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陈国华书法作品撰词
陈淑香 书香大千
浣溪沙·题陈国华先生书《笃学》(词林正韵)
作者:陈淑香
映雪囊萤明月光,悬梁刺股苦功忙,磨穿铁砚为书香。
玉女粟金银管隐,良田车马紫毫藏。人生恨短谱华章。
注*
1:“映雪囊萤”,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
2:“悬梁刺股”,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3:“磨穿铁砚”,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4: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元·袁桷《薛涛笺》)
5: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笔》)
6:笃学:专心好学。《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 虽篤学,附驥尾而行益显。”《南史·儒林传·沉德威》:“虽处乱离,而篤学无倦。”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公幼篤学,有大度。”
减字木兰花·题陈国华先生书《天行健》(中华新韵)
作者:陈淑香
天高地阔,轻展云宣泼宝墨。领袖为师,戴月披星洗砚池。
厚德掌舵,凤舞龙飞挥翰乐。妙句清辞,笃志勤学写逸姿。
注*
1:“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其意思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2:“洗砚池”,源于“书圣”王羲之。洗砚池位于临沂市洗砚池街,就坐落在王羲之故居内,当地广泛流传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古代文人也称之为“墨池”,在洗砚池的北面有砚碑亭,亭内立“晋王右军洗砚处”和“洗砚池”石碑两块,字迹古朴苍劲,现代人再次修建修的琅琊书院,里面珍藏的王羲之的碑贴、碑刻,以及书法名家的真迹。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踏莎行·题陈国华先生书毛泽东诗词《长征》(词林正韵)
作者:陈淑香
强索横桥,怒涛拍岸。笑攻雪岭穿云雁。千山万水踏平川,长征壮举惊星汉。
昔日遗篇,今朝新撰。平心静气挥毫翰。先人壮志济前行,民安国泰宏图展。
采桑子·重阳
作者: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题陈国华先生书毛泽东诗词《重阳》(词林正韵)
陈淑香
枪林弹雨曾涂炭,蔽日遮天。晴碧人间,猎猎旌旗换锦年。
金戈铁马成诗意,战地花鲜。好梦终圆,水墨丹心呈圣贤。
少年游·题陈国华先生书《志同道合》(中华新韵)
陈淑香
伯牙汉口奏瑶琴,弦断子期闻。兴起蓬莱,情托皓月,流水遇知音。
满腹繁花终绽放,笔墨寄兰心。四野苍茫,五湖浩荡,共赏九州春。
注*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情节源于百度)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生查子·题陈国华先生书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华新韵)作者:陈淑香
雅室品佳文,静海生狂浪。刀剑隐韬光,妙笔惊雷创。先贤谱华章,晚辈书绝唱。敬畏寄毫端,挚爱五湖赏。
生查子·题陈国华先生书《宁静致远》(词林正韵)
凡间车马喧。世外烟霞绽。笑傲倚东轩 ,欲论频持盏。
赋诗存望盼,洒墨偿心愿。流水映行云,书静春光满。
*注
1:“车马喧”出自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家,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行云流水”:出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形容书法或文章作品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天净沙·题陈国华先生书《诗言志》
作者:陈淑香
江山万里无疆。海天辉映苍茫。
锦绣萦怀暗藏。春临纸上,惠风明月诗香。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行香子·书陈国华先生题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华新韵)
作者:陈淑香
笔走龙蛇,字字珠玑。北国风光写雄奇。秦皇歌赋 ,汉武诗栖。巨龙腾岭,燕山笑,御河嘻。
芳华盛世,英贤血染,报效中华壮怀依。先人词撰,今我书题。撒字成篇 ,临旧帖,写新籍。
注*元朝时称“滦河”为“御河”。
词作者:陈淑香
简介:
1991年,处女作散文《巢与南飞燕》在天津月刊《新作家》发表;后笔耕不辍,陆续在广东月刊《家庭》、《鹿鸣》、《德州晚报》、《长城文苑》、《绿洲诗刊》、诗刊《新作家》、《唐山文学》、《绿草茵茵》等纸媒陆续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奖;2021年被遵化市、唐山市政府颁发最美“书香家庭”荣誉证书。
2011年入驻网络,作品多在上海诠音言色、兴隆都市网、遵化文史、燕山诗文等网媒发表;公众号“书香大千"所有者。
遵化市作家协会办公室秘书兼外宣主任,遵化市诗歌协会会员,遵化市诗词协会会员,遵化市燕山诗书画印研究院副秘书长,遵化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
身着布衣,心似锦缎;喜花鸟虫鱼,亲草木山水;读书成为习惯,写字出于本能;笃行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与红尘温情对视,柔韧相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