舜典》有“同律度量衡”,说的是从尧舜时我国就做到全国统一了“律”和“度量衡”。律,包括天文、历法规律和法度及政治制度的官制规律。其中“天文学”我国早于世界各国几千年。

2.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膽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怎么样可以执政呢?”先生说:“尊崇‘五美’,除去‘四恶”,就可以执政了。”子张问:“什么叫五美?”先生说:君子施恩惠给白姓还不费钱财,辛劳百姓还让他们不怨恨,满足百姓欲望还不使他们起贪心,让白姓过得安泰还不骄傲,为政者虽然态度威严却不凶猛。”子张说:“什么叫施恩惠给人还不费钱财呢?”先生说:“根据百姓本来所希望获利的事,引导、提倡他们做这事使他们真正从中获利,这不是有恩惠还不费钱财吗?挑选可以让百姓劳作的事,才让他们劳作,又有谁怨恨呢?愿意得仁而让他得到仁,还何用妄贪呢?君子待人不分人多人少,不分事大事小,没有敢慢怠的,这不是坦然安泰还不骄傲吗?君子正好衣帽,瞻望尊容,严肃的样子使人望而生畏,这不是威严而又不凶猛吗?”子张说:“什么叫四恶呢?”先生说:“不事先教育民众,民众有罪就杀,叫作虐政;不预先告诫却突然视察责求他的成果,叫作暴政;命令下得很晚,又严格限期完成,这叫害人的贼政;还有应给百姓的财物,出手时吝啬不给,这叫吝政。”
点评:本章论执仁政,提出应努力做到人所难能的“五美”,应努力不犯人们所易犯的“四恶”,实现政治清平。孔子从惠民(利之)、惜民(劳之)、欲民(得仁)、待民(无慢)、容身(正衣冠)五个方面细述了“五美”;从虐政、暴政、贼政、吝政四个方面细述了“四恶”。尊“五美”、屏“四恶”中包含丰富的民本思想。“五美”所提倡的给民实惠、爱惜民力、欲而不贪、平等待下、注意仪表,处处都是为民的;“四恶”所要摈弃的虐政、暴政、贼政、吝政也是为民考虑的。“尊五美”、“屏四恶”是古人为政经验的总结,执政者心中如果无“五美”、存“四恶”,从执政宗旨、方法到态度,都不会好。就以“容身”来说吧,“脸难看”的人能好好给百姓办事吗?再以“吝政”来说,让收粮棉打白条继续下去,还有人种田吗?尊美、屏恶确是执政的要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