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子(李轶)先生诗词三首赏析
王楼(内蒙古)
七绝二首
木子(李轶)
(一)冰花
冷月寒风巧剪花,不装阆苑扮农家。
朝阳一出化流水,却有骚人信口夸。
(二)树挂
千林万木见繁花,纸上寒梅不足夸。
玉骨冰肌迷欲眼,依依不舍忘回家。
西江月-家乡颂(新韵)
文/木子(李轶)
田野麦黄稻绿,果园李紫桃红。九峰山下酒香浓,池水鱼游莲动。
酸饭凉调苦菜,拌汤油炝扎蒙。家乡美味胜京城,谁做黄粱美梦。
木子先生的诗词之所以倍受读者青睐,是因为,一弃阳春白雪之“高雅”,扬下里巴人之纯朴;二舍生辟晦涩之词语,巧用通俗但鲜活的口语;三无无病呻吟之造作,多顺理成章的抒情。上面这三首诗词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独有的风格。
先看《七绝二首》。这是两首状物佳作。
第一首.冰花
一二句“冷月寒风巧剪花,不装阆苑扮农家”,首句先用拟人手法,说是冰冷的月光和寒风用巧手剪出了这美丽的花朵,后又把冰屑比喻为花朵,贴切而形象。第二句说它(冰花)不去装饰宫苑,却装扮农户人家。这也把冰花人格化了,赋予了冰花人的意识。句中“阆làng苑”一词本指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此处指宫苑,即宫殿。
三四句“朝阳一出化流水,却有骚人信口夸”,上句说早晨太阳一出来就化成水了,这是铺垫,下句是重心,强调文人墨客对冰花的赞美。
这首诗起承转合自如,思路顺畅。
第二首.树挂
一二句“千林万木见繁花,纸上寒梅不足夸”,首句“千林万木”用夸张手法极言树挂覆盖之广,然后又用花作比喻。第二句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树挂之美丽堪夸,用画家画出的梅花来反衬树桂之美。
三四句“玉骨冰肌迷欲眼,依依不舍忘归家”,上句再用“玉骨冰肌”比喻树挂,“迷欲眼”受平仄格律的限制,作了倒置处理,正常顺序应为“欲迷眼”,说冰花的美态让人眼花缭乱。最后一句抒情,表达了对冰花眷恋不舍之情。
这首诗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用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多种手法。
再看《西江月.家乡颂》。
上阕,描写家乡风光之美。一二句“田野麦黄稻绿,果园李紫桃红”,这两句写家乡物产丰富,禾有稻麦,果有桃李,且用黄绿红紫表现家乡色彩缤纷,绚丽多姿。三四句“九峰山下酒香浓,池水魚游莲动”,这两句紧承一二句再写家乡之美。上句写家乡酒香浓,下句描写了一幅动态画面:荷塘里魚游冲击的水波使莲花微微摇动。如果你是画师,就可以根据这句诗画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下阕,写家乡的乡土美食。一二句“酸饭凉调苦菜,拌汤油炝扎蒙”,上句“酸饭”是内蒙特有的民俗食品,即用酸浆发酵后的米做的一种米饭(或粥)。“苦菜”是一种野菜,微苦,有败火消毒之功效。下句油炝扎蒙的拌汤,是内蒙古中西部一种特有的美食。拌汤以白面为原材料,先用白面加少量水搅拌成小面团,水烧开后与相应的调料同时下锅,煮沸,再用胡麻(或菜籽)油炝锅,炝料扎蒙,是一种野生植物,夏天开花,采摘其花,晾干备用。用扎蒙花胡油炝锅后倒在拌汤中,香味扑鼻,惹人垂涎。这种美食,我二十岁以后来内蒙后,才得以享受。在内蒙大小饭馆都设有这种地方美食。没来过内蒙中西部的的人,看到这儿恐怕会产生一种内蒙一游的渴望吧。三四句“家乡美食胜京城,谁做黄粱美梦”,这两句盛赞家乡美食,上句用对比衬托手法,用京城美食衬托家乡美食,比京城美食更美味可人。最后一句用反问语气強调不需要做黄粱美梦去满足食欲,因为能尽享美食。
这首词用最朴实的语言,撷取家乡最具代表性的素材,赞美了家乡风光之旖旎,美食之香诱垂涎,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家乡的赞美和自豪之情,选材紧扣命题,思路顺畅,布局巧妙,堪称典范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