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候的艺术如此深入人心,
关于成人、习俗和礼仪……
以怎样的方式等候?何时?何地?
那些琐碎细节都不是最重要。
你的态度、涵养以及
与生俱来的庄重——
会压倒一切繁文缛节,
并且更胜出一筹。
这一世缘分的深浅
在你等候那一刻已经注定……
原文《国风•齐风•著》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⑴著:通“宁〔zhù〕”,古时富贵之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的空间称为“宁”,古代婚娶即在此处亲迎。
⑵乎而: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⑶充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⑷尚:加上,补充。
⑸琼华:一种美石。
⑹琼莹:似玉的美石,用作佩饰。
⑺琼英:似玉的美石。
【题记】《齐风•著》的意旨背景,《毛诗序》《郑笺》皆以为是刺诗,《孔疏》申述云:“作《著》诗者,刺时也。所以刺之者,时不亲迎,故陈亲迎之礼以刺之也。”姚际恒不以为然,他说:“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此女子于归见婿亲迎之诗,今不可知其为何人,观充耳以琼玉,则亦贵人矣。”(《诗经通论》)余冠英《诗经选》也认为“这是女子记夫婿迎亲之诗”。据《仪礼•士昏礼》,新郎到女家迎亲,新娘上车后,新郎得亲自驾车,轮转三周,再交给车手驾御,而自己则另乘车先行至自家门口等候,然后按照规定以次将新娘引进洞房。此诗表现的就是这一古老的结婚仪式。
【翻译】
在屏风之前等候我,冠冕垂线以白丝制成,再用琼华美石作为垂饰。
在庭院之中等候我,冠冕垂线以青丝制成,再用琼莹美石作为垂饰。
在厅堂之上等候我,冠冕垂线以黄丝制成,再用琼英美石作为垂饰。
【赏析】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三句,皆运用复沓结构。本诗纯用赋法铺陈,而且都是从新娘角度展开叙述的。各章首句和《郑风•丰》一诗比较类似,即开门见山地点明发生的事件,从“著”“庭”“堂”的地点和“俟我”的举动,可以推断这是一次迎亲之事,而且地点是由外至内发生渐变,展示出古时迎亲礼仪的一个侧影。各章后二句应该是新娘对新郎仪表的观察,主要集中在对其“充耳”的描绘上。新郎头戴的冠冕,其垂线由白、青、黄各色丝线制成,再坠以“琼华”“琼莹”“琼英”各种佩玉,可谓庄严华美至极,也从侧面印证了成婚者具有尊贵的身份。
本诗九句之中全无主语,故事情节的插入显得有些“突如其来”,清人吴闿生《诗义会通》称其“句法奇峭”。正是这种奇特的句法,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新娘冷静而不安、紧张又期盼的心理活动。此外,以“充耳”这个单一意象来指代新郎,手法新颖而妙趣横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记:诗经名篇的作者们大多数是王侯将相、皇亲国戚,这些时代精英在上古权力角逐博弈中,大多是公认的胜出者。按常理,他们的圣旨、语录、成功学厚黑学更该计胜一筹——但编篡者却选择了他们最不起眼处的真情流露……那些至情至性,假里透着真,真里透着痴,一股血性、义气与刚烈——平凡人情结。也许他们有错误甚至罪孽,也许还不得善终——却因一句美丽小诗被人们铭记,令人扼腕叹息,又荡气回肠……只因那是人人都有的梦,人人会犯的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