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事杂谈》 九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寥星隐明,曦色东染,日月相推,四季有序,晦归朔复,死生如轮。窗外之远,晨鸡与山喊者齐鸣,独伏一隅,书掩思止无事无非,深秋艳显“万物霜天竞自由”之象。若要解读宇宙之大,须从内心细微之念做起,诸葛孔明有言,“淡泊明志”滤掉杂念且内心净化之后,方耳聪目明,以期“宁静致远”,但人类的内心世界往往被欲望杂念所困所累,故心灵如赤子纯者,几乎无多,返老返童及返朴归真亦即一句空话。

人,最难把握的是人之“心”!人心,宏观之处,可比天高,可比海深,攘括宇内宇外。人心,精细之处,小如微尘,针眼难拟,故自古圣贤告诫后人,人生立德立言立功的顺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正心”是关键环节,不管出世入世,修心养性是多元人生的共性选择。

心是什么?人们尝言: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从哲学而言,心就是形而之上的总合,从宗教而言,心就是真心与妄心的结合,从宇宙而言,心就是本体与意识的统一,就个体之人而言,心就是本性与妄识的无缝连接。很多古今中外经典,特别是宗教类典籍,为了翻译或弘扬的方便,往往把一切形而上的东西全部用“心”这个词去概纳来表达,例如,万物“唯心所现”,这里的心就是宇宙本体之意,再如,“境随心变,相随心生”,这个心就不再是宇宙本体之意,而是精神层面,也可以说是灵魂层面,佛教将这个层面分为八识,中医将这个层面分称五神。

古老的中医认为,我们的灵魂居住在五脏之中,在心称为神,在肝称魂,在脾称意,在肺称魄,居住于肾称志,五脏中的五神,总称为心。所以,心在中医看来是个高度集合的概念,其义理绝对不是解剖学上狭隘的心脏学说所能包纳的。若从宇宙本体而言,如果一个人修练的灵魂无限外延,并与其心之外延相同步,将心与灵二字组合起来,统一称为“心灵”,也就是宗教之心与中医之心的统一,比单独叫“灵魂”或“心”更准确。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