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很棒的詠物詩,作者擷取「自行車」的幾個意象:「起步、齒輪、在泥路上衝、彈跳、御風於原野」。巧妙地融入寫作的元素:「每行章節、照著自己的心走秒、詩痕、截句、意象」,讓詩的主題立體且生動地演出。
首節四行,刻劃自行車在泥路上艱難前進的情狀,借喻寫作人從事文字工作時,就如同「齒輪咬緊鏈結」,字斟句酌、絞盡腦汁,竭力苦思;車體「在泥路上衝破藩籬束縛」,寫作的思路也逐漸順暢開闊;「照著自己的心走秒」尋找最合乎心聲的語言;。
第二節與第一節是強烈的對比,自行車的意象呈現歡愉、跳躍的活潑形象。表現自行車就如同「兩輪黑膠唱片抓出詩痕」,文字的形音義像輪胎在地面磨出的痕跡,有豐富聯想的詩涵意。第二節共三行,是三個層次;首先,他已「抓出詩痕」,掌握脈絡,胸有成竹;其次,「彈跳在截句領空」,技藝更加自由熟練;最後,能「御風於原野意象」,由實轉虛,更不受形體的拘束,可以彈跳、御風,創作各種形式類型的詩作。
作者簡介:洪維鴻,筆名:紀潤友,馬來西亞籍。
曾獲【馬來西亞南洋大學校友會】第15屆微型小說優秀獎。
現任【漁民文化藝術傳媒】副總編輯。
台灣【札記森林】【新詩學堂】【馬來西亞家庭照顧者互援會】【心靈寫作班】成員,受到鼓舞後開始以文療癒臥床的身子,作品散見報刊和兩岸三地網媒。
〈我對一顆蛀牙的省思〉/李黎茗
探盡坑道
女子躺在戰場
與詩並肩在探討
時間搖動過的青春
私語的,其實是在悼念
一顆即將
命斷盤岩的活石
————————
第一節,是詩中人躺在牙醫的診療座椅上的情景,心情如上戰場,忐忑不安。「探盡坑道」,醫師打開探照燈及工具,查看患者口腔內牙齒的狀況。「女子躺在戰場/與詩並肩在探討」,這位女子因牙齒而就醫,但是,心中卻有詩一般的多重感觸。這顆恆牙應該是大約十歲時長成的,陪伴作者度過青春歲月;探討「時間搖動過的青春」,肉身毀壞是必然的,此處作者巧思,逆向思考擬虛為實,歸咎時間搖動「我的青春之樹」,這些思維讓詩意瀰漫字裡行間。
第二節,筆鋒一轉,以借喻的筆法,將拔牙譬喻為「一顆即將/命斷盤岩的活石」,作者以生活中的小事物為題材,透過強大的想像力,將讀者帶到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目睹巨石即將崩塌的險境,這是寫作高妙之處。
詩貴抒情,「悼念」一詞,隱藏作者的情思,也傳達了讀者共同的心聲。縱使只是一顆小小的牙齒,都是被珍愛的,其他身體的任何器官臟腑更是缺一不可。「時間搖動過的青春」,是這首詩的核心,青春逐漸轉秋,年華悄然消逝,皆令人感慨萬千。

作者简介:李黎茗, 江西武宁人,移居台北。
著作《琉璃道香》、歌词〈望乡〉〈忘了吧〉〈想您〉〈抱病创作〉〈山水武宁〉。
曾多次受邀廣播電台、電視台分享寫作
2021荣获京华诗刊最受欢迎女诗人奖
2021荣获第六屆《庐山西海谷雨诗会》优等奖
2021年荣获台湾《吹鼓吹诗论壇》散文诗优勝奖
2018年起被列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高级文学研究员。现任中国海外乡土风文学执行主编、渔民文化新诗周报总编辑。2019年入选CCTV央视礼宾书英雄榜。
作品散見:菲律宾《华印日报》中国《九江日报》《西海日报》台湾《更生日报》《马祖日报》《中华日报》《金門日报》《青年日报》《华文现代诗》《中国汉语世界文学杂誌》《百花雅集》《台客诗刊》《子午线诗刊》《吹鼓吹诗论壇》《掌门诗学刊》《有荷文学杂誌》《人间鱼诗刊》《葡萄園诗刊》《2020全球华人网路诗刊》等

詩評老師簡介: 葉婉君, 2000年開始追隨岩上詩人及林廣詩人學習現代詩,並從事新詩研究及創作,取得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學位,論文著作:《岩上詩研究》。在國小任教,始終對於現代詩懷抱著一份熱愛,持續創作現代詩。作品散見於台灣華文現代詩期刊,以及網路詩社團,協助林廣老師的文學社團,擔任志工。現代文學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創作領域,「現代詩」更是深具挑戰性,期許自己能多向前輩學習,研究與創作不輟,俾使詩文學的教育能傳承扎根,美化人心。




【漁民文化藝術傳媒職員表】
特邀顧問: 董芳群 水木年華
顧問:蝶兒 邱東波
社長:余景鴻 副社長:木口系工
總編輯:李黎茗 副總編輯:洪維鴻
執行主編:文柒 副執:黎婞黉
總策劃:劉廣達
副總策劃:樊霽翔 劉萬冠
廣宣部部長:丁艳
廣宣部副部長:黎武生
廣宣部委員:廬山西海 追風 海濤 六毛
校對:張華 若愚 琉璃藜 飞鹰 紀潤友
責任編輯:李晉妤 吳曉莉
美宣部部長: 天方
美宣委員: 筱魚 邱若曦
法律顾問:焦聖杰
贊助商:冠杰高尔夫(深圳)俱樂部
黑金传奇(台灣)薑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