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转发本人《齐鲁诗风》)
闹钟在周六早晨的五点十分第一次响起,感觉尚早,又多躺了十分钟,在闹钟第二次响起时迅速起床。打破了睡到自然醒的状态,心下有了些畏难情绪,加之各种保护膝盖的信息大量轰炸,我的徒步难度长度缓降,今天的徒步线路是从湟中拦隆口穿越李家山,目的是看盛开的杜鹃。
六点出门,天已大亮,公交因修路改了线,我便过昆仑桥在新华巷口等公交,此时只有几个早起锻炼的人,街上鲜有人影,我查看了一下到广电的公交59,49,47,30,只有最早发车的47路已经在路上,十一站的距离,正在计算着时间,手机铃声响起,徒友打电话说已经打上车路过我,让我等着,不一会车停前面,我奔跑赶上,下车时看到集合点已经有六七人在等候。等到大约七点,802公交车驶入港湾,我们急忙上车,车上两个不同群的人开始查点人数,基本到齐,有一个刚到车站没赶上车的,赶紧打了车追赶这趟车,到西钢算是如愿赶上,另一个队员稍晚只得打道回府。
这是每次徒步的常态,但准备工作在头天就开始了,要检查准备徒步需要的各种装备,登山杖、便携马扎、伞、墨镜、雨衣雨套、吃的喝的、小零食,身上自然是全副武装。东西带齐了你才不会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措手不及。登山鞋是每个群都强调的,初参加者都分不清楚登山鞋和旅游鞋的区别,往往穿着旅游鞋就徒步了,在登山和下山不停的打滑中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尤其是雨雪天气下。
在路上,走错一段路也是常有的事,我总说户外徒步无错路,看到的都是景,而且每次过后印象深刻的往往是走错的那段路。走错的路往往特别难走,正因难走而多了许多乐趣!说路,其实是没有路,顶多是辨识着牛羊曾经走过,经常是在树丛荆棘中穿梭跋涉,自己给自己趟路,手肘还得拨开荆棘,反弹回来的树枝打得脸生疼,我会愉快的打趣说:唉哟!破相了!这时大家都会提醒保持距离,避免被前面队员通过时压下的枝条打伤,脚底下更像是辫蒜,下脚艰难,磕磕绊绊。有几次我是在树丛下匍匐前进的,相当于接受了一次特种部队训练,等着好容易爬出站起来,肯定是头顶着杂草树棍这些装饰物出现在光天化日下,身上胳膊上各种粗细的血道子,大家哄笑着继续前进。我的手套呀登山杖伞眼镜什么的小东西往往会在这样的时候丢失,徒友们都知道,徒步路上丟的东西几乎无法找回,尤其是我这样丢三落四的人,丢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我也总说拉出去枪毙十次都不冤。
有经验的群主都会把午饭安排在最艰难的路程之后,这之前人的体力精力处于上升状态,有利于行军,坐下来吃完饭人就会泄下来,往往是强驽之末,不利于继续攀爬劳顿。
印象中最艰难的是武功山远征。几乎是在风雨中跋山涉水了八九个小时,脚下石头瓦块加泥泞不堪,雨伞完全不能用,雨衣也好像起不了作用,风雨打在脸上很难睁眼,全身湿透,背包越来越重,无法进食补给……那次山顶住宿更是我想都不愿再想的事,七八间铁皮房笼罩在夜色雨幕中,每一小间都密集摆放着几张高低床,卧具凌乱不洁,一进屋一股湿霉味直冲鼻腔,地下汪着水,床底下秽物不堪入目,夜晚风雨几乎将房顶掀掉!在湿重的被子里彻夜难眠,但我们别无选择!下一个住宿点都是两三个小时的路程,谁敢在没有灯光和月光的风雨之夜在悬崖上行进?!也是那次经历让我彻底打消了远程重装徒步的念头!毕竟不再年轻。虽然从来没有后悔走过的任何艰险线路,但有些经历还是让人后怕。
路上的艰难险阻和看到的风景往往成正比,当看到绝美的风景时就会感慨,一切都是值得的!拜徒步所赐,我看到了无数常人无法想象的美景,它们比画更生动,更让人震撼!身处其间,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全被深度唤起,最后汇成两字:沉醉!这些都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永远被珍惜珍藏。
全国户外运动爱好大军1.3亿,我只是其中一员,我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