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河文学》编委:
顾问: 华 晓 春 姚 化 勤
主 编: 一骑红尘
副 主 编: 罗传保 春生 小石
总监:雨寒
校对:冰波
执行编辑: 兰 子 刘均生
校园征稿:小石 春 生
宣传部: 雨 寒 春 生
发行部:春生 小石
企业广告部:刘 均 生
编 委:雨寒 一骑红尘 在路上 范友军 小石
刘均生 高山峻岭 冰清 冰波 兰 子
蓝天白云 雪 儿 长思瀚宇 冬 雁 长思瀚宇
(以姓氏笔画为序)

★散文馆
◎应 考
作者/张朝金
(一)
1977年,考试制度恢复,我初中毕业,面临第一次应考(考高中)。
“应考”,对于我来说,仿佛舶来的“洋货”—新奇、陌生,还有几分畏惧在心中。没有经历过,更别说经验了。头一年应考,人们(包括老师)大多对考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以务农为生的父辈看得更轻。普遍心存:“能上了上,不能上了回乡务农”的短视心理。 甚至,一些家长认为:“一个‘修理地球’的农民,识文断字就行啦,学那么多文化能咋的?”
应考那天,考卷发到手中,个个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监考老师看着着急,再三引导,娃们仍然一头雾水,仿佛被老鹰惊着了的一群鸡仔儿,一动不动的。
无奈,改为开卷考试。就这样,娃们还是“狗看星星一片麻”:答案明晃晃摆在面前,却不识得;公式原理就在手边,却无论如何也套不进去,无法运算。老师无语,偷偷点拨:或点点参考的内容,或指指答案的页码,或耳语其中的关键词。可能沾了“开卷”的光吧,我勉强应试过关,欣喜地接到了人生第一份《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红彤彤的,如同印着大红“囍”字的奖状,毛笔写着“xx同学:已被中村中学录取”的醒目字样。我高兴地将《录取通知书》举过头顶,高扬空中,飞也似地直奔公场给父老乡亲报喜。
乡亲头一次见到《录取通知书》,顿时一片欢腾。一边纷纷嚷嚷地传看着,一边嘁嘁喳喳议论着,肚里有点儿墨水的,还拽文嚼字地送上几句祝福语,让我感动不已。便在心中暗立志向:“一定要读出个好成绩!”
(二)
开学了,我第一次出门。母亲搀扶着病重的父亲送我到村口,再三叮嘱:“好好读书,不负家人。”
十年“文革”,学校已今非昔比:教室紧张,课桌短缺,教材人手不到一册,老师也是东拼西凑的。好不容易教材有了,却是过期的“暂编教材”。打开课本让人目瞪口呆,不仅装订粗糙,还错误连篇。每堂课,需要花费一大半儿的时间校对,教学任务完不成,老师只好采取“蛙跳式”授课,学一节跳一节,常常有“学一漏十”之憾。
1978年,教学慢慢走向正轨,统考频次明显增加,学校划分了“快慢班”。“快班”成了香饽饽,学校重视,老师待见,学生也都飘飘然,拼了命地往前赶;“慢班”无人问津,冷冷清清,人人都在熬时间、“混毕业”,不求上进。
原本我在“快班”的,一场病耽搁了大半个学期,课程被撩开了一大截儿,撵不上了,进了“慢班”。最终,因学习“欠账”太多,无缘“金榜题名”,遗憾地名落孙山,只好回乡务农。
(三)
黄土凸中学任教的义文哥(母亲义子),耐心劝导母亲:“妈,娃是个读书材料,务农可惜了啊!”“妈,娃得复读去,学费我来任”。渐渐的,母亲心儿活泛起来,我也有了信心,决心跟着哥哥去黄土凸中学复读考中专。
黄土凸中学是一所公社中学,在全县排名靠后,算不上“重点中学”。哥为了关照我,也为了辅导和监督我的学习,把我安排在他的办公室里。办公室仅有20平方米,一张双人床、一张办公桌占去了大半个空间。哥为了给我隔出一个安静的小房间,将双人床一解两半,靠南墙角儿支一张单人床,靠北墙角儿盘一个小灶,前间他办公,后间供我学习和食宿。
晚上,我与哥同桌,他备课我学习。一盏马灯映照哥弟两个人,哥不时用余光扫我一眼,咫尺之间容不得我半点儿懈怠和走神儿。夜深了,瞌睡虫悄悄爬上我的脑门儿,眼皮打架似的。“砰砰砰”一阵剧烈地敲桌声惊醒了我,将我的心神从周公那里召回。就这样,哥哥如同熬鹰一般,生生把我熬成了自觉学习的好孩子。
转眼,应考时间到了。那天云雾低垂,罩子(雾)一直漫延到山根儿沟渠里,白茫茫的,似一朵朵的云,又似一团团的絮,蓬蓬松松,铺天盖地的。凌空抓一把,云雾扭成一股“雾龙”,顺着手势上下翻飞,一扭一摆的。我默念着:“乘龙上九天”的谶语,期愿是个好兆头,考个好成绩。
“滴铃铃铃……”开考的铃声响起,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紧张地喘息。我必竟是补习生,情绪还算稳定,仅用一个小时圆满落笔。然后,自信满满地交卷了。
考完,哥一一核对了答案,高兴得捧着我的脸揉了揉,说:“考得好,看来我们熬出头了。”说着推车子送我回家,急切切给父母报喜。
母亲得知,喜极而泣,撂下手中的簸箕,三步并作两步疾步奔回家里。急急忙忙爬到奄奄一息的父亲耳旁,大声喊道:“他大,睁睁眼吧,仨儿考上学啦!”双目紧闭的父亲,听到这个惊天的喜讯,吃力地抬起沉沉的眼皮儿,混浊的眼珠缓缓移动到我的脸上,嘴角微微上扬,欣慰的吧唧了一下干瘪的嘴唇,好像要说什么,喉咙里哽了哽,又咽了回去,微笑着睡去,永远离开了我们。原来,父亲提着一口气,是在等我考学的消息。
父亲五期那天,一家人冒雨给父亲上坟。义文哥裹一件雨衣,推着车子直奔坟地,老远扑倒,跪地膝行到父亲坟前,放声哭告说:“大,仨儿被商洛师范录取了,您可以瞑目了。”全家人转悲为喜,母亲心疼得一把把我搂在怀里,面向父亲的墓碑大声哭喊道:“他大,听到了吗,咱娃考上了啊!”
送我上学的那一天,义文哥格外高兴,特意请了一天假,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把我带到城里,为我置办上学用品。而后,选了一家喜庆的饭馆坐下,美美地点了四菜一汤,为我践行。吃饱喝足了,笑容满面地送我上了远去商洛的班车。这是我第一次坐上大巴,走出大山,心潮澎湃,一遍遍幻想着大学的样子和自己的未来。
迈进大学校门,映入眼帘的商洛师范好大好大呀!有大图书馆、大教室、大食堂和大操场,处处看到的是乡村学校没有的模样。晚上,我第一回躺在心目中的大学宿舍,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好似“哗啦啦”的丹江河水,久久不能平息,对未来憧憬不已。
忽一日,有个姓杨的老师找到我,开口便问:“你是中村中学毕业的吗?”我不明所以,信口答到:“是啊!”杨老师先是一愣,又喃喃自语似的,说:“同学,今年不录高中生啊!”我猛一惊,呆了。过了半晌,反问道:“去年可以啊?去年咋都可以呐?”杨老师满眼同情地说:“是的,但今年不行啊!”我几近漰溃地哭喊着,问:“老师,那咋办呀?”他木木讷讷地安慰我说:“还有机会的,来年再考吧!”我一下瘫坐在地上,天旋地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第二天,秋雨连绵,淅淅沥沥,我的思绪无边无际,心里苦闷到了极点。看看刚刚收拾一新的宿舍,梦想着在这儿放飞自己,谁成想,仅是一场梦而已。
我将何处去?脑子一片空白。痴痴傻傻地回到家里,搬梯子上楼,昏昏沉沉地睡去。两天两夜过去了,我依旧昏睡不起。妈妈焦急,捎话义文哥回来劝劝。哥带了各式二样我爱吃的东西上楼,一不说,二不怨,三不劝,默默地陪我坐着,温情地凝视着我,疼爱又坚毅地抚摸着我的手背。
三天头儿上,我被哥的坚持和温暖打动了,一头扑进他的怀里放声大哭。哭够了,沉闷地“嗨”了一声,不声不响地背起背篓进山了。哥默默陪着我,一字不提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总是扯一些闲谝儿、说一些笑话儿、讲一些励志的故事。慢慢的,我心中火熄灭了,情绪也好了许多。哥见风使舵,说:“莫悲观,明年一准儿让你上学去。” 我眼前一亮,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四)
新一年,我的补习生涯再次开启。哥趁热打铁,选准我的短板弱项,让我一遍遍练习、演试易错、易忘和容易混淆的试题,以期达到“熟能生巧”。
又到了应考时间,我抱着势在必得的信念,再一次走进考场。
月余,邮递员骑车进村,高喊:“张xx,录取通知书到了!”我健步如飞地跑过去,高兴地应道:“我的,是我的。”接过信,撒腿跑回家中。打开一看:“山阳县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映入眼帘,我脑子“嗡”的一声,傻了眼。母亲轻声细语地追问:“娃,是录取通知书吧?录取了吗?”我一声没吭,扭头就往外跑。母亲紧追几步喊道:“夜黑啦,哪去呀?”我头也不回地丢了一句:“您甭管,找我哥去啊!”
我不顾一切地奔向公路,沿着恍恍惚惚的路面狂奔。学校熄灯铃敲响的时候,赶到了黄土凸中学。我一头撞进哥的办公室,近乎暴怒地吼道:“哥,咋会这样?咋会这样嘛?”哥仔细看了看《录取通知书》,一切都明白了。脸一沉,转身找校长去了。校长解释说:“为保升学率,县中优先录取,这是政策。”哥无名火直冲脑门儿,对校长没好气地吼道:“啥毬政策,日弄人嘛?”回来却勉强堆着笑脸,好言劝我,说:“也好,烂中专有啥稀罕的,咱正好明年考大学。”
哥为打开我的心结,又分析了上县中的好处:“上大学才能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哩!”“何况县中升学率高,考大学还是有把握的。”听到这些,我放弃顾虑,立志“上大县中,奔大前程”。
然而,不久包产到户,小脚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孤儿寡母生活不易。每每想到这些,我的脑子乱作一团,课堂上时常走神儿,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年底,二哥探亲回家,建议我到部队去。我抱着“走出大山,建功立业”的梦想,参军入伍,开启了军旅生活。

作家 风采
作者简介:张朝金,笔名今朝,男,陕西山阳县人。政府公务员,文学爱好者,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文章见于《人民军队报》《武警报》《解放军报》和《战友》等军队报纸杂志;在《延安日报》《陕西日报》《中国区域经济》《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陕西综合经济》《陕西发展和改革》等发表文章多篇;文学作品散见于《美文》《文友》《红印文学》《兰河文学》《西部散文选刊》等刊物,并有部分作品获奖。

◎金黄色的麦子
作者/班学明
田家无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唐白居易的《刈麦》,写出了麦收时的农忙景象。当季节的脚步走进了小满,布谷鸟开始压低翅膀,在麦穗上徜徉,它的鸣叫那么嘹亮、唯美而悠扬。麦子一步一步自远古跋涉而来,一路芳香。
夏日里,徐徐南来的暖风,袭过田野,有夹杂着瓜果成熟的香甜,还有扑鼻而来的麦香。我漫步在乡间的田野里,一眼望去,金黄色的麦浪随着阵阵微风起伏,空气里飘动着淡淡的清香。看:灿烂辉煌的累累硕果,闪耀在麦子成熟的时光;骄阳下正待收割的麦子,傲然挺立,焕发出迷人的待嫁新娘的彩妆。
金黄色的麦子,经历了几个月的蒸蒸日上,茁壮成长;金黄色的麦子,经历了风雨雪霜,雨露阳光;如今走完了饱满的一生,即将成为人们一日三餐的食粮。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是一年一度的麦收战斗即将响,麦季丰收在望,我读懂了饥饿的恐慌,抢收抢种,颗粒归仓;势在必行,箭在弦上。
金黄色的麦子,孕育在深秋的十月,农民们披星星,带月亮,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良种、化肥,播种在一望无垠的土壤,同时也播种了金色的希望。几场秋雨,种子随着麦苗的出土,吸收大地母亲的温度和营养,一行行齐刷刷的麦芽,直指天空,沐浴阳光,与春风接吻,起身张望,渐渐地生长。一晃,来到了冬天,小麦苗不畏严寒,任凭北风凛冽、白雪覆盖,正应验了“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俚语,等到冰雪融化时,依然生机勃勃的生长;金黄色的麦子,经过了冬眠,一场春雨,便焕发青翠的模样;田野好像铺上了碧绿的地毯,伸向远方。这沁人心酔的绿,如同碧波荡漾的海洋。农民伯伯来到了田野上,除草、施肥,浇灌返青水,一刻不停的奔忙;儿童们来到了麦田上,用手牵着丝绳,唱着童谣,乘风将风筝放飞,凌空翱翔,把童谣的歌唱,飘向云朵里荡漾。
金黄色的麦子,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处在虎虎生威的年头,每一粒麦子,都蕴含着更多的意义和不同的反响;其中有不离不弃的坚持、坚守、坚强;它先后经历了暖冬、倒春寒、病虫害以及天气变化多端、疫情嚣张,等等多种不利的因素;经过了农民们的精心呵护,时常在田畴奔忙,一场天地间丰收的大戏台即将开场;麦子经过拔节、抽穗,孕穗、扬花、灌浆,逐步走向了成熟,好一派丰收的景象;锣鼓铿锵,布谷歌唱。六一儿童节前后,待产的麦子,把鼓囊囊的肚子涨得圆圆的,几十个籽粒团结在一起,昂扬着锋芒,洋溢在馥郁的清香。
夏日的骄阳,洒在田野上;热情的阳光,晒在人们的头顶以及臂膀、皮肤上。喜看风吹田野掀起千重浪,农民们的眸光,早已经徘徊在麦陇旁,即将收获一季沉甸甸的梦想。时光,蓬勃了生机勃勃;流云,迷离了眼神,潮湿了泪光;小麦,闪着穗粒盈盈的离殇。你只要一挥手,很快流落远方。路边的野花,风情的摇曳;河岸的翠柳,摇摇晃晃;布谷鸟,声声鸣唱在丰收的季节里;空气里,弥漫着醉金流银的麦香。
俗话云:“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昨天,我来到陌上,举目一望,只见远也黄,近也黄,遍地麦穗翻金浪。我弯腰揪麦穗揉一揉,麦芒刺手不觉得痛,眯眼一吹,剩下的沉甸甸的、香喷喷的麦粒,一下放进口中,轻轻地尝一尝,知道了已经成熟了八九分;此时此刻,风景最美的,不是樱桃红、李子黄,也不是芭蕉绿、麦黄杏,繁花似锦也比不上小麦这丰收的景象。
芒种过后,故乡的村外,那一片金黄色的成熟的麦子,鼓荡着层层麦浪,好像临产的孕妇,肤色褐黄,仍在坚韧的守望,那幸福正在春风满面的笑脸上荡漾。后来又渐渐地失去了知觉,农机医生围着她不停的转动,白云绕着她欢快的歌唱。
我仰望远方,夕阳西下,一边追逐霞光,一边放飞梦想;抓一把麦香,轻轻地胸口珍藏,悠然安放;依然守望那一方希望的田野上。故乡的父老乡亲们,摇摇晃晃,不负众望,那熟悉的背影,又在轻轻回放,还有淡淡的忧伤。
我的故乡,由于农业大发展,机械化的实现,已经有近二十年了,再没有用镰刀割麦的情况,只听见大型收割机轰轰隆隆的响;风景如画的家乡,肥沃的土壤,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从农民扬场放滚,套牛拉石磙碾场,到如今消失了打麦场,镰刀扔在了一旁;从男女老少齐上阵,披星戴月奋战忙,到今日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喜人景象;从小麦土生地长,到拔节抽穗;从生机盎然的青绿,到籽粒饱满的金黄;整整二百多天,真是不寻常。
金黄色的麦子啊!风吹麦浪诉衷肠。时光如水,记忆难忘。每当一辆辆大型收割机在我的眼前摇晃,儿时的麦收场景总会情不自禁的、像电影一样,清晰能详。过去生产队收打一个多月,现在麦收一个礼拜地净场光,秋作物全部播种上;那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却随着现代化的脚步渐行渐远。诸如打麦场、石磙、硓石、镰刀、磨镰石,等农具,进入了博物馆,儿童们已经看不到了原来的模样,但是关于麦收的记忆,却让我们念念不忘。
为此,感慨之余,赋诗一首;
大地带来麦穗香,荷尖嫩叶绿池塘。
风摇影动溪流远,雨润田园馥郁长。
蝶舞翩翩庭院落,莺歌袅袅柳枝长。
故乡锦绣丰收唱,机器轰鸣乐曲扬。
作者简介:本名班学明,周口作家协会会员、扶沟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诗苑天地
◎致银城大地的高考学子
文/雨寒
送走五月的馨香
迎来六月的芬芳
高考学子拿起手中的笔
走上无硝烟的战场
书写人生辉煌
银城大地的学子啊!
将书写自己美丽的篇章
十年寒窗学习的历程
洒下多少个如烟的汗水
送走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十二载的春夏秋冬
十二载的花谢花红
十二载的苦读用功
都是为了迎接今天的风
人生的分水岭啊!
就在今天形成
孜孜不倦
奋发图强
每一个青春少年
肩负着父母的希望
都想成为祖国的栋梁
不辜负辛勤园丁的培养
涡河的水啊!滔滔的流
银城的学子不知愁
尽情的发挥笔不游
胸怀风云唱九州
全神贯注尽情的书
不达目的誓不休
望子成龙
盼女成凤
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
也是每一个学子的希望
金榜题名美名扬
光耀门庭耀家乡
六月的七、八日啊!
徐徐清风扑面来
十二年的磨练
今日显锋芒
无数的学子狂
用笔墨书写人生辉煌
我为莘莘学子鼓掌、激情的唱
银城的学子啊!
人生需要拼搏
需要永往
前进路上没有退缩
更不能有悲伤
一如既往,让梦想在夏季翱翔
青春永远闪亮

高考感想(外一首)
文/刘均生
世上两大难,
一是上学二打拳。
特别是小到中学,
学生天天受熬煎!
嘴虚泡,
眼熬烂,
感冒之后留鼻炎。
自从上了幼儿园,
爷奶父母接送轮流班。
算算这个十二年,
祖孙能作多少难。
遇到高考这几天,
身心都要受摧残。
如果考试不过关,
复读还得再花钱。
总感觉,
对不起爷爷奶奶和父母,
对不起亲戚朋友圈。
虽然说,
不是一考定终身,
考的好等于家门口树上高旗杆。
◎ 高考情
儿女备考前几天,父母心里受熬煎。
母亲挥汗下厨房,变着法儿调配餐。
父亲抽空陪儿女,调整心情紧绷弦。
儿女沉着进考场,父母场外心挂念。
儿女考完出贡院,连问几遍吃啥饭。
孩子考试父母累,家里外面常许愿。
可怜天下父母心,盼望儿女名次前。
孩子能登龙虎榜,父母心里最甘甜。

★古风清韵
◎七律.芒种收麦(新韵)
文/岳新华(黑龙江)
时逢芒种喜开镰,热汗淋漓露笑颜。
麦浪随风迎旭日,农机亮刃走桑田。
松花江畔红旗舞,圣水湖边紫燕旋。
满载车流轮滚滚,夕阳西下唱歌还。
◎七律•夏夜云龙湖
文/周恒旗(南京)
星间柳树夜莺踪,月下湖光古寺钟。
老衲身飞泯景色,诗人趣在钓云龙。
当歌眺汉娴情妙,快意之时醉意浓。
所梦所思如守约,今宵定会再相逢。
◎七律·纸船
柯美柘(江西)
周身不见一丝钢,首尾盈盈两寸长。
折叠轮番方告罄,驾行简易自推扬。
匠工悉数熊孩子,材料无非楮*半张。
打小灵心牵绮梦,许来定是国金梁。

◎青玉案•神舟奔天(贺铸体)
文/王省南(浙江)
腾飞火箭神舟去。九霄外、苍穹旅。寂寞嫦娥寻作侣。欣颜迎接,翩然起舞。唯有天宫处。
千年梦想今朝寓。潇洒轻松昊空住。雄健三英如猛虎。胜游仙阙,自由驾驭,尘世瀛寰慕。
◎青玉案•神舟奔天(贺铸体)
王省南/浙江
腾飞火箭神舟去。九霄外、苍穹旅。寂寞嫦娥寻作侣。欣颜迎接,翩然起舞。唯有天宫处。
千年梦想今朝寓。潇洒轻松昊空住。雄健三英如猛虎。胜游仙阙,自由驾驭,尘世瀛寰慕。
◎鹧鸪天.荷花
文/曹建成
碧水红阳十里香,一群仙子靓河塘。
莺啼墨客神魂醉,花报骚人玉魄翔。
蛙共赞,蝶同扬
,鲤鱼欢跳赏妍装。
今宵把酒凌波梦,化作荷花月下凉。
◎沁园春.三夏大忙时(外三首)
作者/班学明
广袤三川,万顷良田,麦浪滚翻。
望故乡大地,花开烂漫,金黄耀眼,画卷新鲜。
颗粒归仓,喜欢难掩,谁不希望丰收年。
田头站,看铁牛往返,喜地欢天。
农机声震连天。老百姓,很多人赞叹。
惹四邻八舍,争先恐后,满坡地块,顷刻收完。
盛世今朝,康庄大道,幸福开心在眼前。
忆往昔,割麦多流汗,一月多天。
◎卜算子.水仙花
碧水映莲花,人大群芳妒。仙子开花蜂蝶来,踏上红尘路。
淤泥染金身,烦恼为谁诉。纵有蜻蜓立上头,未见知音故。
◎卜算子.端午吟
进入夏收时,端午如期降。苇粽相包内透香,更有离骚壮。
亲娘厨房忙,两眼盈成行。屈子投江痛断肠,永远勿能忘。

◎清平乐.端午寄怀
无可奈何。感慨添婆娑。雾里云中千帆过,天问九歌赋作。
汨罗江水风波,忠心赤胆苦磨。一跃及跳含泪。离骚一曲冤多。
◎七绝 游二滩湖随感
文/杨荣华(四川)
赤脚沙滩渌水柔,烟云五彩似丝绸。
痴童戏浪寻青石,白鹭欢鸣映碧洲。
◎郑州的骄傲
文/刘均生
神州十四冲飞天,苍穹探密逾半年。
三英两个出郑州,中原儿女不平凡。

★《兰河文学》征稿
《兰河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豫东大地冉冉升起,
《兰河文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兰河文学》编委。《兰河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的交流平台。
《兰河文学》微刊与纸刊同步进行征稿,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兰河文学》杂志社征稿,不收取版面费,只需要作者订刊支持就可以。同时可享受三种福利,一是纸刊留存纪念,流芳百世,二是可以上公众号,三是可以上都市头条,处处展示风采。
对稿件要求:
一、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二、《兰河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本刊暂无稿费。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一、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句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二、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兰河文学》交流群贴稿。投稿时标准“投微刊”或“纸刊”字样。以便老师收稿。
三、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另外“兰河杯”文学作品大赛开始征稿!
全国的各位作家朋友:
《兰河文学》是写作协会主办的唯一一份纯文学刊物,在众多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的倡导下,特举办首届“兰河杯”文学作品征集大赛。具体征稿事宜如下:
在我们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人让您难以忘怀;总有一种真情让您感动。工作、学习、爱情、家庭、友谊等经历总会触动我们的心弦。各位作家朋友,请拿起您手中的笔,把心中那份真实感动记录下来。《兰河文学》特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征稿。我们将认真对待所有来稿, “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届时将聘请作家和知名作家进行评选,从所有来稿中精选文章,入编《兰河杯征文大赛作品集》2022卷一书。
一、征稿要求:1.内容不限,体裁不限。2.作品内容倡导百花齐放,首选亲历的、逼真的、扎实的、耐心的,鼓励创新,更能体现作者个性的价值,追求的文本和精神再现的叙事,还原鲜活的生命实体,描绘出直抵生活与生命真实的存在之境。3.作品附作者简介100字左右和生活照一张。一经投稿视为授权。
二、征稿须知:1.作品要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2.不能抄袭、剽窃,篡改别人的文章,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3.获奖作者优先加入《兰河文学》协会。
三、评审办法:征稿结束后,将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部分作品将在兰河文学网发表,在百度上可以搜索您的大作,届时我们将邀请专家和知名作家组成评委,以质量为前提,从高到低评选出100篇优秀作品。
四、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奖金1000元,颁发荣誉证书;二等奖5名,奖金600元,颁发荣誉证书;三等奖10名,奖金200元,颁发荣誉证书;优秀奖30名,奖励作品集1本,颁发获奖证书。入围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
五、入书价值:精选作品入驻《兰河文学“杯”大奖赛作品集》,满足您梦寐以求的愿望,入驻《兰河文学》一书也是您一生的荣幸!她可以代表您一生的辉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您的作品一旦被录用,需要缴纳出书工本费,入选作品在《兰河文学》杂志上优先推出。
六、书籍标准:书成稿后,交付正规出版社出版,封面采取铜版纸印刷,内容采取彩色印刷,大32开精装版,大方、精致、美观,上档次,邮寄时采用高档礼品盒封装。
七、颁奖活动:届时邀请部分获奖者参加颁奖大会,会议地址和会议时间另行通知。
八、投稿方式:邮箱:1760277215@qq.com
请通过电子邮件投稿,不要重复投稿,多投无效,不收纸质稿件。
投稿请注明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微信号,收件人名称等信息。
九、截稿日期:2022年10月31日(以邮件显示日期为准)
《兰河文学》编辑部
2022年4月

点击二维码 关注兰河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