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忠玲
图/肖 玲
儿童节这天,老年人群体微信中传递着:不管多少岁,保持童心万岁。只要保持一颗童心,是70岁、80岁,还是90岁,却依然年轻。有一份童心,就多一份快乐。……我们虽然不是孩子了,却依然在内心深处有一份童真,这就是——童心。童心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即使有不高兴的事情,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虽然儿童节不再属于老年人的节日,老年人已经度过了人生最辛劳的岁月,但是老年人的童心还在。有了这一颗童心,有了这一份纯真,老年人的余生慢慢品尝着苦尽甘来的滋味,适当的接触新鲜事物,培养一、两种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情感有寄托,心情更愉悦,有利于健康长寿。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能够坚持下去。两年前,与我搭档交谊舞的舞伴老杨,年龄已70开外。一周下来每天上下午,他都有课,且均是上跳舞课。他跳民族舞也跳拉丁舞;跳摩登舞也跳桑巴舞;跳交谊舞也跳水兵舞。每天穿着一身靓丽跳舞服饰,一眼看去就知道他是个舞者。可是,他是一位残疾人,耳聋、口齿表达不清,我和他交流时,大多要用书面文字来表达。搭档时间长了,对他的家庭情况自然也有所了解,大龄独生女尚未完婚,家里的烦心事一串串。但他整天乐呵呵的,不自卑可自信满满的呢!上课时,总要拽着我一起到离老师教学点最近的位置练舞。每当我们两个跳的动作不合拍时,他总是抢先承认是他的错,常常挂在他的嘴边一句话是,跳舞有错都是男的错。当然,我反对这种观点,谁错谁对是非要分清楚。可是他就是有这种平和的心态,不较真,充满孩子气,任凭争执起,留住一颗童心,这真值得我赞赏和钦佩。生活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力求历经沧桑后,依然向善向阳;经历万事后,依然童心不灭。

六一节期间,我看到《北京青年报》报道,题目为《为老人过儿童节》。有一个北京市民给母亲过儿童节,母女俩边拍手边唱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妈妈今年八十一。你拍二,我拍二,妈妈就是我的爱。你拍三,我拍三,妈妈心情要放宽。你拍四,我拍四,妈妈疼爱我记住。”母女一块过儿童节,让妈妈还老返童,童心未泯。这是儿女对父母的最大孝敬。

“给老人过儿童节”是一种孝道文化。父母渐渐老去,器官功能日趋退化,思想意识慢慢淡薄。生命的衰老谁也无法抗拒和逃脱,但精神的衰老是可以延缓和控制。做晚辈的尽可能更多的陪伴和精神慰藉,让父母享受到“童心”的快乐,这样的孝道文化,显然不光是让父母有吃有穿、其意义远比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更重要。
要想人不老,就要心不老,拥有一颗童心,如果一个人没了童心,就会暮气沉沉,望秋先零,疾病上身。童心是保持精神不老的最佳妙方,是快乐长寿的最好秘诀。在往后的日子里,愿你我都应该不失童心,不负自己。


中国书法家郝新亮厅堂书法《海纳百川》

《文艺天地》系京城老艺术家协会主办的旨在弘扬国粹,传播正能量,介绍刊发名家名作。
投稿须知:
1.来稿请注明《文艺天地》投稿和“原创”字样,并标明文章体裁。
2.图文作品体裁不限,自愿附上本人生活照片和作者简介。
3.不同意编辑修改请注明。
4.文责自负。
5.赞赏70%作为稿费以红包形式发放给作者,赞赏30%用作平台公益运行。赞赏不足10元(含10元)的不结算,一月后的赞赏不结算。
6.投稿邮箱: 2179778650@qq.com。
主编微信号:Q3228599196
主编:白 原 执行主编:孙 羽 编辑:惠风
《文艺天地》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