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教育孩子
文/张雪风
看到一篇文章:因为孩子“不爱学习”,父亲带着孩子顶着烈日挖藕,去体验生活之艰辛。
许多人都会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各种不听话。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恰恰是你自己,才造成了今天难以收拾的局面呢?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对孩子的教育实际上早在三岁之前,从襁褓就开始了呀!总觉得孩子太小、不懂事,用各种理由惯着他,实际上是给自己懒于管教找借口。等到他形成了性格、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你再想去矫正——特别是让老师去矫正,就很难了。
还有的父母,他的孩子不肯读书,说是因为“叛逆期”?其实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叛逆,叛逆期贯穿从婴儿到成年,所以不肯读书并不是某个阶段的叛逆期,而是她从一开始就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自小有的父母由于管教省心,孩子一闹随手给他一部手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找成就感,因此不爱读书。我注意到,班上前几名的孩子,他们总在前几名,因为保持名次、争取更高名次会让他们兴奋,于是学习变成了他们主动的追求。而班上名次排在后边的孩子们,他们的主动性就要差许多,学习成为一件很辛苦的事,于是不喜欢学习。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学习让他感到无聊、痛苦,相比之下哪怕是坐在那儿发呆他们认为快乐许多。
回到这位挖藕的父亲,他也是希望通过在大太阳下挖藕的“害”来反衬学习之“利”,我能理解他的心情,也不完全反对他的做法。他肯定会告诉(威胁)孩子:“你要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干这种苦活儿”。孩子真会这么想吗?未必。现在的孩子,特别是12—13岁的孩子,精得狠。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让他们跟着一起参加劳动,这是必要的,我也不反对对孩子适当体罚。想想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儿子听不懂我讲道理时,我会揍他,通过疼痛让他记住什么是错的;而后我跟他分析对错,再在一个固定的角落“罚站”来惩罚他。孩子想“避害”,他就尽量会小心不犯错误,但并不能解决孩子“不爱学习”这个问题。
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咱得想办法让他尝到甜头,使之“趋利”,并最终将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这需要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多陪伴他,与他一起学习、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给他鼓励,奖励他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要坚定一个信念:“这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多陪陪孩子,多鼓励孩子,他长大了,你才能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