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零重启,绝处求生》(二)
文/路路通
肉体本身的脆弱会让人面临灾难、战争和疾病,在它们面前人轻如鸿毛,即便家财万贯也抵不过生老病死。人会思考,所以人心善变,处在不同境遇中,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心态和认知随之改变,人能驾驭欲望,它便能为你服务;被它驾驭,就会陷入焦虑和迷失的无底深渊中。
成功和失败有时候只有一步之遥,创富世界里的游戏规则如此现实且残酷,在有限的资源里,不是只有用尽全力才能得到更多。人性的不确定性,比起一切可能预想的客观现实来得更加充满未知和变化。在众多的不变与变化中,好运在不同人中流动,没有谁能一直保持高光,草根逆袭的神话也常常发生。

只是功成身退,太难了。忍受了长久的煎熬,从底层一步一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历身体和心智的折磨,终于登上人生高峰,怎么舍得走下神坛,怎么舍得放弃功名,总觉得一山还比一山高,于是,才发现另一个高峰登不上,却开启了重新的低谷。
而范蠡做到了,他懂得适可而止,一段历史使命完结,用“深藏功与名”的态度把今天所谓的成功完全清零,如此干脆、如此洒脱…

归零重启 绝处求生!
《越绝书》曰:“范子已告越王,立志入海。此谓天地之图也。”
他成为了中国辞官下海经商的典范,为什么要经商呢?范蠡觉得既然他可以让一个国家富强,又怎么会不能造富于民间呢?于是就开始以身试法,开启了他从富己过渡到富人,从富国贯穿到富民,从富一国升华为富天下的传奇经商之旅。
离开越国,搬去哪里呢?范蠡纵观天下,选择了商业发达的齐国。当时齐国的营商环境也非常吸引人,管仲提出:“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

齐桓公颁布法令,为各诸侯国的商人们提供免费住所。对于带着一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另免费供给食物;对于带着三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食物外,还免费提供马的饲料;对于带着五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更有提供仆人为之服务的优惠条件。
在商业税收方面,管仲提出“弛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齐国的这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商人携带着大量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蜂拥而来。

范蠡到齐国,隐姓改名为鸱夷子皮。他没有说从高位退下马上干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想着马上创造奇迹,而是结合当地的地缘特色,因地制宜做事。第一个生意很简单,一家人在海边开荒种地,引海水煮盐,囤盐贩盐,获取了迁居齐国后的第一桶金。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齐国开始请他去当官,直接就是相国。做了三年后,范蠡又感觉到危险了。就找齐王辞职,同时把家产散尽,又搬家走了。

范蠡搬到了一个叫陶山的地方,化名朱公,此时的他已经60多岁了,还没有停止奋斗。到了新的地方,又开始重新熟悉环境,他给自己定了三年小目标,一年回本,两年盈余,三年致富。小目标实现,他又开始寻找新的商机。先后从事了生态农业、车船制造业、陶瓷加工业、畜牧业、水产业、珠宝业、旅游业等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多领域、跨行业集团化经营模式。
和小商人逐利不同,范蠡由于周游列国,眼界格局自然高瞻远瞩,又有道家思想作为理论根基,所以,他在经商实践中总结了十二周期循环论 ,成为了最早利用周期规律做生意的首富, 提出了“与时逐利”“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等周期律生意经,在实干家和理论家之间自由切换,完美地玩转了自己人生的“康波周期”,为后人贡献了宝贵的商业财富。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范蠡说:“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事实上,范蠡三次搬家都是在逃亡的路上,一边绝处求生,一边发挥余热,做事赚钱。每到一处新的环境,总能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创业精神和非凡的远见智慧,审时度势,择人任时,愿意提携后辈,救济贫民,还带动所到之处的百姓实现共同富裕。每次顶峰时刻,他就感觉危险的来临,随即散尽财富,永远未雨绸缪,时刻给自己留有余地和后路。

这个智慧的老者,一直向前奔跑,绝不躺平,前半生政坛,后半生商界,是一个勤奋的连续创业者,真的要相信“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句词啊,他总是宛如一个刚刚出发青年似的激情,永远保持精力和良好的状态。
状态好,真的太重要了,这是每次都可以东山再起的关键,不然时机到来,人的意志却被消磨掉了,再好的机会都和你无缘。

网络上有个很火的美国真人秀节目“富豪谷底求翻身”,选一些富豪去陌生的地方创业,隐去自己的姓氏,用100美元和一辆卡车起步,在90天的时间完成任务,看谁能赚钱多,如果范蠡参加这个游戏,一定是最大的赢家,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做到了。
他被轻视、打压、威胁、追杀——跌倒谷底,总能触底反弹;散尽家财,又能重新获取。任何时刻,他总是不急不缓,每次看似重来,但其实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那些磨难会变为成长路上的垫脚石,变成累积成功途中的一块砖,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可能都是永不会再来的,而正是因为这些经历,历练了意志,反思了不足。退和停,何尝不是激发了更好的进呢?

“何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范蠡用这样的韧性,把朴素的道理,用到了极致,他把“道”应用在从政、经商的实践中,完美地形成了闭环,悠游自在地行走于其间。不和别人比,每一次都是对上一次的超越,屡屡创造出人生奇迹。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则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
越是复杂、不确定的时代越需要内心的笃定和安定,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抚慰内心,照亮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