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建志

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6月13日在古都西安盛大开幕了。在我看来,这届秦腔艺术节在宣传力度和气势上远远超过了往届,虽然受当前疫情影响,到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和戏迷可能有所减少,可谁都知道,现在是融媒体、自媒体高度发展阶段,线上观众和戏迷那可是个天文数字。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是受到关注的,放到前些年,我还真不敢这样说。


百年易俗社首演《三滴血》

梅花奖获得者屈连英(左四)和杨升娟(右三)和戏迷在一起
我知道,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参会的剧团来自西北五省,报名参加的有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市的三十四家专业剧团,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和艺术造诣,能在西安举办,在家门口能够看上高水平的演唱,那真是千万戏迷的幸事。13日开幕式,百年易俗社经典大戏《三滴血》上演,我是在西安电视台融媒体直播上看完的。而14日下午三点梅花奖获得者杨升娟和屈连英两位老师走进易俗文化街区和现场戏迷互动并指导戏迷演唱,这是此次盛会的一个必要环节。下午五点开始,就是榆林市榆阳区文工团登台亮相时间,这也是我惊喜、关注和所要支持的。

西安电视台采访榆林市榆阳区文工团团长

西安电视台采访本文作者刘建志
我去过榆林好几次了,看过榆林的山山水水、体验过榆林的民风民俗,早就爱上了榆林这块神奇的地方。而今天能碰上榆林榆阳区文工团,真是一种缘分,我只是路过这里,手里只有一部手机而已。说起来,我近几年拍摄过的秦腔演出真不少,而且是有准备的,也是带着单反相机的。在我看来,拍摄秦腔演出,还是单反相机最好,尽管好多人说手机都要淘汰单反相机了,可要拍出专业性的照片还非单反莫属。让我高兴的是,我和孙团长相识了,孙团长确实也是今天操心最多、场内场外最忙碌的人,这是我看在眼里的,也是让我特别感动的。在一般人看来,榆林毕竟是陕北,那里人是唱陕北民歌的,秦腔在榆林是没市场的,就连主持人陈超武老师都说了。陕北的庙会是非常出名的,而每年的庙会都是要唱戏的,我知道临近省份山西年年都有剧团来唱,也就是说山西的晋剧在榆林是有市场的。虽然是这样,可孙团长带领下的榆阳区文工团是有着光荣传统的剧团,剧团这些年演出一年比一年多,剧团已处于良性发展中。能受邀参加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剧团肯定是有实力的。就我知道,剧团中有多位挑起大梁的演员,年轻而有活力,也有发展前景。这高规格的秦腔平台,搞不好,省级剧团发现好苗子,一不小心就给挖走咧。


我手中也拿着一本蓝色的宣传册子,里面有榆林市榆阳区文工团介绍和今天所演折子内容和参演演员介绍等。这本宣传册子做得好,现场观众、戏迷可是争着、抢着拿到手的,也是认真看过的。我知道,为参加这场演出,团里几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排练自然是重中之重,团里上下是付出汗水和辛劳的。能在易俗文化街区舞台演出,台下的观众中,痴心戏迷肯定很多,他们往往看惯了省级剧团,尤其秦腔名家的演唱,那口味自然要重些,有些人也是比较挑的。我就和几个八十岁左右的老者聊过,人家确实会看戏,也会评戏,我在人家面前,也是特别注意的。他们一个个都挺认真的,看着台上演员,面部表情也随着剧情变化着,有好些人也给演员鼓掌呢。


悔路

三对面

盗仙草

西安电视台采访马文鱼

此次演出的折子戏有《发大水》、《悔路》、《打神告庙》、《三对面》、《盗仙草》,每折戏,都有主演的。《发大水》其实就是移植剧《锁麟囊》中的一折,这出戏,能演的秦腔剧团并不多。青年演员马文鱼,陕北横山人,西安电视台对她的采访,她获得的殊荣就能证明她是位有发展前途的好演员,事实上,她在台上的演唱,赢得台下戏迷的掌声和鼓励;《悔路》这折戏是秦腔经典剧《周仁回府》中的一折,演周仁的演员多了,戏迷听的、看的也多,对张召弟这位青年演员来说,其实是不好唱的,还好,她毕竟是受过秦腔名家李小锋亲传的,她在台上的演唱就很给力,我可是听一位资深老戏迷说这娃的嗓子很好;《打神告庙》这折戏是由青年演员张苗利出演的,大热的天,要做好多动作,真的不容易,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说,一点都不为过;《三对面》一折,戏迷听的、看的还是很多、很多,当然要求就高些了,男花脸常永福四十多岁,正是当唱之年,席秀萍演秦香莲,她扮相自然,我可是看见《西安电视台》现场采访过她的;《盗仙草》这折戏是《白蛇传》中的一折,白素贞由青年演员雷彩丽扮演,这折戏是武戏,红花少不了绿叶的陪衬,武打场面迎来了台下戏迷的叫好声和掌声,我都惊讶呢。

榆林市榆阳区文工团在西安易俗文化街区的演出是成功的,作为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首场演出也是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关注的,西安电视台的现场报道和采访,对剧团也是一种肯定和有形的宣传。秦腔剧团要很好地发展,不但要靠自身的实力,还要借助外部力量,尤其是通过有关媒体、平台的宣传,才能让更多、更多的人知道,我相信,政府关怀下,在孙团长的带领下,榆林市榆阳区文工团通过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这样高规格的平台,一定会一步一个台阶,越登越高的。

刘建志,网名:白鹿放歌,白鹿原南原白鹿村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企业秦腔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秦腔文化报》记者,文章以乡土情怀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