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 救 杏 子
耿志平(甘肃)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很好奇,杏子是人名吗?不是,我说的是家乡的一种水果——杏子。

快夏至了,麦子黄了,杏子也马上成熟了, 今年的杏子特别繁,又是一个丰收年。每年的麦收时节,杏子就成熟了,房前屋后,沟沟峁峁都是黄橙橙的杏子,有山杏,曹杏,仁杏,嫁接的大杏等,其他我叫不上名字的杏子种类也很多。
这个时节黄花菜也快采摘了,收麦子如今有了收割机不是负担,但每天早晚都要采摘黄花菜,采回来还要在锅里蒸,晾晒。黄灿灿的杏子这时也熟落一地,像给忙碌的农民添忙乱,。。不捡回来可惜,捡回来还得捏出杏核晾晒,如果天气好三四天就可以晒干,如果遇到连阴雨,捏好的杏皮等不到晒干就发霉了,发酸变黑变粘,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只能倒掉,白费功夫。如果家里杏子多,就得花很多天捏杏核,整个手都染成黄颜色了,指甲缝酸疼,捏的人也腰酸背疼。如果当年杏核价钱好,还可以卖些钱补贴家用,如果便宜,还不如干活当小工,真是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农民养成了习惯,不浪费东西,就尽量自己把杏核捏出来。有些家庭杏树太多,得捡一两个月,有些烂在树下,有些则晒干了,必须用水泡软才能骨肉分离,十分费事,苦不堪言。
近几年有了快递业务,品质好的曹杏,人们会把一部分邮寄给远方的亲人朋友,但毕竟是杯水车薪,杏子保鲜期也就三四天,容易变质坏烂,绝大多数都会白白烂掉,能晒成黄灿灿的杏干的微不足道,看着好东西坏掉,人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虽然我们这里也有果品厂,可是做甘草杏和杏脯,果丹皮的用量不是太大,销量也不是太好,对那么多品种好的杏子不能加工做原料,只能坏烂,实在可惜。我常常在想,杏子作为抗癌水果和止咳药材,杏仁露和各种杏仁酥,经过加工去除毒素的甜杏仁很受欢迎,但杏肉大多浪费掉了,国家有很多果汁,比如橙汁,水蜜桃汁,葡萄籽,苹果汁,山楂汁,柚子汁,椰子汁,雪梨汁,为啥没有人生产绿色的杏汁?如果把它们加工成果汁价值就高多了,杏皮得到最大利用,杏核还可以卖给制药厂,给农民和地方财政也增添了收益。就像以前合水林业总场下属的沙棘厂生产的沙棘饮料特别畅销,也不知什么原因,不久就不生产了,成了七八十年代人永久的怀念和遗憾,超市现在好像有了沙棘饮料,但不是本地的资源加工,没有原来的原生味道了,并且价格挺贵。

那些生产饮料企业,娃哈哈和汇源果汁厂很光彩,为什么没有人看到杏汁的前途?想不到开发利用这个巨大的资源,如果开发出来肯定大受欢迎。现在交通便利又有冷藏车,运输不是问题。只要有先进的新的流水线,新的配方,不怕生产不出酸甜可口的杏汁,更不会忧愁销售,国内的消费能力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年轻社会群体。
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杏子糟踏,农民无奈,我的建议也许不会引起重视,但饮料企业可以考虑一下,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生财之道。如果真的有人生产,老百姓也不用发愁,也不用受那么多苦,杏子也不会被糟蹋掉了,真是益多弊少,也就拯救了杏子。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