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人一旦到了北方,最好奇的风光,应当莫过于草原和沙漠,其中沙漠又是在南方无法见到的。
在新疆,我们中国梦中国红一行有幸穿越准格尔沙漠。自乌鲁木齐一路往西,经过五家渠,西行约50公里,便到了准格尔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也称准噶尔盆地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面积有大约4.88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八大沙漠里居第二,海拔300~600米。面对一望无野的黄茫茫一片,脚下是厚厚的根本无法着底的细小颗粒,远处是绵延不绝的起伏的沙丘,不知哪里是它的尽头。
眼前沙漠是一片自由的天地,自由得多么寂寞。
沙漠中最令我惊异的,是那偶尔呈现的一绺一绺近于藤蔓的骆驼草,尽管黄色是这里绝对的颜色主宰,绿色不过是一种点缀罢了,但沙漠中骆驼草顽强的生命力却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准确地说,是一种佩服,一种敬畏!
它们的种子从何而来?离人烟如此遥远的地方,不可能有人植苗,它们只可能通过流动的空气从某个有种子的地方飘来,或是随流动的沙丘从有种子的地的深处破壳而出吧。它们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沙漠的土是松散的,更主要的是没有水的任何影子,它们靠什么扎根,又靠什么为绿色的叶片提供养分?真的无法想象,但它们翠绿着,柔软的枝条招摇着,在一望无际的黄沙中多么富有生机。
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的伟力和奥妙,沙生植物在沙漠里无声地扮演着一种不可多得的角色,同时也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着某种启示和样本。
出于旅游的安全考虑,我们所到的地点,肯定只是沙漠的边缘,甚至是穿行沙漠!那么沙漠的深处呢,也会有人类的足迹吗?有的,我所知道的有一位叫彭加木的科学家,就曾先后三次在新疆罗布泊沙漠进行科学考察,最后一次于途中因主动独自为同伴寻找水源而被风沙淹没。彭加木生命的终点永远定格在1980年,他的探索精神却永远留在国人的心里。但我们不向往沙漠,沙漠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每往前向沙漠推进一步,人类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乃至生命,还不见得有一个很好的效果。挑战沙漠,是因为无奈,我们的美丽愿景,是希望用人类与自然共同构筑的绿洲包围沙漠,直逼其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