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下文坛,诗坛的乱象说开去
作者:王佐臣
最近感觉胸口莫名的难受,常是喘不过气来。从而萌生想写些文字,舒缓一下心境。因怕得罪某些利益集团,纠结会不会遭到某些所谓的“著名作家“,或“杰出诗人,”群起而攻之呢?故迟迟未敢下笔。今日有了二两老白干壮胆,忘了顾忌,便铺笺挥毫一吐为快了!
古稀之人回首往事,少小六岁学习“三字经”,十二岁痴迷于“封神榜”,一生风尘仆仆,自以为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然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不知不觉两鬓银丝对夕阳,方才领悟自己,只不过是半瓶子醋而已。余生,除了对逝去欢声笑语,依依不舍之外;同时也为社会上不少粗制滥造又俗不可耐,充斥低级趣味的小说,散文及诗歌,有些看不惯!法国现实主义画家达仰先生关于:“不要趋慕浮夸,不要甘于微小的成就”,和活着必须要“坚持真理”的教诲,对照江河日下的文风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说说当下不少文学团体,平台,自媒体以点赞、打赏来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潜规则,我一向存疑。读者为优秀作品喝彩,雅赏,天经地义没错。然一旦扯上不正之风,无需多说,天下人便心知肚明。那些钻进象牙塔的蛀虫大搞结党营私,操纵话语权,甚至不惜组织水军虚拟人气,乘机将二流,甚至不入流的诗与文,竭力吹棒,包装,大肆炒作登堂入室。相反那洋溢人间烟火,鸟语花香,既有家国情怀,又彰显文学素养的上乘之作,却得不到应有的礼遇和重视,究其原因是赞赏太少,拉不开主编大人们的眼皮子,被打入冷宫。此现象让人唏嘘,且屡见不鲜。我承认鉴定文学作品,不似理科公式有标准答案,可以一目了然。但以赞赏多少,评判文学作品的高低对错,我觉得决不可取。这些乱象之所以能在文坛,诗坛盛行,源头有不怀好意之人在兴风作浪。他们大有炸平庐山之势,极其狰狞,可怕!
其次议议名利思想作祟,也助长了这股不正之风的蔓延。当今世界靠写作养家糊口,或指望借文字步入荣华富贵,纯属天方夜谭。然我又知晓;当下不少舞文弄墨之人,在现实生活中过得不尽人意,很难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所以总盼找个突破口炫耀一把,倒也情有可原。君不见他们一个个削尖脑袋,摇身一变俨然成了文人骚客,大摇大摆,混迹于大小媒体与各地文学平台之中,口吐白沫,谋求一夜成名,从而去抚慰那颗早已破碎的心。对呵,既然升官发财无望,何不乘着诗文普及大众的之风,来一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小把戏,倒也是自在快活!于是忙碌拉帮结派,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吓唬别人。用火星人前卫思维变着法子颠倒黑白,上演一场又一场“状元及第”的人间闹剧。殊不知此举却让文明蒙羞,令斯文扫地,更使原本乃一方净土的诗坛,文坛,从此阴风四起,浊浪飞溅,不堪入目。
最后聊聊为什么这些抄袭的垃圾作品,晦涩难懂的错字病句,风马牛不相干的荒诞,有关方面非但不加以管理,还时不时默许这些杂碎,露脸於权威的报刊杂志,不断牵引笑话,神话,以致误人子弟,腐蚀人们思想,就不得不深思了……。诗言志,词传情,古今皆然。这些“天生有才”的假作家,伪诗人,原本就是一群“不知天下有汉,无论魏晋”的可怜虫。张口吹自己世界多么有名,闭嘴夸那些兜售的糟粕乃是某某“得奖作品”。如此大言不惭,全不知这世上还有羞耻二字。更气人的是那些自诩的大牌,还到处指导他人如何写作,简直令人作呕,笑痛肚皮。我想,此类不堪现像,若长此以往,千古文明之国又将会情何以堪?罢了,不说了。老子曾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借来一用,聊表心迹,就此搁笔。但愿穿着皇帝新衣的“名人“与“文豪”们,权当我这番话春风过驴耳吧!不必置气,在下就此搁笔,打住。君意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