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一百四十一
作者/康金印 主播/平凡
十九、《子张》第25章及本篇要点提示
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请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对仲尼是谦恭的,仲尼他怎么能比你好呢?”子贡说:“君子一句话说得得当,人家称赞你明智;一句话说得不当,人家认为你不明智。 说话不能不谨慎呀!先生不可赶上,就像天不能登台阶上去。先生得到国家重用时,真如人们所说的,他立民的生计,民就自立了;他引导民归善,民就跟从他向善了;他安抚民,民就归附了;他鼓励民,民就和谐相处了。他活着,民给他荣耀;他死了,民哀悼他。别人怎么能赶上他呢!”
点评:本章子贡以天难越设喻,说谁也难超孔子,并说孔子“生也荣”、“死也哀”。 他的话已成对孔子的历史定评。孔子死后,子贡在坟地盖茅屋守孝六年,他对孔子的敬佩是极为真诚的,他对传播孔子思想贡献很大,树孔子为“圣人”立首功。尽管孔子生前与三桓政见不同,多有碰撞,但对他都能做到敬畏。不然,就是哀公想搞国葬, 也不会顺利进行。孔子在宽松政治氛围中“体面”离世, 堪称幸运。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中华民族出了个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后人尊他为“至圣先师”,并引以为傲,正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子张》要点提示本章记述孔子学生们的言论,话题涉及很广。

1、子张的话:第1章论“士”,他以一“致”、三“思”概括出对士的要求。第2章论“德”和“道”,他提“道”弘、“德”笃的要求。第3章论“交友”,他提出与子夏“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可并行不悖的“尊贤容众,嘉善矜不能”的交友原则。其言简要,看得远大,情感真切,于今仍有指导作用,当是他后期成熟期的见解。
2.于夏的话:第4章论“小道”,既肯定“必有可观”,又指出不能“致远”,他的看法带有时代局限性。第5章论“好学”,从“日知”“月无忘”两方面阐述温故、知新的道理, 很全面。第6章论“仁”,指出要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两个方面实现, 认识深刻。第七章论“致道“,以百工作比,生动形象。第8章论“小人”,指出其特点是“过必文”,看得准。第9章论“君子”,指出其“三变”的特点,做到从不同侧面显示君子形象。第10章论“信”,指出“信后”才能“劳民”、“劝谏”。此点社会体验很深,对今人仍有指导作用。第11章论“德”,指出抓大放小的超常主张,于今也有指导作用。子夏的话表现出笃实谨慎,以近推远、切问近思、博学笃志等特点。

3.子游的话:第12章他说子夏的学生有小能无大能。 13章他被子夏批驳了。第15、16章子游论子张没达到仁,表惋惜之情。第14章论“丧”他认为“应止于哀”,切中崇尚虚文、没有哀痛之情的时弊。
4.曾子的话:第17章论“亲丧”,第19章论刑。 他对阳肤执掌刑罚所发议论,既有侧隐之心,又有治国真经, 可称论及了法的“根本问题”。 他对法的见解于今仍有借鉴价值。 5.子贡的话: 第20章论“君子”,他说君子“勿居下流”,居则“恶皆归”,社会体验深刻。第21章他说“君子之过”如“日月”, “过”人皆知,“更”人“仰之”,形象深刻。第22章说君子无常师。第23、24章驳斥说他“贤于仲尼”,站出护师,以宫墙、日月等作比,说明夫子不能毁,难以超越。他的话给孔子作了定评:“生也荣,死也哀”。他对孔子的评价,平和中带着刚毅, 毫无谄媚, 充满真诚, 可称文明的护师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