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湖南邵阳油画群体现象
聂世忠
湖南省邵阳市境内的资江、邵水两岸形成各种文化聚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青龙桥、东门口、上墙、下墙、中河街、水府庙、张家冲、犀牛潭、北门口、临津门等地,有演奏与歌唱贺绿汀《游击队之歌》等歌曲的音乐人,有画速写、色彩风景的画者,陈西川、银若湖、李天玉(1966-1972年邵阳市竹艺厂美工)等画家在邵阳带学生学美术。最突出的是陈西川老师:1929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爷爷是蔡锷启蒙私塾,四叔是蔡锷秘书,1952年就读鲁迅文艺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前身),1956年由内蒙古师范学院教师选送中央美院进修两年,文革前夕回到家乡湖南邵阳。据李自健自述:1969年6月15日拜学于西川师父(1);李自健是陈西川老师最早的学生之一。

六十年代邵水西路
笔者在1975年暑假由美术启蒙老师周立萍带着首次到西川师父湖南邵阳剧院的工作室求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陈西川老师开办美术培训班的高峰期,在宝庆中路、六岭画室等地长期开展绘画培训,还经常带学生走出画室到菜市场、伙铺、资江邵水河边写生,50多年来学生逾万人,考入美术院校3千余人,他们中有李自健、刘人岛、王文明、雷小洲、王晓鸣、马一鹰等当代著名画家。著名美术评论家贾方舟《启蒙的意义》一文中评价自己在内蒙古师范学院读书时的老师陈西川:“启蒙教育如同新生儿的‘第一口奶”。(2)原中国美协展览部编审刘宝平说:陈先生经过中国3所一流大学的培训和教学,给邵阳这个山城带来了一流的技术和理念,又加上陈先生的人格魅力,影响当地几代人。陈西川老师被下放到湖南邵阳,是他人生的不幸,却是邵阳美术的万幸!

李自健与恩师陈西川合影
湖南邵阳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影响着邵阳地域的美术创作。本土的文化符号和传统元素独具特色。笔者曾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绘画之乡”邵阳地域美术风貌谈》、《玄素浑厚寄乡情—邵阳焦墨创作中的乡情赏析》、《论宝庆竹刻的承传创新》、《新锐蛮气 优美灵泛—邓新影水彩的湖湘品味》、《浓似酒艳如花 湖湘民间艺术“新范本”》等文章,对邵阳地域美术做了学术梳理,提出了“绘画之乡”、“邵阳焦墨”、“楚南民俗艺术”、“湖湘水彩”等美术领域的关键词,得到了专家同行们的赞许,著名画家王界山等提出了“邵阳焦墨现象”。
湖南邵阳的彪悍民风,敢为人先、霸蛮灵泛、“莫吓火”等人文进取精神,造就出邵阳绘画的地域性,美术创作中的以形写神、坚毅执着、张扬人性弘扬了地域美术特色,增强了邵阳地域文化的自信,邵阳地域文化之源牵起布开了美术创作的地域之缘。被毛泽东称为“宝古佬”的曾以鲁,在毛泽东鼓励下,20世纪20年代留学法国,与吴大羽、林风眠、林文铮等成立“霍普斯学会”,在法国举办“中国现代美术博览会”,把中国现代美术推向国际。1929年曾以鲁在动荡政局中敢为人先,在上海策划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美展”。简坚、粟干国、陈白一、陈西川、银若湖、李习勤、何建国、向光、黄铁山、易至群、姜坤、谭仁、傅真忻、邓辉楚、陈白水、银小宾等等大批邵阳籍画家表现出同地域文化,先后为邵阳地域美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4年10月20日,陈西川在大樟树下给学生们上课
邵阳美术群体现象的出现,离不开艺术理论的指引,离不开以陈西川、刘晓路、李路明、李自健为代表的师生画家互动,是在互动中诞生的艺术成果。邵阳籍艺术家李路明、刘晓路1980年毕业于邵阳师专汉语言文学专业,两人都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朝闻、朱丹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在那个年代,成为美术界的轰动新闻。两人趁寒暑假回家之机,时常在西川老师培训班搞讲座与座谈,两位美术史论硕士给邵阳绘画带回了美术新理念、新思潮。刘晓路在1986年第5期《美术》为邵阳“绘画之乡”的称谓定义,得到了王朝闻等名家的赞许(3)。在这之后有邹跃进、姜松荣、曾陆红等美术理论家参与回乡的美术理论传播与建设。同时邵阳市那几年连续搞了几场迎春画展,其中李自健带回了在广州美院学习的人体绘画作品、银小宾在中国美院学习带回了现代实验水墨作品轰动了全城,古老邵阳小城出现大幅女人体油画、现代实验水墨、装置行为等。
在邵阳市出现的美术潮流可说与同时代的“星星”画会的绘画潮流活动媲美。85’美术思潮期间中的重要刊物“一报两刊”,“一报”是《中国美术报》,“两刊”就是《画家》和湖北的《美术思潮》,李路明任《画家》主编,其间推出了一批后来极为活跃的艺术家,1992年在《首届广州艺术双年展》获得文献奖,1997年作品《今日种植计划》被深圳东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藏。作为当代艺术发展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者,李路明以“宝古佬”的自我真诚的视觉精神探求、图像表达了“宝古佬”个体生命在时代变局中的真诚思考和激情,其出版经历和视觉表达实践已成为时代的视觉见证。

从世界各地回来的学生与陈西川在李自健美术馆欢聚一堂
李自健美术馆的矗立,便是盛大的地域文化投入与敞开。2020年5月16日“精神·图式——首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在李自健美术馆开幕,湖南省油画学会主席段江华教授介绍,此次展出,得益于湖南省油画学会与李自健美术馆的通力合作,激励了当代中国油画家们的创造,形成更为广泛的学术探讨,促进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文化品格建设。范迪安先生表示,湖南美术拥有丰富的传统,也积淀了现代以来的文化厚土,许多油画家致力于将写意的精神传统与当代的视觉表达相融合,展现出活跃的感知与探索的锐气。李自健先生多年来秉持大爱之心,关切人类命运,创作了大量以生命为主题的大型油画作品和众多肖像作品,并通过在海内外的传播交流形成广泛影响,在以艺术的方式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西川在艺术大展开幕式上讲话
2018年12月1日李自健美术馆的“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西川与他的学生们”艺术大展679余件作品中油画作品占多数,以李自健为代表的邵阳籍油画家作品影响海内外。西川学子刘人岛《大美中国—刘人岛美术作品展》于2021年7月13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甚为轰动。
2022年4月16-27日,邵阳籍画家石建军“石建军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开幕式上担任学术主持的尚辉先生介绍说:“石建军的绘画艺术走出了和大师不一样的道路,取得了与大师比肩的艺术成就。苏天赐、吴冠中的油彩江南也有别离的乡愁,但他们笔下的江南却不乏优美和淡雅,石建军的这些江南则把别离之绪通过浓重的表现性来挥写,由此而显现出沉着、冷幽、迷幻和厚重。他用国画和油画相融合的语言更深沉地演绎了祖国‘忆境’。忆之境成为画家进行油画艺术语言转换的精神内核,并将我们从其笔触与色彩中引伸到更加幽深的地方。”(4)
陈侗评论邵阳籍油画家王文明作品时说:“对于王文明来说,重要的不是将‘他人’之外的东西归为‘自我’,而是要探讨‘自我’的实质。这个探讨的过程显然不是一种退缩的策略,它体现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基本观念。”(5)
作为成功的邵阳籍画家,在广州美术学院执教的王文明、雷小洲、李晨、胡国强、赵春恒、刘旻明、李绍喜等人都有自己的创作“原乡”,在“他乡”形成艺术的地域辨识度。雷小洲与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桑德罗·特劳蒂、中央美术学院戴士和等经常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写意油画高级研修班,题材上深入乡土社会,弘扬传统,探索创造,发扬“写意精神”,雷小洲此次参展作品《宝庆会馆》便是对“宝古佬”商业繁荣的描述。现居东京的邵阳籍画家王晓鸣为日本美术家联盟会员、艺术在线国际女画家协会艺术总监,文化部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马一鹰,作为中国·国际抽象艺术联合体名誉顾问,促进了中国抽象艺术发展,刘文伟作为外埠人士担任珠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珠海画院院长,唐三超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居西安,担任《艺术与拍卖》杂志艺术总监。
这些外埠人士在居住地“他乡”延续“宝古佬”文化之缘。2022年6月“绘美中国·宝庆画风”油画艺术画展在邵阳绘美艺术馆展出,体现了邵阳地域文化影响下出现的群体油画的“自我”探讨现象,邵阳地域文化影响了油画的创作主题和内容,表达了邵阳本地人群的审美取向,油画形式语言趋多样化与个性化,显现全新的美术样式和面貌。

换届大会
陈小川,承传了父亲陈西川的血性,广美读书期间师从鸥洋、涂志伟、区础坚等老师,曾在《美术》杂志、广东湖南等省美术作品展中出版展出作品,担任湖南省油画艺委会委员、省油画学会理事等,被圈内赞誉为邵阳油画界的“掌门人”,经常组织画事活动,是邵阳美术的重要担当者。
在陈小川的组织下,邵阳市油画创作队伍增多、年轻化、成长速度快,举办了如“粤湘油画家走进花瑶”、参展“当量——2014湖南省油画学会年度作品展”、省艺术节等大型展览,出版画册,邀请名家来邵阳举办油画展,被媒体誉为邵阳油画“井喷”现象。陈小川的《穿》、《粑粑妹》、《哥仨》、《花瑶老太太》等作品选择本土民俗生活题材,具有湖湘文化特色。2019年“大美新疆•感恩之旅”活动,寻得救命恩人芒果,圆了30年的感恩之梦。《风儿带我去远方》、《转山》、《背负》、《女人与灶台》等新疆内蒙题材的人物画,沉稳的色调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陈小川刘建华合作的《超级水稻之父·袁隆平》油画入选“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南省大型美术作品展,湖湘人物与景象艺术意蕴隽永,表现出湖湘的艺术形式、情感与技巧,深沉幽远,意味深长。
陈小川与刘建华另一合作油画《赤壁饬》2013年由湖南省选送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型历史题材参评,战火场景宏阔,冲击力、感染力强。刘建华早在本世纪初的作品《小背篓》、《乡音》入选湖南省“四风”美术展览、湖南省第五届“三湘群星奖”优秀奖,本次参展的《芃芃》《艺瀜》、《护国大将军·蔡锷》(与陈小川合作)描绘邵阳本土人物,表达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江苏常州人倪湘林,1965年从湖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分配来到邵阳“湖南省祁剧院”工作,融入了邵阳地域文化,作为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师为邵阳美术贡献了青春年华,参展作品《遥望双清》系本土风景油画,热情的色彩奔放的笔触线条表达了对邵阳风光的热爱。
袁胜初,1990年油画作品《跑道》入选亚运会体育作品展,此次参展作品《山林中》、《美丽山村》以雅拙笔触,暖色浓彩,娇娆静默,本土的纯粹本真,通过雅逸朴拙得以表现。
邵阳文化馆研究员蔡文武油画作品多次入选各级展览,《屏障—洞口塘天险》为本土风景,冷暖色彩、粗放的体面表现了日本鬼子曾在我国抗日战争中败阵的巍峨天险。
邵阳活跃着一批专业技术高职称与文化干部退休后专心致志的画家,如姚军峰《六岭小区阳台外》,傅富山《普昭寺》,姚光荣《春染伏溪》、《崀山丹霞之最》等都是深入邵阳本地写生后的创作作品。2015年12月“从心出发”湖南省第七届油画展中邵阳油画家罗艳良的《父亲》、舒欢欢的《大南山下》拿下展览的全部金奖,本次参展中罗艳良《人物肖像》继续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彰显了邵阳青年一代的继承创新,杨程《贝宇》,简欧《人物写生》,何愈明的以邵阳本土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油画《瑶姑·栅栏·狗》获湖南省首届油画作品优秀奖,《苗族姑娘》参加湖南省建国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油画《殇·2008.5.12》参加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何愈明创作了一批以邵阳绥宁苗寨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大园苗寨村口》、《老汉》等系列作品,乡情于画布上倾诉。申孟珑《留下的,离去的》色彩鲜活绚烂,刘诚《夜色·面具系列 NO.1》唯美细腻,充满光泽,张松青的《心经》探索了构成美,黄莺《无象之象》系列用新的语言编织出一种“虚拟的现实镜像”,营造出介乎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沉浸式体验。
邵阳丰富的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了邵阳油画在主题内容上的拓展,民间美术的纹饰和色彩等元素融入油画创作中,大批青年画家创造出具有邵阳文化内涵的形式语言。邵阳活跃一批高校教师坚持本土题材油画创作,如吕杰、郑中华、刘光柏经常在邵阳进行写生创作,谢朝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南省美术书法摄影展”中取材于本土乡村题材的油画作品《共护诗画威溪湖,同筑百年乡村梦》获得铜奖,创作出具有邵阳地域特色的油画,宋志江《侗寨深秋》,谢勋雄《宝瑶将军岩》《花瑶深处》等作品从邵阳地域文化的传统中汲取思想观念和视觉营养,挖掘地域文化特征,表现语言与精神指向地域特色。李绍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讲究传统“笔墨”的写意性,画面呈现色感微妙而调和,和传统写意山水画所追求的语言近乎一致。
其它教师如杨达《匠心·状态之一》,刘平《柠檬与书》,于仁春《阳光下的石头》等作品均基于地域本土文化意识探索艺术形式。作为县美协主席的龙小平经常组织画家进行写生创作活动,本次展出了《秋韵》、《迎光》,屈跃中的《急流》、《老墙》,朱安康《古村石板路》、《花瑶老人》,王君美《和谐美满》,邓红成《新开发地 》,刘人铭《荷韵清风》,职业画家罗文彬《家园》,戴宁《远眺文昌塔》,陈建国《资江南路·雪》、刘荣《洪桥》,李升乙《苗乡》,姜慕军《侗寨》,刘顺秋《崀山将军石》,吴海军《风景》,龙志勇《雪峰山之秋》等作品是对本土风景的创作。康建中作品《铁匠夫妻》、《赶集去》获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优秀奖,《侗乡游记》参加画说邵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评定为典藏作品收藏,蔡锷将军肖像被邵阳市博物馆收藏,写生不断,《迴栏街》、《下河街》是对邵阳古城的描绘。肖劲球《拂晓》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衡宝战役邵阳县下花桥五龙岭追歼战,杨继纲《三月》、《巫水人家》凸显了“记得住乡愁”。
地域文化是油画风景写生的原动力,许多画家关注到自身环境,善于发现本土文化中的美,才有了众多优秀的油画作品。在“他乡”的邵阳籍画家还有如金国耀、胡迪生、刘郁权、舒欢欢、唐小群、王玉苗等。《风儿轻轻掠过》精细笔触将女性的美表达得淋漓尽致。朱世军作品曾多次在贵州各地参展并获奖,孙全喜以养蜂为业,业余游学于浙江美院、中央美院宋庄等地。“绘美中国·宝庆画风”在邵阳的成功举办,感谢策展人、艺术资助人范国庆先生。出生于1963年的范国庆为西川师父门下学生,20世纪八十年代下海经商,从事文化餐饮娱乐业生意,定居东莞,成立了东莞绘美艺术收藏馆、东莞市珍艺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建电商“绘美苑商城”网络平台,主办了数百人次文化交流活动,如“湘粤有情•相约东莞写意黄江”、“梦园百年•共享文化”、“李潺书画艺术交流”等艺术名家全国性大型艺术活动。近年回到家乡邵阳投资创办“绘美艺术馆”,本次画展也选送了自己的油画作品。范国庆以油画家的情怀,为家乡美术事业积极投入,推动了邵阳地域美术的向前发展。
自魏源以来“睁眼看世界”的邵阳地域文化,影响非凡,邵阳油画在表达邵阳精神、情怀、故事、审美上出现油画“井喷”现象,具有创新价值。作为“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的邵阳,全球化语境中社会加剧变化,地域特征减弱,但在油画创作中,邵阳地域性特征越来越凸显,在日益同质化时代,通过油画地域性实践,以期探索出邵阳地域特征的绘画。在众多作品中反映地域的文化与历史,提升地域艺术的生机与凝聚力。邵阳地域文化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体现了邵阳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卓越的创造力才情智慧,邵阳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邵阳本土油画群体的土壤,表现邵阳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人文精神,在邵阳的社会进程中发挥了作用,具有独特的学术内涵和研究价值。因此,基于地域文化视域下的邵阳油画创作,不仅在内容形式上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在精神内涵上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注释:(1)李自健《话恩师》,《艺术中国》2017年12期P16(2)贾方舟《启蒙的意义》,长沙李自健美术馆 2018-12-09(3)晓路《来自湘中的报告》《美术》1985,05P71-72(4)尚辉《忆之境》,新华网“与大师比肩——石建军绘画作品中国美术馆个展开幕”2022,04/19(5)陈侗《王文明的自我与真实》,雅昌网2016-04-29。
部分作品欣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油画 2021 年 陈小川 刘建华

护国大将军蔡锷(创作色稿) 油画 2022 年 陈小川 刘建华

幸福的奶奶 布面油画 2007 年 唐三超

夜色 面具系列 NO.1 板上油画 2021 年 刘诚

风儿轻轻掠过 油画2019 年 王玉苗

雨后侗寨 布面油画 2020 年 朱世军

三月 布面油画 2019 年 杨继纲

贝宇 油画 2014 年 杨程

暗香 油画 2020 年 刘郁权
邂逅伟大的艺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向湖南省邵阳市的艺术家们致敬!
江南竹笛《姑苏行》(俞逊发)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链接-聂世忠作品
作者简介

聂世忠(1961-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民进会员,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设计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本科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邵阳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邵阳市“宝庆人才E类”、邵阳学院首届“思考乐”优秀十佳教师,邵阳市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持课题9项,参与3项,主持《设计概论》课程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金课,在《美术观察》、《装饰》、《新美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艺术百家》等刊物发表论文与绘画作品200多篇/幅,各种参展数十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20多次/件,出版专著三部,教材三部。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