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脚医生顺喜子
文/王玉权
大女儿在微信上说,庄上的医生刘锦基跌了一跟头,不省人事,爬不起来了。随即上三垛,去高邮,转扬州,结果还是走了。嘱我千万注意走路安全。对于女儿的孝心,我只是苦笑。老年人的跌跟头,已不是当心不当心的问题,而是防不胜防的必然病态。
刘锦基,七十左右吧,小名顺喜子,庄上人很少叫他大名的。
文革时,中国办了件举世震惊的大事,为十亿人织了一张医保网。赤脚医生应运而生。
顾庄人有福气,插队知青中,有个叫景权的,是三垛镇上颇有名气的景小村先生的公子。家传医道,初通岐黄,理所当然地成了赤脚医生。大队又从小学毕业生中,选中聪明勤快的刘锦基,要他做景权的助手。也为长远计,为自家培养一个留得住的人才。
顾庄五个生产队,队队都有插队知青。有男有女,大都是三垛镇上的。
景权的父亲景小村,擅长中医儿科,医术精湛。我女儿小时,曾几次登门求医过。其人很和善客气。他说他儿子景权,女儿景梅,都在顾庄插队,拜托我照看点。惭愧,我一小小民办教师,手无一点点资源,空负老先生的托付了。
医生,而名为赤脚,和老社员一样拿工分,名副其实。这要算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中国特色,将永载青史。
凭景权的水平,对付一般的头痛脑热肚子疼的小病绰绰有余。有他带着顺喜子,顾庄的小医务室,办得很出色,群众蛮满意的。
顺喜子勤奋好学,渐渐成了一把好手。小伢子对打针最恐惧,不少大人也怵。顺喜子有套绝活。他会哄伢子,先在你屁股上抓抓痒,趁你一分神,一针已下了,秒杀!然后,拍拍小屁股,赏你一块糖(一分钱一块的那种)。大人伢子都欢喜。最让人暖心的,是临了的一句话,没大碍的!给人一张笑眯眯的脸,一句热乎乎的话。
他们的医务室,其实倒像个俱乐部。有事没事,男人喜欢到那吹牛。女人喜欢到那纳鞋底拉呱。小孩子好奇,盯着输液瓶,看冒泡泡。指点着,一滴两滴三滴地数着。顺喜子生怕小家伙们闯祸,晃动着注射器吓他们。关照说,不许动手动脚。否则,做针头向下一戳的动作,死啦死啦的!小屁孩们吓得赶紧躲到大人身后。顺喜子则笑嘻嘻地抚摸着他们的头,说,乖,人家挂水,不能乱动哇!
......
这种温馨的场景,几乎天天上演。
记得我小女儿五岁那年,不小心磕到铁皮畚斗边上。小脸鼻子旁撕破了寸把长的口子,血流如注。我赶忙把她抱到医务室,顺喜子立即作了止血处理,然后细心地缝了两针。他说,不能多缝,免得脸上留下疤痕。自己技术不够精,若有景权在,可能要好很多。对不起了,只能做到这样了。很真诚。
在恢复期间,天天上门换药,打针,生怕感染。很负责。
拆线时,用了能用的办法磨平痕迹,很操心。结果还好,磨了几次,细看才有点影子。他说女孩子脸值钱,不能留下太多遗憾!这种敬业精神,少见!
庄上人对他视如家人,甚至钥匙都放心地交给他,一点不见外。人,修到这份上,算活到极致了,积了大德。

顺喜子在用药上很"小气"。比如普通伤风感冒胶囊,从来舍不得整袋的给。一版两版的,的顶多两三天的量。甚至整版会剪下一半。小儿服的药片会剪成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就这么抠门。
他说,是药三分毒,青霉素五分,链霉素七分。最好的药是自身的免疫力。
那年头,人均十元投入的村合作医疗,别村用不到半年就亏了,我们顾庄从没亏过。是全县村级合作医疗室的一面红旗。
文革后期,顺喜子的师傅景权,也和广大知青一样,动用各种名目的借口,纷纷返回城镇。景权插队几年,就当了几年赤脚医生,并且悉心传帮带,顺喜子进步很快。因其性格随和,医术精到,顾庄人对他和他很会和面人的妻子小四子均有好感,留下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雁过留声,人去留名。人虽去,江湖上仍留有他的传说。口碑好,才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真正的精彩!
景权前几年已病逝,令人惋惜。如今他的徒弟顺喜子也走了。世上少了两个好医生。今后还会有赤脚医生么?
赤脚医生,空前;也肯定绝后。
医生,天天为人治病,却救不了自己的′命。病,可治;命,不一定救得了。
前些时,老友马君来访。他说,我胃切去了五分之四,肺,摘除了一大半。居然也活到了八十四。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可舍不得自己去。有命,吃饭;没命,滚蛋!说罢哈哈大笑。如此豁达,我很是欣赏!
什么吸支烟,少活五分钟。醉次酒,少活一年。不靠谱。不过,烟不能滥,酒不能醉。顺喜子一生不吸烟不喝酒,我们周老校长,生活多讲究的一个人,还不是说走就走了。
大毛老师多么注意养生,七十多了,天天万步以上。还不是信了那些铺天盖地的养生宣传,五光十色健康知识的胡吹,忽悠。如今中了风,躺在病床上,如同植物人,靠鼻饲维持生命,可能再也不能站立起来了。
还是孔圣人说得好,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快乐的心境,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听了顺喜子的不幸消息,临时起意,写了如上的文字。
顺喜子,一路走好!

【作者简介】
王玉权,江苏高邮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