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刘泽芳
高考第一场考试结束,山东那个第一个走出考场就奔走相告说“押中作文题”的视频真可谓火遍全网。
我赞赏这个考生的坦率,更为这个考生的幸运而高兴,但我也有对这个孩子隐隐的担忧,担忧舆论的光环暗淡了他的阳光。
第一场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可谓开门见喜,旗开得胜,可喜可贺。但这也仅仅是六场考试中的第一场,才刚起了个头。“善始者实繁”,我觉得还不能高兴得太早,无端增加过量的期望。
作文固然是高考的半壁江山,所谓“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但这也仅仅是作文,在150分的题目里占据了60分的优势而已。
当然,不能否认,能在高考的试卷上见到考前已经见过或者练过的题目,这个学生真是幸运之至!
首先这个考生与他人相比,占据了巨大的心理优势;其次在别人还在“本手、妙手、俗手”上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无从下手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胸中有丘壑了。人生如棋,在高考这盘棋上,这个考生已经先人一步,顺利开盘布局,见机落子、做眼、造气,这不由得不让人庆幸且欣喜。
不知道这个考生所说的“押中了”是个什么程度?
若是仅仅见过这个题目,不值得那么喜形于色。根据考生的神情反应,那应该是不仅见过这个题目,至少还做了些审题立意的分析。若单单是这个就值得骄傲一下了。
作为一线老师,我深知,要押中高考题的几率是非常非常小的。曾有人戏谑地说,“高考命题本身就是一场猜题与反猜题的斗争”。
要是这位考生不仅仅做过审题立意的分析,还亲自写过,并且写得成功。或者叫老师批阅过还自己改过,甚至写过升格作文,那就更厉害了!
因为这样,才更有可能在考场上因宿构在胸,而落笔生花,一气呵成,成就一篇考场高分作文。那么这个考生即便语文的其他题目做得一般,仅仅算是一个棋场的“本手”,他也有可能因为作文出色而拥有棋场上“妙手”的成绩。
淮南子里有这样一句话:“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我倒十分希望这位考生一路开挂,笑到最后。
但如果在考前没有写过高质量的符合立意要求的成文,或者在考前没有占据有过正确的分析、审慎的立意的优势,仅仅是“见过题目”的“押中”。其优势就不是绝对明显了。
2015年山东卷现代文阅读题,考的是冯骥才的散文《四堡雕版》,文本第一句是“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考前我推荐过这篇文章,并没有设题,仅仅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文明的变迁与传承。
认真读过的同学考试的时候觉得曾经读过,不生僻,占据了心理的优势不说,更易于融进文本,也能更好地领会命题意图,做好相关的题目。
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没有认真读,仅仅有此文的一点模糊印象,因不清晰就努力回想,因回想不真切就越懊恼,这反而给这些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困扰。
出了考场,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同学高兴,以为这是押中了题目,有的同学却跟我说“好不容易见了熟悉的文字,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都在熟悉中灰飞烟灭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左宗棠就说过,要发上等愿,享下等福,结中等缘。我们也只能尽可能地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以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吧。
在《论语·子罕》里,孔子告诫他的弟子,立身修为要“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是主观臆测,不一定如此,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山东这一考生这次因押中考题而欣然之情溢满网络的一步棋,从人生的全局来看,他到底是超越了“本手”的“妙手”,还是因浮云遮望而变成就“俗手”,现在还不能得知!
但我真心希望这个阳光的少年,好运连连!在人生的弈场,落子无悔,识大局,破迷局,掌全局,做人生赢家!
作者简介:刘泽芳,微信名:昨夜西风,中学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热爱教育,潜心教研,成绩卓著。工余喜欢读书写字,希望记录时光梦影,书写锦瑟流年。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