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离家暴 过好光景
文/王文琴

常言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姑娘嫁人,如同押宝,押对了,一生幸福;押错了,苦不堪言。
家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经常看到各种媒体对家暴的报道,我对家暴行为,严厉抨击。
记得我与丈夫结婚前,当着父母面,我提出一条,婚后不能出现家暴行为。过日子,难免磕磕绊绊,遇分歧,有矛盾,心平气和解决。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能家暴,他诺诺点头。婚后多年,丈夫信守了他的诺言。
生活中,常闻家暴事件。面对家暴,多数妻子都选择沉默。因为有孩子,所以她们不愿轻易离婚,不愿让孩子没了亲爸或亲妈的关爱,避免让孩子幼小心灵受到创伤。

多年前,我有一位朋友,她常向我倾诉她遭遇的家暴事件,讲到伤心处,以泪洗面。她的胳膊和腿上常有淤血,旧伤未散,新伤又现。那是她丈夫频频殴打所致。她没勇气改变现状,因为她有两个孩子,只能忍气吞声。日子尽管千疮百孔,仍咬牙坚持将就着过。
小时候,我偶遇一次别人家的家暴,场面吓人,印象很深。一天下午,我到小朋友家玩。走进她家窑洞后,看见小朋友的父亲把她母亲按倒在炕边,拽着长发,使劲往砖砌炕沿上不断撞击,很快鲜血直流。小朋友她人小没力气脱架,吓得蜷缩着身子,在灶台前哭。我看到这血腥场面,吓得赶紧跑出院子。有半年多,我都不敢去她家。家暴,给我内心留有阴影。
动辄家暴之人跟其性格密切相关,一个人性格好能力稍差,比性格暴躁能力较好的人要强很多。若某个青年性格既好,能力也好,那是优秀的择偶对象。若男人脾气火爆,动不动摔盘子、摔碗、打人,这样的日子永无宁日,苦海无边。

择偶,要慎重,不要将着眼点一味放在对方有几套房?有几辆车?而要看对象的人品如何?性格如何?是否是一位好学上进的青年?父母的财产不能代表孩子的能力,要看对象个人的综合能力如何?即使男方的家庭条件差一些,但只要对方真心爱自己,性格沉稳,人品好,有上进心,无不良嗜好,不是流里流气混社会的青年,就行。人人都有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对象。
家暴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妇女儿童,每个家庭自查。家暴不单指丈夫对妻子,也包括悍妇对丈夫家暴的情形,也有父母殴打子女的恶劣情形,或者子女虐待老人的情形。

世上的职业,一般都要经过培训、学习,才能上岗。但唯有父母岗,不经培训,自动上岗。但自动上岗,不见得就是合格父母。要边育儿,边学习,争当合格、优秀父母。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亲生的,随心所欲,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视孩子为私有品,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孩子一出生,就具社会性,他(她)是社会人,父母只是陪儿女共走一段人生旅程的人。抚养孩子的确辛苦,但孩子与父母相伴成长,却给家庭带来无穷快乐。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苦乐与共。孩子并不属于你,他(她)们属于社会。孩子具有独立人格,所以,不要把自己狭隘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也不要因孩子一不顺自己的心意,就对孩子大打出手。特别是有的继父、继母,对孩子的家暴行为令人发指。常有媒体报道,继父、继母家暴孩子,揪头发,将孩子打得皮青脸肿,拿烟头烫孩子的身体。冬天,故意给孩子穿单薄衣服,虐待孩子。种种恶行,令人气愤填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健康了,整个社会才安定和谐。如果家庭内部家暴频发,那么,家庭就像患了脓包,处于病态。
在家庭中,夫妻要互敬互爱。作为丈夫,应爱护妻子,因为妻子要承担生育闯鬼门关的风险。作为父母,应爱护子女,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 请不要把自己的拳头和恶言相向对准孩子。
远离家暴,这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时常自查自纠的事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两口子过日子,相敬如宾,创建和谐家庭氛围,不应发生家暴行为。教育孩子,言语和气,循循善诱,积极引导,而不是强按牛头喝水,或拳棒相加。
远离家暴,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乾坤瑞祥。


作者简介
王文琴,韩城作协会员。系《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副主编。用文字记录生活。已发表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专业类文章四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