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邦的两次危机
文/朱双顶
三年抗秦、五年楚汉战争,一战垓下而完胜的刘邦,年轻时好喝酒、爱女色,以平民出身之人,终究坐上了龙椅,实现了手指秦始皇“大丈夫就应当像这样”之志,开创了大汉帝国,华夏终于有了汉民族之称呼。他大宴群臣酒足饭饱之后,志得意满地说,我之所以得天下,在于用对了三个人:“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不断,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所以得天下的原因。”
综观刘邦开国之过程,也确如他所说,是高瞻远瞩一语道破天机,有着超人的洞察力,总结得十分到位,也是令人信服的。也正是此三人帮他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让他最终战胜了项羽。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危机之中,有两次虽被记载下来,但由于被提前化解并未遭成实际上的危害,而被人们淡然待之,只当是说故事样而漠视。其实这两次危机就差一点导致刘邦功亏一篑,是值得史学借鉴的,把它们说成是危机,原因也就在这里。

汉高祖三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非常危急。刘邦情急之下乱投医,欲采取谋士郦食其之策,立六国后代以消弱项羽势力。有何道理呢?郦食其对刘邦说:“秦朝不行德义,灭了东方六国,竟使他们的后代没有立足之地。您今天如果能把六国的后代再封立起来,都发给他们印信,那么这些国家的君臣百姓,一定会感戴您的恩德,仰慕您的风范,愿意给您做臣仆。到那时,您的德义风行天下,您也就可以成为霸主,项羽也就只好乖乖地向您俯首称臣了。”这确有春秋战国时谋士游说的遗风,在与虎谋皮中的天花乱坠里,一下子说动刘邦,认为这是一个好计谋,高兴得大叫:“好!快叫人刻印。”眼看着一场更大的危机就要发生,说危在旦夕也不为过,要真是那样的话,刘氏的江山定会是竹篮打水了。
好像有如神助一样,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人帮刘邦化解危机,这可能就是他所说的用对人吧!正当郦食其要出发执行此策之时,张良从外来见刘邦,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非常恼怒,立刻进行了阻止,问道:“谁给您出的这么个主意?如果是这样,您的大事就要完了。”这令刘邦大为吃惊。接着张良就对刘邦细细数说八个不行之理由,其核心部分的大意是:今日所有的谋士游客们,能够离乡背井抛开亲友不顾而来跟着您,日夜所盼的无非是有朝一日能分到一小块地盘;现在您重新建立起六国,让原六国后代去为王,那么您现在身边的这些谋士游客们也就会全都离您而去,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子,都各自回到他们的亲戚故旧、本乡本土上去了,到那时您还靠谁来帮您打天下呢?今天项羽是最强不过的,您把六国立起来,六国立刻就会屈服于项羽,谁还会听从您的指挥呢?一番论说,听得刘邦目瞪口呆、心惊肉跳,大骂道:“他这个兔崽子,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下令赶紧把那些印章毁掉。
一场即将到来的危机,就这样被张良劝说而阻止,化解于准备筹划即将实施之中,挽救刘邦于面临纷纷离散行将分崩离析之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潜在政治决策之危机。说张良是汉朝开国第一谋臣并不夸大,是实至名归。下面的一场危机的化解,更体现了张良的高瞻远瞩之智慧,才有了汉朝一统江山的建立。

楚汉战争到了后期,双方胶着在荥阳很长时间,都打得筋疲力尽,都有了罢战的想法。于是乎两方开始了停战的游说,最终各自退让一步,订立条约,二人平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以西的地盘为刘邦,以东的地盘属项羽。项羽也因此而放回了被囚的刘邦父亲与妻子,带着军队撤离前线,打道回府东归。刘邦也准备撒军西行。如果就此结束,天下就要真的被项刘两家平分,而形成东西对峙局面,分而争的大势还将长期继续下去,最终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呢。所以,这既是一个危机,也是一个机遇叉口,成者一统天下,失者前程难料。
此时的刘邦,被父亲与妻子的回归喜悦之情所冲昏,也打起了满足于一纸和约的签订,怀着喜得半壁江山之心情,准备撒军西行而放虎归山。在这关键时刻,又是张良加陈平进行了劝说阻止,才赢得了战胜项羽的最后之机,杜绝了失去战机之危机。他们对刘邦说:“我们已经占据了整个天下的一大半,许多诸侯都已经倾向了我们。项羽已经兵疲粮尽,这是老天爷要灭亡楚国的时候。我们不如干脆乘这时机灭了他。如果现在错过不打,那可真成了俗话说的‘养虎自遗患’了。”这让刘邦听了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了个中的厉害,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迅速组织实施了围攻项羽之策,这才有了后来的垓下之战的完胜。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当刘邦的《大风歌》回荡在历史长河之中时,与之相对应的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同样低吟徘徊于历史上空,回荡起“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悲音,无不发出历史的鉴示。两千年之后,给了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警醒,有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决心,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举彻底粉碎蒋介石的“划江而治”的痴梦。历史就这样以它客观存在的经验与教训,提供它的借鉴,不断警示后来之人。刘邦的这两次危机,虽是由于化解于萌发之中,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且是成功的范例,应该成为后人的借鉴。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