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游大旺竹海
龚飞
今天,5月26日,也是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相传是神农大帝诞辰。神农大帝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是“三皇”之一。“神农尝百草”的典故最为人熟知,传说就是神农氏发明了农作物、草药、农具等物品,每逢此日,湖北随州炎帝陵景区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来缅怀我们这位伟大的祖先。

在这个烟雨蒙蒙的日子,泸州市作家协会纳溪创作基地授牌及采风活动在纳溪大旺竹海深处的四川活之酿酿酒公社有限公司举行。据该公司朱天虎董事长介绍:大旺的气候和八百米的海拔,非常适合酿酒。除了需要上乘的基酒、上乘的竹子,还需要的优质的水源。为此,公司在酒窖的一角特意打了一口十八米的深井,一来是山中之水,二来井深避免了水质受到污染。创新技术促健康,鲜竹酿酒的先进工艺原料,排除了传统酿酒的不利因素。朱天虎以其在酿酒工艺上的创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酿酒工艺的认识。他总结了古今中外酿酒技术的经验后,大胆提出了用竹子酿造美酒的构想。他认为,泸州的酒文化是很有底蕴的,而竹文化在中国同样独特悠久,如果能将竹文化与酒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那么将成为独树一帜的竹酒文化。这就是他反复实践的“创新”理念。朱天虎的酿造研发过程,经过了无数科研试验,仅相关数据就达百万个(组)。自1997年研发开始,历时9年,活竹酒的诞生,被众多酿酒行家看作是白酒传统工艺上的又一次革命,形成竹子酒独特的口感——甘香而醇厚:“竹香幽雅,清爽纯正,柔和绵净,诸味协调。”其“活竹酒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还获得了泸州市的科技成果奖,同时还被评为“首批泸州旅游商品”。

古有神农氏,今有朱天虎,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啊。
品罢独特的活之酿“竹酒”,携友信步登上大旺竹海的高山之巅,透过层层叠绿,远眺一望无涯的竹海,当思绪蔓延在飘渺的薄薄的雨雾里,我亦静静的陶醉在这片碧波荡漾的绿意之中。“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清淡高雅的竹素有“君子”和“岁寒友”的美称。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对竹子“众木摇落时,此君特苍然。节直心愈空,抱独全其天。”“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的禀性;“董宣之烈,严颜之节。斫头不屈,强项风雪”的气节推崇备至。豁达大度、豪气干云的北宋大词人苏东坡对竹子更是顶礼膜拜,曾在《于潜僧绿筠轩诗集》里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并和北宋画家文同一起开创了墨竹文人画的先河。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家郑板桥狂放不羁、傲岸正直,他一生咏竹画竹,与竹形影不离,留下了:“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无数咏竹之诗。文如其人,画如其人。郑板桥笔下的人格化的墨竹更是鬼斧神工,“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深为后人所赞颂。

中国,历来被西方人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中华民族自古喜爱竹子,不仅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而且它身姿优美,刚强正直,实节虚心,寄寓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无论古今,竹都是诗人、画家们永远创作的题材,读之赏心悦目,品之其味无穷。竹子有着挺拔的身材,穿着青色的衣裳,身体里的空心代表着人的虚心,笔直挺拔的身躯代表着人的正直。大风肆虐,有的树木被风吹得是点头哈腰,而竹子却依然笔挺地立着。我被这竹子高风亮节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住,她们有着坚强的信念,她们有着天生的傲骨,她们始终没有向狂风点过头,弯过腰,这正是需要我学习的地方。

漫步在竹林之中,当我手拥翠竹,凝视那迷蒙的远山时,竹海依然飘渺,就像风一般轻浮,在淡淡的雨雾之中,风雨将竹子洗涤得更加青翠,那无边的竹涛声,以它特有的天籁神韵,在兴高采烈地欢迎着我们的到来。而我则期待着旁晚雨后放晴,悠闲地坐在竹海的凉亭里,品着竹香酒,就着几个小菜,感受唐代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深邃意境。
作于2022年5月26日


(作者:龚飞,电话:18113549811)
龚飞,男,泸州人,大学本科毕业,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