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禾木村——大美新疆(四)文 徐元鸿

青松白桦杉坡,
露草水雾云河。
栈道卵石碧波。
北疆禾木,
叫天庭弄丢了。一一《天净沙禾木》
这里太适合作“天净沙”了。满山满谷的青松白桦云杉葱茏滴翠;弥望的挂着水珠的牧草,鲜花盛开;山间云雾缠绕,山顶浮云缥缈;河边卵石磊磊,河中碧波滔滔;木栅栏,木栈道,木板房,木吊桥;还有蓝天上盘旋的鹞鹰,屋舍边呀呀的乌鸟…太多的意象,俯拾皆是!
来到禾木村,就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禾木村是北疆边陲的一个自然村落,是蒙古族图瓦人仅存的三个自然村落之一,也是最大、最偏远的一个。三个图瓦村落里,喀纳斯村名气最盛,喀纳斯湖千奇百怪的传说,调动着游人猎奇的胃口;白哈巴村在中哈边境线上,有一座5号界碑,也撩拨着游人的好奇心;唯有这禾木村,这是一个被上天遗忘的角落。
从喀纳斯出来,回到贾登峪,然后向左折返,下过一个陡坡,进入一条被丛林遮掩的山谷。夹山林木葱茏,遮天蔽日,再加上阴雨绵绵,车子仿佛于洞中穿行。转过一个山坳,眼前豁然开朗。右侧的山峦,躲在身后,只留左侧平缓远伸;雨停了,天亮了,只是太阳还没有出来,但山头的云雾袅袅蒸腾,山腰的雾带润白鲜亮,我期盼已久的云山雾绕景色,就在我们的眼前了。心头阴霾一扫而光,我们向着那白云生处,那无数个山峦的背后禾木村进发。几经周折,在群山簇拥之下,在丛林掩映之中,在奔涌的禾木河边,一座座童话王国里才得一见的小木屋,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静穆着;胳膊粗的树枝树干的木栅栏,将小木屋两三个一组分成若干小小的院落,在临街一侧敞开两扇柴门,门楣上方横挂一块块木板,上书“XXX客栈”;木条搭起的.一座座小木屋尖尖的屋脊上方,炊烟袅袅,清幽淡远;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每家客栈门口,或与小屋一起静默,或与炊烟缓缓舒展。一一这就是禾木村!
下了车我们被眼前的人流所吓倒。游人如织。放眼望去,乡村大道上挨挨挤挤的游客, 人山人海,摩肩擦踵,象下锅的饺子一样多!望不到尽头。问导游小刘方知这些游客在排队候车准备离开禾木村,而我们这些旅客,正从远方浩浩荡荡,纷至沓来。旅游大巴一辆辆接踵而至,来回不知疲倦地输送着旅客。听导游说,至少需排队等侯三小时方能坐上大巴离去,听后令我倒抽一口凉气迫不及待沿着大道走进禾木村,被眼前的房子所吸引。禾木村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屋子很低,充满原始的味道。院子的栏杆,房子的屋顶还有窗框上都用了鲜艳的色彩,透着浓郁的民族风情,颇赏心悦目。 雨后的阳光洒在一间间小木屋上,勾勒出木屋迷人的光影,显得那么地生机勃勃。
沿着乡间小路,慢悠悠地边走边欣赏着, 不时看到悠闲的马儿牛儿正滋滋有味地低头吃草,偶尔也飘来久违了的牛粪羊粪的味道,这味道我却觉得那么亲切,脑海里忽又浮现出在农村的童年时代。在农村,牛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好帮手!我不由自主地走到牛的身旁,轻轻抚摸它的背,厚实有力,它抬头友善地望了我下,似乎在确认我的眼神是对的,眼里饱含对它满满的爱意。向村后的山坡上走去。山并不高,可俯瞰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 初夏杉树白桦染绿了群山,禾木是美丽的,被成片成片如油画般的林子包围着,显得异常的宁静。没有雕琢、没有修饰、完全自然的原始风光!禾木河就在那里静静地流淌着,它是那样软,那样美。它闪动着粼粼的水光,就好似闪动着明亮的眼波,凝视着这秋天山野的秀色。河的两边还是修长的白桦树,叶子发亮,河水是灰蓝色的,在水光的明暗交织中让你感觉到淡淡的忧郁。我们在山上就这样一直静静地站着,贪婪地看着,再没有比夏风沐浴后的禾木村庄更迷人的了,禾木村炊烟袅袅升起,飘飘荡荡,幻化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和颜色,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渐渐地升腾,慢慢地消隐。周围的起起伏伏的山峦披着黄绿交错的新衣,那样耀眼,那样夺目,让人陶醉其中,不愿离去。



我们依依不舍地往山下走去,来到美食街,美食总总林林,肉香飘来,不能不尝。最诱人的是大羊肉串儿。块儿大味儿美,五元一串,经济实惠。铁架子上挂着新宰杀的羊只,现吃现烤。外焦里嫩的大肉串儿,看一眼馋的口水直流,吃一口满嘴飘香。
木桥,河水,村庄,白桦和牛羊构成了夏日里美丽的北国童话。如果陶渊明先生有幸到此,或恐又要有一篇《桃花源记》问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