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韵恭和永钤君《黄钟.人月圆》匡河失约 徐长华 梦中逢友襟怀畅,心底漾梅香。柳添生色,枝呈嫩蕊,康乐萦肠。 (幺)一泓秋水,一灯细语,笔墨凄凉。孤忠难尽,知己难忘,心系诗廊。 苏幕遮•游上窑有作 陈廷玲 树参天,花吐蕊。军阁凌空,俯视层峦翠。佳木葱茏惊鹤唳。呷浪鱼波,撩得人陶醉。 访新村,过锦里。往事如烟,换了新天地。舒嘨东皋多惬意。独领风骚,倍感窑山美。 南乡子·登寿县宾阳楼 方守庆 健步上城楼。东眺青山眼底收。淝水浪波挥白练,悠悠。风送渔歌下寿州。 心府泛沉钩。妄语投鞭可断流。赌墅弈枰携后俊,良猷。败战终将国运休。 浣溪沙·咏莲篷 孙守英 绿叶红花接碧天,风姿绰约展娇妍。常招蜂蝶舞盘旋。 堪惜仙妃花已谢,莲蓬结子献人间。留香颊齿爱心传。 卜算子 李连富 独自向天涯,寂寞才知道。问鼎华山又作何?胜负皆一笑。 无语论英雄,名利何人料,我欲挥刀斩去愁,利刃谁能造? 【双调·寿阳曲】初夏雨夜 潘家凯 清风缓,细雨绵。夜深沉、蛙声连片。童年趣闻呈眼前。寐不成、挑灯磨砚。 夏初临(张先体)·咏淮酒 丁景玉 (合肥) 五谷精微,纯粮酿造,匠人蒸馏琼浆。工艺精奇,酒中珍品争藏。享名九域传扬。麯为魂、发酵生香。柔和醇厚,怡神助兴,囬味绵长。 辛劳滋润,友谊传情,喜增盛宴,迎别倾觞。英雄壮志,觥筹共啸华堂。墨客骚人,韵悠悠、诗赋华章。看虹乡。淮酒方存秘,四海流芳。 卜算子·咏柳 王吉霞 春换柳条扬,翠色柔姿雅。万种风情欲放时,坐纳凉风夜。 风舞绿腰柔,青眼春心惹。折柳分开送友行,不尽诗言谢。 [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游上窑森林公园 陈白兰 窑山松柏沐清风,窑水波光映碧空。仙庵古刹禅经诵,楼台伴塔峰,百灵鸣、婉转林中。竹松翠,枫叶红,雁影朦胧。[带过]山中涧、泉水叮咚,醒目碑林,翠柏相拥。银杏苍苍,松涛阵阵,如诉峥嵘。思源(书)院、书藏古风,将军阁、威耸云中。美景情浓,漫写风情,诗落英红。 

榴花照眼明 田 珍(陕西) 雨停的早上,推窗即见 一米阳光从石榴花上蹿红 入眼满是喜色 门楣上艾草不是虚无之物 唇齿间粽子的香味尚留 街道上零星的行人高声笑语 仍沉浸在节日的欢愉里 柳枝袅娜。自由的水随意成形 鱼儿在浅底游戈 站在桥上张望,云朵飘逸 六月的魅惑直达心底 明媚是另一种阐释 花开有时,花落未必有处 要写一封信 落笔岁月,寄给温柔
兔儿丝 卜桂平 卑躬屈膝匍匐在地 伸出热情的须与小草握手 开出喇叭花向大地献媚 一旦触摸到强大的枝干 便死死缠住 攀缘直上 地上的小草 泥土的芳香 ——早已不屑张望 连自己的根扎在哪里都完全忘记 

南京行(七绝二首) 魏传良 过乌衣巷 漫步秦淮王谢家,鸟衣今又闹繁华, 遍寻旧日堂前燕剪剪桥边掠浪花。 游秦淮河 秦淮荡漾浪翻风,两岸危楼浴日红。 画舫酣歌声细细,寻芳人在绿阴中。 游西安登古城楼(新韵) 庄来喜(大庆) 渭水波光鉴古今,绪盈遥望忆三秦。 汉朝宮阙烟尘没,唐代衣冠戏场寻。 嫩柳摇丝夸巨变,和风亮嗓唱新频。 振兴西部凭科技,文化传承胜万金。 开心群聚 丁家九(上海 ) 悠悠网海翰无际,疫后相逢是有缘。 心有灵犀群友见,身如彩凤众芳贤。 绿符畅达数欢语,洪韵豪论列酒仙。 眼里真情留不住,请君一起记华年。 夏之趣 (通韵) 陈良传 絮尽蝶飞溪水哗,绿肥红瘦雨披纱。 清蝉栖木喧幽院,彩笔依窗绘绮葩。 高卧松云滋玉露,闲吟诗赋弹琵琶。 伯牙弦断谁人解,邀月三樽共酒茶。 家 孙登先 一处港湾撑片天,遮风避雨保安全。 时收快乐同分享,偶有辛酸可道宣。 垂柳红花依院内,流溪碧水绕村前。 奔波在外心常念,进入斜阳归梦圆。 雨后清晨 丁 娟 莺啼入耳又清晨,雨洗天光草更新。 淡雅花香甘若酒,清凉空气爽如春。 银鸥泛泛逍遥乐,白鸭翩翩浪漫亲。 我与自然相问好,悠闲做个局中人。 欣赏杜甫《春望》·另韵反其意和之 连国民 国富山河丽,城春草木新。 感时花吐艳,乘兴鸟歌频。 细雨融三月,和风醉万民。 鬓霜身倍棒,结伴远游春。 端阳思屈原 张雨生 汨罗江水碧波扬,不尽龙舟乘浪翔。 抛粽缅怀思俊杰,熏香插艾祀端阳。 名传万世荣天地,誉满横空耀楚乡。 一曲离骚今古颂,忠魂不朽永流芳。 茉莉情怀 杨东市 花开洁白远飘香,叶翠姿柔笑淡妆。 浪漫悠然添月色,玲珑小巧满枝芳。 谁知客梦多情趣,只怪游人雅兴狂。 悦耳民歌牵众爱,怡神风物入诗襄。 
闻唐山打人事件有感 程 光 环宇凄吟动地鸣,但悲忍看血泥惊。 春华艾命醒华夏,夜梦偷生愧隽英。 何不降魔三尺剑,依然仗义少年情。 清风难以解心境,破网他时正弄晴。 高 考 李富华 十年磨剑苦寒窗,腹有真知气自昂。 壮志凌云酬夙愿,题名金榜喜洋洋。 无 题
王庆玲 沙场攻守各称豪,涂炭生灵炮火高。 自古烽烟黎庶苦,未伤总统一根毛。 两首绝句 王殿方 劳务巿场临时工 冗长岁月两肩担,辛蹬楼台步履艰。 莫问家乡何处地,只谈生计不聊闲。 泽连斯基 如梦人生一夜贫,戏中内外盼成真。 但求北约莫丢弃,尚有 家山可葬身。 赞侄婿章广海 孫国崑 经商侄婿脑筋灵,睿智鬻财良贾兴。 砥砺前行石墨宝,栉枫沐雨路程征。 车船长往冰霜暖,岁月小康灯火荧。 煤炭持情厂家喜,质优品验众人称。 高考有感 缪宏新 烈日炎炎至夏中,殷殷举子考心同。 含辛茹苦时时记,暑往寒来刻刻攻。 学习应需勤努力,读书未弃半分功。 悬梁刺股凌云志,只为来年步梵宫。 插 秧 彭 亮 遥望茫茫水色天,蛙声伏起陌相连。 抛秧打线欢声语,俯首弯腰退步前。 断续阴晴劳苦月,沧桑岁月逝流年。 熏风拂过新苗绿,来日稻花香满田。 梅花泪 胡焕亮 谁说梅花没有泪,临寒怒放竞芳菲。 严冬将去新春近,酷冷融消鲜卉葳。 翠竹冲天刚直耸,幽兰隐谷郁香飞。 欣闻喜鹊登枝唱,冰水流连珠映晖。  
又见月儿圆 文/李国富 月儿又圆, 悄悄爬上我的窗前。很久没有安静的看那圆月了,因为沉迷网络和荧屏。看着慢慢升起的圆月,想起遥远的故乡村庄以及静静的小河,无边的田野,以及消失的炊烟,淡去的时光,只有这圆月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在转换着阴晴圆缺。 再也回不到从前,高楼幢幢万家灯火阑珊处,何处是我那静怡的港湾?流年似水,岁月无痕。 惯看花开花落,春来冬去,习听风声雨声人间喧哗,云卷云舒,淡泊在江湖,湮没在茫茫人海。月圆总有时日,人圆满何其容易。人生下来时,本来是赤裸裸,能吃饱,不饥渴就可安然嬉笑,熟睡。随着身高年龄增长,欲望,贪婪接踵而至,快乐在减少,忧愁爬上心坎脑海血液里。月还是那个圆月,人却已经不是那人…… 圆月越升越高,像洁白的盘挂在空中。五光十色的霓虹城市,看不见月光在哪里倾泻。阳台上几盆花草中,偶尔还传出虫的唧唧声。这个季节温馨如梦,它们在恋爱吧。轻轻掩上窗,拉好窗帘,收回自己的思绪心扉,准备入眠。 
再到顾桥矿 文/张元铮 一提到矿区,人们就会与“脏乱差”联系在一起:低矮的工棚;简陋的设备;杂乱无章的布局;低下的生产力;繁重的体力劳动,煤灰四起,遮天蔽日……。这次再到顾桥矿,使我彻底改变了往日的映象,这里分明是花园—一座美丽的矿区式花园。再到顾桥矿,已是秋高气爽的季节。首先映入眼帘的顾桥矿,仿佛是一幅炫丽多彩的油画作品,画家精心的抹完了最后一笔油彩,更加显得精美绝伦。站在大门前,向顾桥矿内望去,立刻给你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外大门是由两个椭圆形的、外包银灰色铝塑板的高大的门柱及波浪造型的顶盖组成,仿佛是展翅欲飞的苍鹰;又象是热情好客的主人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进了大门,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混凝土大道,一直通到顾桥矿的“心脏”—雄伟壮观的矿行政办公大楼。大道两旁的绿化带,长青树修剪的平平整整,小松柏恰似一个个绿色的圆球,人行道旁,茂盛的广玉兰树,象两排绿色的屏风,郁郁葱葱。两行路灯,别具一格:铮亮的不锈钢灯杆,顶上安有十个火炬造型的灯罩。晚上华灯初上,放眼望去,仿佛是奥林匹克的火炬在进行接力传递。道路两旁,是大片的绿化地:绿草如茵,奇花异树,点缀其间。美人蕉正在盛开: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紧临大门内东侧,是职工安全培训大楼,矿领导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特别重视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安培楼放在矿门口,足见其良苦用心。路西是一个大面积的人工湖:专家办公楼、职工活动中心全部建在湖里,造型别致的小桥与岸相连。正是:“楼依水建,水绕楼转。”湖边是鹅卵石小道,斗折蛇行。垂柳拂面,环湖而生。湖边的花圃内,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湖岸虽是人工石砌,但曲折自然,富有变化。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华丽秀美。纵观整个布局,不愧是建筑物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湖水清清,象一面大大的镜子,垂柳、小桥、凉亭、楼宇,全都倒映在其中,天水一色,交相辉映。这时,只见远处湖面上飘来一片白云,到了眼前,却是一群白鹅。白鹅们悠哉游哉,无忧无虑,它们互相嘻戏,嘎嘎直叫,扑煽着翅膀,在水面上一掠而过,微波惊起,倒影在水中摇曳,极富诗情画意。路东侧,是矿内水厂。高高的水塔,直入云霄。厂房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青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的机房,典雅的回廊。真是“腰廊缦回,檐牙高啄”。周围是造型奇特的假山,假山上的青松翠柏,苍翠欲滴;拾阶而上,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凉亭,凉亭下便是一大片花岗岩平台,平台上有石桌、石凳。这里,除了建筑物、道路外,都是奇花异树。这些树木品种、形态各不相同,参差错落,左右呼应,疏密相间,富有变化。羊肠小道曲径通幽,闹中取静。置身此处,仿佛时光老人把我带回到了远古时代,不觉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中门两个造型别致的门卫室分设两边,门中央的一面斜花岗岩隐蔽墙上镌刻着金黄色的三个遒劲的颜体楷书字“顾桥矿”,门前一边一尊硕大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中门外是一条蜿蜒的人工河,把生活区与生产区一分为二。直通矿生产区的是一座小桥,桥上石栏,做工精细,石柱和扶手上精雕细刻的龙凤呈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河里有许多观赏鱼,五颜六色,摇头摆尾,煞是可爱。人们走到这里,总是驻足凭栏观看,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来个“鲤鱼打挺”,引得观者齐声叫好。我站在石栏边,欣赏着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瞬间竟不知自已身在何处,仿佛自己正在西湖的“花港观鱼”处忘情的观赏。河中的看莲,一簇簇,一片片,上面开满了各色莲花,绿叶上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闪亮,随波滚动。进了中门,就是生产区了,正面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顾桥矿标志性建筑—生产行政办公大楼。整幢楼房内外装饰,设计新颍、做工精细,堪称一流。远远望去,显得庄严肃目,伟峨壮观。楼后是高耸入云的井架,象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又象一个忠于职守的卫兵,百倍警惕的守卫着办公楼,守卫着顾桥矿。登上楼顶,鸟瞰大地,全矿美景尽收眼底:绿树红花间,整齐划一的楼房、小巧玲珑的凉亭、碧波荡漾的湖水、宽阔笔直的大道。兰天绿地下,园林小品,遍布其间;假山鱼池,星罗棋布、盆景花卉,触目皆是。此时此刻,大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入夜,华灯齐放,五彩缤纷。矿内成了灯的海洋:办公楼顶上的射灯,旋转着,放出五颜六色的灯光,射向遥远的天际,仿佛在窥探夜幕下苍穹里的奥秘。大门上沿着建筑物造型敷设的彩灯光彩夺目,把大门前照的如同白昼。大桥两边的拱型带灯,赤橙黄绿青兰紫,象雨后的彩虹。造型各异的地灯、柱灯、筒灯……使出浑身的解数,大显神通—变幻着各种色彩的灯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工湖上的灯光更是美到了极致:十几只五光十色的探照灯,从楼底射向楼顶,把专家办公楼和职工活动室照的五光十色,通体透亮。湖中的凉亭,更被层层彩灯装扮的象一颗璀灿的明珠。远远望去,湖面上彩灯点点,“星”光灿烂。湖中的倒影若隐若现,楼宇绰绰,摇曳摆动,仿佛是龙宫一般。 这时,办公楼前广场的喷泉也不甘寂寞 ,喷射出成千上万条银丝,各具形态,在彩灯的照耀下,仿佛身着民族盛装的少女,轻歌缦舞,更加妩媚动人。漫步湖边小道,蛙鸣蝉唱,百虫切切;芳草萋萋,繁花似锦。秋风起处,阵阵暗香,沁人心脾。好一个良辰美景!不由的我感慨万千: 想当年,解放前的小煤窑:矿工们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干的牛马活,吃的猪狗食,饥寒交迫,贫病交加。大通万人坑就是一个铁的见证:万人坑内白骨累累,层层叠叠,多少矿工惨死井下,死不瞑目。当年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四处无门把炭掏,受苦受累受煎熬,一生血汗全榨尽,万人坑里把命抛。”而如今,煤矿工人从生产到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进的安全设施,消灭了安全事故;高度的机械化,减轻了劳动强度;优雅的矿区环境,陶冶了矿工的性情。昔日的“煤黑子”,今天的主人翁。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哪!顾桥矿的建设,仅是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如果说顾桥矿是花园式矿区,那么中国就是一个花园式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四化建设日新月异,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旧社会的“东亚病夫”,如今真正成为东方巨人。我为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而骄傲,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美哉!顾桥矿;美哉!能源城。 
(小小说) 一件令人痛心的荒唐事 文/连国民 此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偏僻的农村。 女孩叫李冬芸,十一岁,上小学三年级。有两个弟弟。大弟弟上一年级,小弟弟刚满周岁。这一年的春季,妈妈就不让冬芸再去上学了,要她留在家里看护小弟弟。冬芸不答应,哭着哀求:“妈!我想上学!我真的想上学!”她的哭声并没有打动父母。在大人看来:女儿大了是别人家的,让她上学也是白送钱,不如让她早帮家里做点事。何况土地分到户,家里确实缺人手。 冬芸在家不光看小弟弟,还要烧饭,喂猪。只要有一点闲时间,小冬芸就抱着书看。 邻居夸她孝顺、懂事。父母收工到家,能吃上热汤热饭,心里自然也高兴。 这一天,冬芸妈干完地里的活回家,老远就听到儿子的哭声。灶是凉的,锅是空的。冬芸妈给小儿子穿好衣服,就直奔女儿的西屋。看女儿还在蒙头大睡,心里的火腾地一下就起来了;也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把撑,“死妮子,还睡!?没听见你弟弟在东屋里哭嚎?” 冬芸哽咽道:“妈!我一早就感觉头疼,感觉冷。你快去找医生给俺看看吧!” 这样的小病,冬芸妈从来就没放在心上。想到外面还有一大堆的事正等着她做,便撂下女儿去了厨房—— 等到父母亲发现女儿病重,从村委会找来医生,已为时过晚。 冬芸得的是“脑膜炎”。 十多岁的女儿说没就没了,这让做父母的一下子很难接受。冬芸妈愈想愈觉得对不起女儿。女儿明明说自己病了,做母亲的不但不去给女儿请医生,还举手就打,出口就骂。她坐在女儿的床前哭天抢地,悲痛欲绝。 乡亲们闻声赶来。听到孩子在临死前所受的委屈,大家一致要求冬芸的父母一定要为冬芸打一口象样的棺材。 冬芸已入地为安。然而,一个自称“活神仙”的人却找到了冬芸的家,向冬芸的父母夸下海口,说他一定能让死去的冬芸复活。 此言一出,不但震惊了冬芸的父母,也震惊了全村的父老乡亲。大家纷纷围到了冬芸的家。但见“活神仙”有五十多岁,长驴脸,麻杆腿;头戴方巾,身穿长衫。身后还站着一个身背木剑的矮冬瓜似的徒弟。不说话,更无表情。只是“活神仙”在说。说他刚巧在邻近的庄子为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降魔治病,就听说了此事。还说他很同情小冬芸,愿用自己几十年修炼的道行救活小冬芸。最后,更是信誓旦旦地说:“今天敢站在这里,就一定能让小冬芸起死回生。” 村里人纷纷表态:“只要能让小冬芸起死回生,要多少钱,大家认。”冬芸的妈也在一旁伤心抹泪,说只要能让女儿活过来,她就是给大家做牛做马她也心甘情愿。还有人找来了村长。 村长是个当过兵的人,有头脑,有主见。他了解乡亲们的善意,知道今天要是不依着乡亲们的意愿,恐怕很难收场。他于是把“活神仙”拉到一边,与其谈妥了价格。 村长拿出一半的捐款给了“活神仙”。说剩余钱不够,村委会再拿出一些,等冬芸复活后再给他。 冬芸的坟墓在村子的后面,距离村子有一里多地。“活神仙”围着坟墓转了三圈后便吩咐村长派人挖开棺木打开棺盖;尔后又让人摆上香案点上香火。看一切准备就绪,他这才披头撒发地走到香案前正襟危坐,口中念念有词。之后,他站了起来,左手摇铃右手持剑,边念念有词,边摇头晃脑地指天划地—— 沟边、地头全坐满了人。大家悬着一颗紧张的心,等待着冬芸快一点从棺材里坐起来。 一个小时过去了,二个小时也过去了------有等得不耐烦的乡亲开始三三两两地走回村子。留下的,仍然是一张张阴沉的脸,一颗颗焦急的心。 太阳缓缓下沉。人们怀抱的希望也随之消失殆尽。 “活神仙”依然在有气无力地哼唱着。看到人们忽地一下围了上来,“活神仙”瘫坐在地上,两眼无光地看着大家,用嘶哑的嗓音拼尽最后的力气为自己分辩:“你们村的‘桃花精’太厉害啦。我拼尽了几十年的道行也没能从它的手里夺回小冬芸。你们放心,我决不放弃。我这就回去搬我的师父来。今晚要不把小冬芸的命从‘桃花精’手里夺回来,我就一头撞死在这里。” 然而,他就是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人再相信他了。 有人愤怒地叱责:“多好的一个孩子,死了,也不让人安宁。你缺不缺德?” 还有人怒斥:“为了钱你啥都敢干。你丧不丧良心?难道你的良心让狗吃了吗?” 更多的人忿怒地喊道:“大骗子!大骗子!快把大骗子扔进沟里去!” 此时的“活神仙”已是体如筛糠,冷汗不停地从额头上冒出来。 几个粗壮的年青人正要冲上前痛打“落水狗”,就听村长在人群外面大喝一声:“都不要乱来!”只见村长昂首挺胸地走到人群中央,大声说道:“骗子的戏该收场了。他本想让他的徒弟带着钱先跑掉,然后自己再借故溜走。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我们村的民兵早就守住了各个路口。他的徒弟早就被我们的民兵关进了村委会。” “活神仙”一看把戏被揭穿,便膝盖一软跪了下来;对着村长、村民又是作楫又是磕头。村长叫民兵把“活神仙”捆起来,连同他的徒弟一并送到乡派出所。 当晚,村子里又传出冬芸妈的凄历哭声。 
(小小说) 父 亲 文/胡仲昌 现在算起来,老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17年了,但他仍给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1988年春节,我回家探亲,我为母亲买了好多礼物,只给父亲带回一箱矿里发的口子酒。从我记事起,父亲因在离家几百里远的煤矿工作,却没怎么疼我。1981年秋天,我考上大学后,可他就是不让我去上,说:“你没看见人家现在都争着当工人上班挣钱?上大学不但不能挣钱,反而会让老子为你再赔几年本!”就这样,大学没有上成,却老老实实地顶替他的岗位,当上了一名煤矿工人。因为这事,我七年没有回家探望他。 过了年,见给我父亲的那箱口子酒,原封不动地放在柜橱里,就问道:“阿爸,你怎么不喝酒?” 父亲回答道:“戒了。” 我们始终话很少。 回矿那天夜里,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放亮时,望着厚厚的积雪,我愁道:“怎么走呢?对面的公路离我们家还有三四里路远呢。” 父亲说:“到后山路口我已扫出一条小道,天冷,把我退休前矿里发的长筒靴子穿上走吧,家有家规,矿有矿纪,不要超假。” 我猛然瞥见挂在槐树上父亲在矿上穿的那件军用棉大衣,上面结满了冰块。 原来,父亲居然半夜起来在通往汽车站的乡村的道路上,为我扫出了一条小道。 来到山坡下,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的那年冬天,父亲从矿上探亲来家也下起了大雪,父亲就让我坐在他的肩上,驮着我上学的情景。那个时候父亲还很年轻,驮着我很轻松。如今他老了,陪我上山还有点气喘。我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种烘热的情感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那是我到了矿上工作的第三个春天,父亲在我的信中看到我要报考矿业学院,走了三四里的山路,乘了汽车,又换成火车,把我读高中的课本都送了过来,父亲只吃了我早上剩下的一个馒头和两根油条,就匆匆忙忙地赶回去往老家的325次那趟列车,说是怕影响我的工作。 “还生爸爸的气吗?”父亲抖了抖身上的积雪说:“当年我没有让你上师范,而现在上矿院,不比上师范好吗?像当年我在部队的时候上战场打仗,不都是一个道理吗?” 我的心情忽然沉重,父亲想起了这事。 “人只要有志气,总会有成功的一天。”父亲两颗蚀泪闪在眼前。 去往县城的汽车停在路口,我正要上车,父亲从衣袋里掏了一下,右手颤巍巍地拿出一叠钱递给我说:“你回来一趟买了不少东西,花了不少钱,顶你在矿上两个月的收入,你到矿上七八年了也没添过什么东西,这2000块钱,是我退休这几年同你妈省吃俭用下来的,眼下你要结婚等着花钱,你就拿着用吧。” “我不要,爸爸......”我心里一热,一头钻进了汽车。 
璞山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