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天然“弯把伞”
杨进文(苗族)
前不久,我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桂澜大道东海银湾地段发现一把天然“弯把伞”。“弯把伞”无偿地供南来北往的人行欣赏,给飞驰而过的车辆“亮个相”。

这把“弯把伞”正处于“青年期”,其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到了。“弯把伞”因为深知自己进入成人社会,应承担社会义务,所以在不断地扩大生活空间、竭尽全力撑起“伞顶”,独当一面。
我见到这斗折蛇行的“弯把伞”,不禁回想起自己的“弯弯”人生路——上世纪70年代末,我参加全国高考,因几分之差被挤下了“独木桥”。为了光明的“前途”,有好几次“曲线救国”未果。第一次是用心良苦地去偏远的大苗山区里,连续3年代课,一直没有等到“转正”的政策与“指标”,只好卷着铺盖,摇头“打道回府”。第二次是回到村里当村主任、党支书期间,又一心想从农村基层干部起步“跳农门”。去应聘当一名乡干部,屡试不第。参加应聘考试语、数分数截然不同,严重偏科,这是我的“致命要害”!一时间前途无“亮点”。
就在我如同掉进冷窟之时,终于东方不亮西方“亮”了,1991年按照上级相关政策,我“子承父业”,进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燕子山国有林场。我在“林家铺子”还没干足十年,就被单位断了“财路”、通知我“下岗分流”……人生尽显艰难曲折。

溪水弯弯,就像我的曲折人生
我换一个角度看“弯把伞”,其形状是“曲项向天歌”。再忆自己的人生之路,顿时感觉是“天堑变通途”:1984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4岁时成功竞选村主任;26岁时顺利提升为村党支部书记;而立之年“跳农门”获胜。被原单位“停薪留职”的那些年,我也无畏无惧,干得“风生水起”:先是做保险代理人、后来当保安队长、2016年根据政策我又“重返前方”做森林卫士。足见一路“顺风顺水”。
由此可见,“弯把伞”横看成“蛇”侧成“鹅”。我们要客观地看待人和事,既要看到其长处、优势,又要看到其短处、不足。比如:我们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下雨”?雨能滋润庄稼促其成长,雨能净化空气,有利于人和动物的呼吸等等,好处说尽。但是。大雨会让我们出行不便,在一些山区,还会形成大的泥石流,危及人和家畜生命安全的坏处也是有的。
我正在遐想之中,忽然一道闪电,又一声响雷,吓我一大跳。几十朵更大、更黑的云团使人忘记了方才的微风,相继而来的,则是落在地面上就溅出雨花瓣的中雨。雨大了起来,街上的雨伞多了起来,红的、绿的、蓝的、花的、透明的……宛如雨后鲜艳的蘑菇,宛若春天争艳的百花。

雨大了起来……
其时,我眼前的这把“弯把伞”立马派上了用场,它努力地支撑着,为树下嫰绿的小草,遮挡着“哗哗”落下的雨滴。雨声像在有节奏地打着音乐拍子,伴我大声高唱《过河》:“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妹妹对面唱着一支甜甜的歌。哥哥心中荡起层层的波,妹妹何时让我渡过你的河,哥哥你要把河过,先要对上妹妹的歌……”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弯把伞”素来站稳脚、躬着身、弯着腰、昂着头、仰向天。面对现实,端正认识,调整心态,正确定位,发挥作用。从而得到人们的赏识,才显得十分珍贵。(2022.6.10)
(配图由作者提供)
音乐小品《过河》潘长江、阎淑萍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杨进文作品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