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写了六七本书名吧?瘾过了,不想再写了。一旦不想写书名,就觉手写的不好。还是印刷体正经,正规。甚至法相庄严,俨然修成一个正果。这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所选之写作时间跨度近四十年。《昙朵》是其中一篇,令作书名。初稿近五十万字。反复遴选过滤后,印出来大概十二三万字。我非天才,但知道一句天才话:所谓好,就是把不好的删掉。出版机遇难得,一定要抓住,力争精致。书薄了也给读者省点钱,小善也?


《昙朵》扉页插图作者手迹
附录:
《昙朵》(单篇)后记(未入书)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空前繁荣,文学随之繁荣得杂花生树一眼望不到边际。这当然是好事,首先满足了众多人的文学创作欲望。不好处是文学产品的量,近乎天文数字,因而其质呢,则颇受诟病。此亦不难理解,因为过去的文学消费者,如今多已转轨成了文学生产者,供是几十倍的大于需了。
具体说到小说这一文本,理论上讲五彩缤纷的当下生活,是没有什么不可以写成小说的。事实上无数的民间写手也都在眼疾手快地写成小说,部分地满足了部分阅读需求。热题材热写,写成好小说,甚至写成世界名著,不是不可能,只是极个案,非绝对天才作家不可为之。
如我这等才智庸常的作家,往往只能从记忆深处刨出些碎片来,绞尽脑汁地酿制幻化为小说。我以为小说素材没有沉淀三十年,便没法写成好小说。当然也并不一概如此,有时也不服输,自己跟自己较劲一回。
说来好笑,某天夜里靠着床头,睡前手机刷新闻,总被不时跳出的“星闻”骚扰。内容无外乎前男友、今豪门,导演潜规则,多角秽乱,且必配了鼓胸低领白肉照……心里愤愤不平。就想如今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星们贡献了什么?凭什么随性大福利!
如今工业化的中国,头功自然是科学家们,工程师们,无数实验室及辽阔疆域一线的劳动者们,以其路桥车船不断地刷新世界。为向他们致敬,我特写成此小说《昙朵》,精神上给他们发点不成敬意的小福利。一笑。
实际上也不全是现抓热卖、凭空杜撰。单这小说名字,三十多年前就因一个偶然场景冒出脑海了,一直储存着,发酵着。人物事件呢,也都有案可稽。只是,恕不披露,没必要无端地惹出官司来。
2022年3月21日 • 采南台
注:此“创作谈”发表于——
湖北内刊《洪山文艺》2022年2期

《昙朵》:短篇小说
《延安文学》2023年第1期首发
责编:魏建国
《小说选刊》2023年第4期转载
责编:安 静,下为安静博士点评


诗人吴嘉点评《昙朵》

《昙朵》于四年前应某刊约稿而作。《群山绝响》后不再写小说了,但既然有人约稿,且是主编亲口约稿,那就写一个吧。稿发出一年了没动静,原来那是个准主编,尚无拍板权。此时湖北青年诗人柳雁阳来信约稿,说他接管了一家内刊,就将《昙朵》传去。他读后大赞,说要发头条,并请我写个创作谈——即开篇正文。
【《昙朵》扉页签名】雁阳先生:本小说集中的《昙朵》最早发表于您约稿的《洪山文艺》,现在作了书名出版,足见您立了头功,并给此书带来吉祥。寄上鸣谢!癸卯中秋于长安,方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