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家 有 棵 石 榴 树
(朗 诵 词)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毋忘国耻)
甲:我家有棵石榴树,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有碗口粗。
乙:树旁有口吃水井,上边架着破旧的木辘辘。
甲:木辘辘,石榴树。
乙:那是我们赵家村古老的叙述。
甲:奶奶经常坐在井旁的青石板上,给我讲着一桩桩的故事
乙:村上的变迁,农家的酸楚。
甲:我家几代人住的都是草棚,吃的是窝窝头,喝的是糠糊涂。
乙:一九三七年,又遭日本鬼子的杀戮。
甲:小日本的飞机炸飞了草棚,炸断了石榴树,炸坏了吃水井,炸坏了木辘辘。
乙:乡亲们流离失所,死伤无数。
甲:奶奶揉揉昏花眼,每当讲起这段故事,都是声泪俱下,边哭边诉。
乙:你爷爷打发我和乡亲们逃难到深山去,他一咬牙:“小日本,老子和你拼了!”投奔了宋哲元将军的抗日大刀队伍。
甲:一家人失散了六年,音信全无。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小鬼子投降了,家人才回到破旧不堪的乡土。
乙:哪是我们的家?残墙断壁、杂草丛生。
甲:一片荒凉满目。哎呀!看那---找着家啦!奶奶蹚着杂草瓦片,找到了我家的那棵石榴树。
乙:六年前不是被炸断了吗?咋又发出了几根高高的树杈。
甲:石榴果竟结了一嘟噜。我举起你爹摘了一个,小拳头在膝盖上一捶,一半递给了奶奶,鲜红的石榴籽儿,吃着好甜,心里有难言的舒服。
乙:突然,一声马嘶,“是谁在摘我们的石榴啊”惊回首,只见一个彪形大汉身佩大刀,全副武装,骑着高头大马、紧勒马缰,高头大马前身直立“咴儿--_”马嘴突突的喷着长气,大汉翻身下马,飞身几步,一把将奶奶抱住,“老伙计,我回来了”,一阵开怀大笑。
甲:把你爹吓得直哭。“虎子,别怕,这是你爹”。
乙:“喔,咋回事儿啦”?“瞧你那记性,你走的时候,我已怀上了抗日英雄之后,你知道一个女人家吃了多少苦”。
甲:爷爷把你爹双手举过头顶,“我有孩子啦,新中国的下一代又成长起来了”。
乙:在乱草从中,跳跃高呼。
甲:真乃是:金戈马上看英雄,石榴树下抱子孙。
乙:你爷爷随二十九军南下,路过家乡,准他了三天假,也算是对你爷爷最大的照顾。
甲:你爷爷用它的抗日大刀,
砍草、伐木。
乙:乡亲们都来帮忙,又挖开了吃水井,
在石榴树下又搭起了草屋。
甲:你爷爷留下了大刀,挂在石榴树上,为的是让你努力练武。
乙:留下了唯一的一袋干粮,告别乡亲们,又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征途。
甲:新中国成立了,乡亲们在石榴树下莺歌燕舞,舞到了石榴花开五月红,那是劳动节日的祝福。
乙:中秋八月,石榴硕果累累,奶奶把石榴分送给乡亲们,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乳汁。
甲:如今,农村城镇化,我们都住上了高楼,赵家村的村名更为城中区,小区里尽管小桥流水,异花奇木。
乙:还是缺少了点什么?乡亲们没有忘记那棵石榴树,区委会用挖掘机移栽在大门旁,不但增添了小区的壮观,也是百年果树的归宿。
甲:今年,孙子又考上了国防大学,榴结百子,正是这个典故的出处。乙:放暑假了,孙子回来了,乡亲们让孙子把老祖爷的抗日大刀挂在石榴树上,区主任打着拍子,一齐唱起了:《大刀进行曲》
合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方有工农的子弟兵,后方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注释:1、为什么叫赵家村,赵钱孙李代表百家姓。
2、关于“大刀进行曲”,我问过好多人,包括教师、学生、村民,能唱下来的寥寥无几,有的只知道一两句,更谈不上这首歌的出处了。此歌原是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军长宋哲元提出建立大刀队的设想及训练......,从此,二十九军为“抗日英雄部队”闻名中外......。震撼了上海搞抗日救亡运动的年仅23岁的麦新。他心潮澎湃,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大刀进行曲就这样诞生了。之所以大刀进行曲被多数人遗忘,或略知一二,就像多数人只知道南京大屠杀,不知道东北有好几个万人坑一样。我希望我写这首“我家有棵石榴树”能得以朗读,并带领一部分人传唱“大刀进行曲”该有多好。

作者简介:蔡西杰,现居上海,爱好诗词文章,有作品众多,擅长中短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