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到 东 山 口
东方慧
每次回到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湖北化工有限公司(当年的工厂),看到这里的一栋栋房,一面面坡,一道道沟,一座座桥,还有生活区那条清澈的小河,就有一种置身母亲怀抱的感觉,格外亲切和温暖。
那是一个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的早晨。被雨水洗刷过的天空分外干净,厂区山峦青翠,绿意盎然。我漫步在宽阔明亮、标识一新的柏油路上,正思考着今天到底去哪里看看,“呜……",长鸣的火車汽笛声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一列槽车在工厂铁路专用线上徐徐驶过。顺着铁路绵延向东穿山而过的东山口隧道,是我51年前参加“大会战"的地方,我决定沿着铁路故地重游。

从生活区走向厂外,一路向北走过专用线的值守房直行几百米,再拐过一个大弯,就能瞧见专用线火车站待令出行的内燃机车头和停在铁轨上的一节节槽车、棚车。机车车库外墙上“发展企业、报效国防、富裕职工"十二个大字格外醒目。过了车站继续向前,是一段通向东山口隧道的缓坡路。与铁路并行的公路则从山口翻过,僻静的独夫垭旧貌换新颜,曾凸凹不平的沙子路早已硬化成了水泥路,极目望去,满坡青翠。走在公路上,我深吸着百草芬芳缓缓行至东山口隧道顶端。昔日光秃秃的黄山已是青山如黛,芳草遍地,绿树茂密。看看下面穿山而过的铁轨,当年千人会战的场景慢慢浮现在我的眼前。
1969年,工厂根据党中央、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为加快建设进度展开了“上水干线,第二电源、专用铁路"三大会战。上水干线大会战于3月份拉开序幕,专用铁路线大会战和二电源大会战同年10月先后开工,其中专用铁路会战是三大会战中的重中之重。
全长7.9公里的铁路专用线,东起国家铁路干线的东镇车站,途径几个桥涵,穿越东山口隧道,西至工厂原料库和北岭库区。桥涵和东山口隧道是铁路专用线的重大工程,东山口隧道又是专用线最难啃的骨头。工厂为此专门成立了铁路会战指挥部,集中人力和物力打攻坚战。会战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政府抽调上千民工参加会战,参与施工人员一度超过2000人。原设计是开凿隧道衬砌,因技术和装备水平有限,后改为明槽开挖,即隧道大揭盖,这大大增加了土方作业量,且极可能影响工期。负责东山口工程的1000多名民工迎难而上,釆取“打深孔、放大炮"的办法提高作业效率,最大炮装炸药2吨多,中小炮不计其数,运送土方的双轮车和人挑肩扛的人员穿流不息,现场热火朝天。

为了补充有生力量,工厂抽调了40名青年职工参加了东山口大会战。这40名职工全部来自于当年我所在的工组。由于车间下辖的其他工组都有大量的设备安装任务,只能不定期抽调人员临时参与东山口会战。我所在的工组原料制造生产线因工艺改变,设备安装任务少了许多,固定参加东山口隧道会战的任务就落在我们肩上。车间主任王殿玉、指导员徐茂才、副指导员高文珍亲自给我们做动员。在班长刘明振的带领下,我们打起背包从挖沟埋管线的战场转往另一个战场,在附近村庄和民工一样睡地铺,一同吃大锅饭,一起轮镐挥锹挖土方,装车推车搬石头放炮平场地。那个年代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们,依靠巨大的精神力量,总有使不完的劲。工地上个个都是铁打的汉子,不怕苦不怕累,谁也不甘落后。李忠某个子不高干起活来犹如猛虎,哪里土质难挖他就到哪里攻坚,哪里石头大他就主动去搬。贾文银、胡德友、贾文道、郑世年、李忠书等男青年甩开膀子与民工比着干。女工简大秀 胡德芹 张德芹 吕传芹 李焕英 任生兰 罗克英 张元先 简光秀 王道芹 余新英等也不甘示弱,和男同志们一样搬石头放炮,装车推车抢着干,每天一身泥巴和着汗,汗渍在身画圈圈。胡德芹这位身材纤细苗条的女工上山放炮没有一丝畏惧。山里土质硬,碎石多,余新英因手劲不足,常常要借助身体才能完成,时间久了把毛衣都顶破了一个洞。劳动间隙她还写下大量振奋人心的战地新闻为大家呐喊鼓劲。
劳动虽然很苦很累很单调,但我们也有快乐和收获。女工简光秀在我们当中年龄偏小,她爱说爱笑爱唱歌还会识简谱,闲暇之余我们就跟着她学识谱学唱歌。我们与民工兄弟关系也处得十分融洽,当时我和几位同事住在一户吴姓人家,大哥在镇商店当会计,还有大妈大嫂和几个孩子,为了给我们腾房,一家老小及一些杂物都挤进了正房,我们几个青年男女分住在他家左右厢房。大妈热情善良,每天给我们备好油灯,烧好热水,没有条件洗澡,用盆子擦擦身子洗洗脚也很舒服。纯朴的农工友谊令人终身难忘,会战结束很久我们还有来往。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东山口隧道终于用一年多时间打通了。1970年冬铁路专用线辅轨,1971年3日28日全线建成通车。从此工厂多了一条连接外界的大动脉。

艰苦淬炼底色,磨砺锤练意志。那段艰苦的岁月带给我和同事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特别能吃苦,特别敢拼搏,特别讲奉献的精神。对于工厂而言更是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骨干。余新英等青年1971年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胡德友成为全厂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几年后有几名青工分别走上了工厂管理工作岗位,再后来李忠某等走上工厂中层领导岗位,贾文银担任了主要工段的工段长,郑世年、李忠书成为分厂调度,贾文道成了工厂财务管理骨干。
站在穿山而过的铁路专用线上,心中拥有一份成功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自豪与光荣。我们用辛劳和汗水展现了青春风彩,换来了心灵慰藉。如今的公司,千人会战已经遥远,重大工程肩担人扛的时代早已不见,但拼搏奋进无私奉献的精神仍在这片热土上激荡,这条铁路专用线也陪伴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能够常回公司看看,我们是幸运的。想想那些为公司建设发展奉献终身再也无法相聚的老一代领导和前辈们,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们是公司的创造者、奠基人,是公司最大的功臣,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
东山口铁路会战是公司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而公司正是共和国强大国防的亲历者、见证人。

吕传慧,网名: 东方慧。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国企退休。热爱生活,具有创作热情,积极传递正能量,在本厂报刊、襄阳市军工专刊、百步亭文学、长江文学东亭创作中心均发表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