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毛桃
○祝小茂
近期,回了趟老家,邂逅了一种多年不见的野果。
父母说,房子附近的菜园子里那棵桃树,又结满了桃子,可以摘些带去吃。
我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便想跟随父母去看看。因为在去前年,我就听父母说起老家这棵野生的桃树。但我每次回老家,都是来去匆匆,一直无缘得见它挂果,或开花的样子。
在记忆中,野生的桃树在老家叫“毛桃”。因为结出的桃子全身长满一层灰白色的细毛,因此得名“毛桃”或“毛桃子”。表面的那层细毛如果不慎弄到手腕或胳膊上,皮肤会有种刺疼的灼痛感。那种毛桃果实长不大,通常只有棒棒糖那么大。外观也不诱人,呈青绿色,即便熟透了,也只是表面微红。毛桃不但样子难看,关键是味道还很苦涩,根本无人问津。即便是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再馋嘴的孩子,也不会采食过多的毛桃。最多会试尝一两个,就会弃之不理。所以,毛桃是一种极不受人待见的果树。
△小时候见过的毛桃
初夏时分,芒种节令刚过,乡下满眼皆绿,草木丰茂。今年雨水充沛,晴一阵雨一阵,可谓风调雨顺,各种植物都在欢快地生长。
菜园里的那棵桃树,偏居一隅,周围是茂林修竹,很不起眼。有一丈多高,是自个长在菜园里的,属于野生的桃树,还没嫁接过。不过,眼前的这棵毛桃树,却一改模糊印象中的“毛桃子”的毛糙形象。也许是菜地里的土壤肥沃,养分充足的原因,毛桃的长势特别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些朝阳的桃子开始泛红。树上的桃子比印象中的毛桃子要大很多,还没成熟,但已有乒乓球那样大了。

“再过半个多月,这些桃子就熟了,有鸡蛋那么大!”老父亲说到。
看着眼前结满枝头的桃子,不由得让人心生欢喜,有种收获的喜悦。我忍不住,就摘了一些。这些桃子,已非童年时期的“毛桃子”的丑陋样子。表皮青绿,略微泛白。等到长大、成熟时,应该会更好一些。

洗净之后,一口咬开,脆生感十足,桃心呈红色。味道很特别,有点淡淡的酸味,有点淡淡的香甜,还有一缕淡淡的苦涩,总体上口感居然也不错。我一下子对这种毛桃刮目相看,好感倍增。也许,毛桃的味道里,散发着一种悠悠的乡愁。
毛桃这种乡野之物,纯天然,卖相也不好,味道也一般,但吃起来有种特别的风味。当然,在物质较为充足的今天,偶尔吃到这种毛桃,也许只是一种乡土体验,一种重温往昔的感觉。
如今市场上卖的,几乎都是各种又大又红、味道也不错的桃子,名字也很响亮,诸如“蟠桃”“佛桃”“水蜜桃”“鹰嘴桃”……现在的桃子,几乎全都是经过嫁接、或品种改良后的桃树结的果,多数品相、味道都很好。当然,也有些品种的桃子,徒有其表,外观好看价格也不赖,其实味道也不咋地,还很酸。相比之下,毛桃实在是毛糙粗鄙得很,别说拿去卖了,送人都拿不出手。

不过,天地万物,无论美丑贵贱,都各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如这种平淡无奇的毛桃,不管有无多少关注,它依然故我地存在那里。静处一隅,抱朴守拙,不争不怨,与自然四季,同呼吸共时光。春天,它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芳姿,以及拂面的清香,传递春的气息。夏天,它也会拿出自己的果实,回馈自然,任凭世人随缘采食……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故乡的毛桃,就以这样独特的方式存在着。
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