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参谋往事
〇 张秦洞
怀揣梦想入军营。入伍前,从父辈和外祖父的教诲以及电影作品中得知军队各级司令部都编有参谋人员。父亲说我军的参谋人员主要负责写写画画,是一群辅助指挥员指挥作战,夺取战斗胜利不可或缺的“诸葛亮”式智囊人物。从那时起,我心中就油然升起了一种对我军参谋人员的敬佩之情,萌生了日后有机会当兵,也要当一名参谋的强烈愿望。

1976年12月入伍后,我所到的部队是陆军第11军31师91团,这是一支在解放战争中英勇善战、英雄辈出,具有光荣传统的老部队。到部队后,我当参谋的愿望和热情丝毫没有湮没,无论是在新兵连(连长韩应学、班长苏文信),还是到1营1连(连长胡志明,指导员郑元宁、方辉清,副连长韩应学,副指导员王治清、王华兴)当战士、任军械员兼文书,这股热情始终是激励我在训练场上勤学苦练军事技术的动力,并抽时间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这为我日后提干和走上参谋岗位打下了勇于吃苦、奋力前行的坚实基础。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78年6月,11军在全军挑选一批优秀士兵,作为预提参谋苗子进行培养。步兵第91团也随之在全团各营连展开了挑选工作。团作训股股长罗国乾和测绘参谋黄艺来我们营挑选,我凭借着表现突出,具有高中文化,擅长绘画(曾拜杨小吾为师)和写美术字的特长脱颖而出,成为1营的人选。本团同期选上的还有2营4连排长徐健、3营3炮连班长吴贵平。后来,两人先后成长为91团2营副营长、2营教导员。

开启参谋之路。1978年7月,我与徐健、吴贵平(全军每个团3人)前往大理县喜洲古镇11军教导大队参加为期3个月的预提参谋苗子集训。集训期间,我们系统学习了参谋“六会”(会写、会画、会读、会算、会记、会传)基本功、军兵种知识、经典战史战例等,较系统地掌握了参谋“六会”业务,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维层次,初步了解了参谋的基本业务。

实践锤炼增长才干。9月底,集训结束后,由于我各科考核成绩优异,被留在91团司令部作训股帮助工作,并指定测绘参谋黄艺当我师傅,负责在业务上传帮带。10月份,我第一次以战士参谋的身份参加了陆军第11军在滇西南龙陵地区组织的以“陆军步兵师山岳丛林地进攻作战”为课题,军、师、团三级首长、机关带通信工具现地演习,经受了第一次实践锻炼和磨砺。11月,昆明军区组织军事训练先进典型比武汇报大会,我荣幸地被选为91团司令部代表队。比赛中,我团司令部获得司令部业务集体单项第二名,我获得参谋业务口述标图个人第一名,参谋业务个人全能第四名等好成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节目曾以“战士参谋”为题报道了我的事迹。同年12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步兵第91团司令部作训股测绘员(正排职、行政23级),正式进入作训参谋的岗位。这一干就是12年,可以说,这是我40余年军旅生涯中干得最长的岗位和职业,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宝贵的成长经历!

在战争中经受血与火考验。1978年年底,南疆边境形势骤然紧张,越南不断在边境地区挑起事端,制造边境武装冲突和流血事件。步兵第91团奉命转入战时状态,随时作好参战准备,作训股也进入战前各项紧张的准备工作中。1979年2月,陆军第11军(军长陈家贵、政委张琦、参谋长刘展、政治部主任赵坤、后勤部部长高木海)奉命指挥所属的陆军第31师(师长乔明来、政委李思怀、参谋长杨焕春)、32师(师长姚永富、政委曲明耀、参谋长李子厚)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共历时53天。其中境外作战22天,向越南境内推进34公里,攻占敌主要阵地60余处,占领区域约500平方公里,并攻占了敌封土县城。“基本歼灭敌一个建制团、三个建制营、两个公安屯和边境站;部分歼敌三个营,共歼敌2899人,俘敌58人,圆满地完成了作战任务。”(《陆军第十一军简史》)

步兵第91团(团长张继堂,政委吴斌,副团长郑敦惠、彭明光、方仁、汪启发、廖锡龙,副政委王朝普、杨德福、丁元祥,参谋长付忠诚,政治处主任宋义潭,后勤处处长张孝德)在师的建制内担负作战任务。先后组织实施了班盆河捕俘、船头穿插、攻占木桑、巴沙山口和封土县城等战斗。特别是在回撤途中,上级命令91团奔袭围歼班绕散地区防守之敌,创造了一个加强步兵团单独歼灭依托预有准备野战防御工事、企图顽抗的越军一个加强步兵营经典战例,打出了国威、军威,受到总参谋部和昆明军区的表扬。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

我全程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战前准备、战斗阶段、战后总结等过程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荣立个人三等功。战斗中,主要在团基本指挥所负责标绘作战态势图、作战决心图、战斗经过图、记录阵中日记等。战后,我协助黄艺参谋先后绘制完成步兵第91团整个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团、营、连系列战斗经过图,团、营、连战例图。所绘的战斗经过图、战例图全部被收编入昆明军区编写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师、团部分)战例选编》,经典战例图被选编进军事科学院编写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例选编(团部分)》中,受到师团首长的表扬。

在实践锤炼中成长进步。1979年10月,我正式调入陆军第31师司令部作训科任测绘参谋,师从姚康林副科长。同年10月中旬,为总结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改革战役战法,昆明军区在云南西双版纳小勐养地区组织军、师、团长和参谋长以及部分营连长等参加的战役集训。我被军里抽调带领31师各团1名作训参谋参与军区战役集训筹备和战例作业保障工作,主要负责堆制大型沙盘、标绘作战经过图和战例图,以直观反映作战经过,为总结作战经验教训、组织实施图上战例作业演习等提供研究的平台和导演依据,我的参谋业务能力又一次得到全面锻炼。

砥砺前行,不负期望。1980年,我晋升为副连职参谋,并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9~11月,组织安排我到江苏南京空军气象学院学习军事气象知识。

1981年9月至1982年1月,组织安排我到河南郑州解放军测绘学院系统学习军事测绘业务,参谋“六会”业务水平和能力再次得到新的提升。由于平时工作认真、吃苦耐劳,各项任务完成出色,1982年年底,荣立三等功一次。1983年2月,为锻炼提高我基层军事主官岗位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时任师长乔明来、政委李思怀任命我到91团1营猛虎二连任连长。我正准备前往报到之际,何其宗、喻忠桂于3月新任师长、政委,我为准备向师首长汇报材料而推迟报到。直到何其宗5月晋升为11军副军长、廖锡龙任师长后,我才得以成行。在2连组织实弹射击训练中,我用当参谋时制订训练运筹计划安排的专长,科学制定了连队射击训练计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连在射击考核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团首长和机关的好评。

同年6~7月间,陆军第11军在南涧地区组织32师首长、机关带部分实兵进行陆空协同作战检验性演习。演习首次釆取无原案方式进行演习导调控制,对演习导调控制、各类文书拟制、标绘演习态势推演图的时效性、快速性、随机性要求都非常高。11军作训处郭伟涛副处长(以副代正)点名抽调我到军演习导演部帮助工作,负责绘制超大幅演习企图立案图、首长决心图、陆空协同计划图、作战经过图等,并第一次要求用水彩颜料在5X3米幅面确凉布料上绘制主要演习用图,其难度和挑战在当时全军都是空白和空前的。为此,我反复摸索,自创了一套在确凉布面上标绘作战图的“勾、描、绘、染、吹、晾”的“六步技法”,既保证了绘图质量,又增强了图面上队标、标注的效果,也便于折叠、携带和展开。在向总参、昆明军区工作组,演习观摩人员汇报时,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也因此获得了“滇西第一标”的赞誉。

8月,31师组织军事训练“尖子”比武竞赛,为充实91团作训股参谋人员实力,我被从连长职务改任团作训股参谋参加比赛。此次比武竞赛,91团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六个单项第一名、个人单项十三个第一名等优异成绩。我个人夺得三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的好成绩,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比武竞赛结束后,廖师长将我调回师作训科任正连职参谋。

战场上再受考验,不断增长才干。1984年,为打击越南小霸不断在我边境地区制造事端的嚣张气焰,夺回越军抢占的我方边境要点,陆军第31师奉命担负云南者阴山地区边境拔点作战任务。战前,为做好战前各项准备工作,提高部队山岳丛林地进攻作战能力,强化部队战斗适应能力,我负责组织堆制作战地区大型沙盘、标绘敌情和战前态势图、收集绘制作战地区兵要地志资料等,为师首长、机关深入研究敌情、我情、地形、制定作战决策提供依据,为在沙盘、图上进行作战推演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平台;同时还全程参与了战前现地勘察、拟制计划、制定方案、组织师首长机关展开适应性训练等战前准备工作。


1984年4月2~29日,在昆明军区前指直接指挥下,在军作战指导小组(军长马秉臣、政委曲明耀、副军长何其宗)指导下,由师长廖锡龙、政委喻忠桂、参谋长黄明先直接指挥,陆军第31师对非法抢占者阴山地区边境要点的越军防御阵地实施炮击作战(一四工程),30日对者阴山地区守敌发起全面出击(一七工程)。面对者阴山山高坡陡、地形险峻、杂草丛生、易守难攻的复杂地形和凭险固守的强敌,参战部队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举攻占了者阴山地区越军要点。此战,共歼敌安明县独立第3营、县队第6连,877团第7连.重创敌877团第5连、第8连和105公安屯。毙敌大尉以下550名,俘敌18名,缴获各种火炮19门,枪支151支(挺)及大量弹药和作战物资,打了一个干净利落的歼灭战。我作为作训参谋,自始至终在师基本指挥所工作,主要负责堆制沙盘,标绘敌我态势图、首长决心图、战斗协同要图、作战经过图,为师首长机关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和直观信息。我在的确凉布面上标绘图的特长和技能又一次发挥了作用,多次受到师首长的肯定和表扬。战后我被抽调参加了者阴山地区拔点作战敌军情况、战斗经验、战例选编等三本书编写,主要负责制图和封面设计。


回顾在基本指挥所保障师首长作战指挥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在经受考验的同时,业务能力和水平又一次有了质的飞跃。在指挥所的日日夜夜,我亲眼目睹了廖锡龙师长沉着冷静、足智多谋,不断谋求战果大、代价小的高超指挥艺术,其指挥才能和风采更显炉火纯青、如虎添翼。联想到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时任步兵第91团副团长的廖锡龙战前就现场指挥了班盆河捕俘战斗,战中还亲自率领2营向船头地区进行穿插迂回,指挥巴沙山口进攻和率领3营进行班绕散攻坚战斗等,荣立个人二等功,这为其后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拼搏不怠,厚积薄发。1984年9月,部队安排我到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第八期参谋14队(队长张志田、政委段利民、副队长张焕领)学习合成参谋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军师合成参谋业务专业理论、军兵种知识、战役战术理论、合成军队指挥理论等。我们同期在校学习的四区队(区队长范小兵)11班班长先后是左海星、薛志成,副班长是万小平,同班同学有林海、覃绍维、王强、徐健辉、陶德武、孟宪君。说到这里,我还想起在校期间稍显特别的三件事:一是1985年2月,我在石家庄桥西区街道办事处进行登记,办理了结婚证。二是1985年4月间,我与同班的林海、徐健辉三人合作出过一期黑板报获得巨大成功。我们三人分工协作,林海负责文字、徐健辉负责标题,我负责插图,代表全队12个班参加全院的比赛,获得优胜奖。三是我和有着共同参战经历的同学朱小平参谋,1986年在刘克俭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亲身感受,撰写了《作战中向下“派遣”副职指挥员弊多利少》的学术论文,被《石家庄陆军学院学报》予以刊载,我撰写的第一篇论文被刊发,增强了自身理论研究的自信。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和钻研,参谋业务能力,尤其是理论功底、学术研究水平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发展。

1986年7月,我从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毕业,分配回整编后的成都军区陆军第14集团军第31师作训科任参谋。当时,全军部队广泛掀起了开展军事理论研究的热潮,我也积极地加入,回部队所撰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注重提高指挥员的下意识能力》被《解放军报》“学军事”栏目刊发,故信心大增,参与学术研究热情和势头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总部、军区、集团军级的相关军事教育训练、战役战术、作战指挥学术类报刊,以及各兵种杂志上屡屡发表学术文章。1987年,我撰写的《建立“合体”以弥补指挥员心理缺陷》文章,在全军心理学讨论会上,获优秀论文奖,个人荣立三等功;同年3月,成都军区在31师组织召开分队整体训练教学法现场会,我担任了31师现场会上主体汇报材料的编写、教学改革汇报片的录制,汇报材料和教学片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为此个人荣立三等功。年终时,因各项工作完成出色,学术研究成果显著,个人再次荣立三等功。

1988年,成都军区军训部抽调我帮助工作,参与论证“部队训练法规体系建设”,研究成果得到军区司令部和总参军训部领导的好评。我参与撰写的《关于部队训练法规体系的基本构想》《部队现行训练法规状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篇学术论文,在总参在成都召开的全军部队训练法规体系论证会上被选用,成都军区给参与研究的个人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我本人荣立了三等功。该年新的军衔评定时,我被授予上尉军衔。年终时,因工作出色和刻苦钻研军事理论成绩突出,个人再次荣立三等功。1989年3月,我晋升少校军衔。

在实践中磨砺进步,在走向成熟中迎来新机遇。1989~1990年期间,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刘永新副师长率领下,我先后参与和牵头组织筹划了两次加强步兵团规模的实兵实弹战术演习。一次是为了维护云南藏区的安全稳定,根据成都军区的指示,陆军第31师在云南中甸(现香格里拉)地区组织了“加强步兵团高寒山地机动作战实兵实弹战术演习”,有效震摄了企图发动骚乱的势力,维护了滇西北藏区的安全稳定。第二次是为加强边境地区军警民一体联合作战能力,我再次组织筹划了以步兵第92团为主,在云南临沧博尚地区进行的“军警民一体边境地区联合进攻作战”实兵实弹战术演习,演习得到成都军区的充分肯定,其组织实施演习的做法和经验被军区、集团军转发。

进入1990年,可以说是我参谋职业转折的一个新起点,为提升学术理论研究水平,开阔视野和提高思维层次,我参加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杂志社组织的军事学术论文写作函授学习。为提高全师军事学术理论研究水平,副师长刘永新、参谋长韩应学专门邀请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全军《孙子兵法》研究专家吴如嵩、军史专家吴晨、《军事学术》编辑李鹏青等前来为理论研究骨干授课辅导。在参加辅导学习中,我受益匪浅,学术理论研究水平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同年,我应邀赴北京参加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分组会上我作了《孙子兵法与现代局部战争》的重点发言,并被评为优秀论文作者。年底时,因工作和学术理论研究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这也为我此后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和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我的参谋生涯,从团作训股任参谋到师作训科任参谋,无论参谋职务级别高低,自己始终不敢懈怠、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在师团各级首长、领导的关怀和培养下,在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师团两级作训部门任参谋期间,先后8次荣立个人三等功,9次受到嘉奖,一次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发表理论学术文章80余篇。在步兵第91团作训股工作期间,历经的作训股股长先后为罗国乾、孙祥文、尹明珊等,共事的参谋有周祖德、唐仁发、刘玉成、张青元、杨光成、蒋家放、黄艺、廖新权、徐健康、李跃坚等。我在团作训股的一切成长、进步、提高,离不开领导的关心爱护、培养栽培和提携,更离不开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鼎力支持!在31师作训科工作期间,历经的科长先后有何建国、罗国乾、张建军、蔡友华、范夫贵,副科长有何登品、姚康林等,共事的参谋先后有王武强、杨克圣、罗建全、罗定来、廖新权、姚大权、张幼明、赵金松、刘敏远、杨长璐、李德忍、薛建、钱晓明、李跃坚、肖卫民、孙毅、南小冈、雷加友、卢金平、高鲁平、文经纬、杨文进、王勇进、杨志荣、王峰、王美权、肖振平、陈培峰、李志强、孙晓波、谢罡、李辉、贾毅、蒋庆书、廖旭升、刘继志、张涛、刘勇、艾宗升等。
在此,向为我们作战部门提供警卫服务保障的人员致谢。如昼夜加班工作的打字员吴雪萍、黄梅、何玉祥等,感谢大家的辛勤工作。还有编配在作训科的打字员吴殷婷、刘凌、戴华艳、唐志萍和覃佐双等。他们对我给予了很多工作上的帮助和支持,我终身难忘和感动至今!

最后,特别感谢对本文提供帮助的文经纬、艾宗升、黄艺、罗国乾、尹明珊、张幼明、李跃坚、高鲁平、孙晓波、肖振平、廖旭升、吴雪萍、吴殷婷等战友。

△张秦洞(少将)



△张秦洞编著出版的部分军事图书
〇编辑:艾宗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