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自古被称为“卧龙藏虎之地”,带“龙”字的地名很多。在绍兴古城南面,如今金时代广场后面至治水广场这个区域,过去有座小山,因东汉猎者鲍盖葬于此山,史书上称为“鲍郎山”,但绍兴的老百姓都叫它为“抱龙山”,几乎没有人叫“鲍郎山”,其中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
(一)
话说四千五百多年前,洪水肆虐华夏大地,汪芒国国君防风氏接到舜帝的召令,就带着妻子来到大越(今绍兴)商议治水大计,因妻子即将临产,他把妻子安顿好后,就带领民众去增援鲧治水了。他离家三天以后,妻子就生下了一个可爱的胖小子。防风氏就是这样一个公而忘私的人,匆匆离别妻子时甚至没有给即将出生的孩子留下一个名字。妻子想,孩子总归是汪芒国的根脉,就暂且叫他小汪芒吧。
小汪芒从小聪明懂事,他天天盼着长大了和父亲一起去治水。母亲开导他:“你要做像你父亲那样的风云人物,就要从小练好本领。”听了母亲的话,小汪芒就天天到自家后门外的一座小山上去练功。
(二)
九天玄女看到天下有一位可爱的小男孩练功练的如此勤奋,心里很是感动。心想,我应该去教他几招啊!于是,她化成一位鹤发银须的老翁,到小汪芒练功的小山上去练功。小汪芒突然发现小山上有个白发童颜的老者在练功,而且他练功的时候,有彩云环绕在他的周围转动,便知道这仙风道骨的长者肯定不是凡夫俗子。于是他赶紧上前施礼膜拜,请求拜老翁为师。
老翁呵呵笑道:“孩子,你为何要拜贫道为师啊?”
小汪芒答道:“徒儿只想练好本领去协助家父治理天下洪水,造福百姓。”
“有志气!”老翁赞许道。“为师就收你为徒了。从今以后,你要按照为师的教导,刻苦用功,努力精进,争取早日练成济世助民之材。”
小汪芒连忙跪拜磕头:“徒儿一定牢记恩师教诲,刻苦练习,努力精进,不负恩师厚望!”
老翁点点头,便从身上解下一个葫芦瓶来,交与小汪芒道:“为师的将这个小小的礼物赠与徒儿,这里面每天可以倒出几滴‘九星玉露’来,喝了这‘九星玉露’,练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瓶里的′九星玉露’喝光了,你就可以去协助你父亲治理洪水了。”
从此以后,小汪芒牢记师父的教导,每天勤学苦练不止,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三)
小汪芒练功的时候,他母亲总是隔着菜园子的篱笆,悄悄地看他,有一天,母亲告诉小汪芒,“孩子,你练功的时候,已经像条龙了!”
小汪芒听了母亲的话,心里很高兴。但师父跟他说过的,一定要等到葫芦瓶里倒不出“九星玉露”的时候,才能出门去协助父亲治理洪水。
小汪芒一边坚持练功,一边焦急地等待着。突然有一天,葫芦瓶里竟倒出大半盅的“九星玉露”来,小汪芒想,师父说过的,只要葫芦瓶里的“九星玉露”喝光了,就能去协助父亲治水了。于是,他将大半盅的“九星玉露”一下子都喝了下去,这可是平时喝的几十倍啊!
小汪芒喝下大半盅“九星玉露” 以后,感到浑身燥热难耐,身子便难以克制地扭动起来。母亲见了却高兴地叫起来:“儿啊,你真的成龙了!”
可小汪芒却浑身燥热得无法忍受,便冲出后门,绕过小山,到河里去凉爽凉爽。母亲跟在后头,见儿子在河里洗净身子以后竟飞了起来。母亲赶紧追上去,却见那小赤龙越飞越高。母亲边追边喊儿子的小名。小赤龙听到母亲的呼喊,就使劲将龙尾巴往下垂。母亲赶紧跑到小山顶上,一把抱住龙尾巴,说道:“儿啊,你终于成龙了,娘为你高兴啊!你就快去找你父亲吧,在治水队伍中那个身材最高大魁伟的就是你父亲。去吧!”
母亲松开手,小赤龙回了回头,然后隐没在云雾之中。
(四)
小汪芒离家出门以后,邻家小女孩仪狄经常来陪伴小汪芒的母亲,还把从山上采摘来的野果子给小汪芒的母亲吃。仪狄见了小汪芒留下的葫芦瓶喜欢得爱不释手,小汪芒的母亲说:“这葫芦瓶你喜欢,就给你做玩具吧!”
仪狄高兴极了,就将吃剩的果子往葫芦瓶里装。第二天从葫芦瓶里倒出来的居然是又香又甜的琼浆玉液。小汪芒的母亲喝了这琼浆玉液,肚里就不会饥饿,连饭也不用吃了。仪狄喝了这琼浆玉液,从此长得一天比一天美丽。
(五)
再说小汪芒成了小赤龙之后,一路飞奔到了羽山。但见山下浊浪翻滚,洪水滔天;山上一群治水民工围着一位高大魁伟的巨人,巨人脚下躺着因治水失败而被处决的鲧的尸首,大家都陪伴着他不愿离去,看着尸首渐渐演化成一条黄龙。
这时,有民工问巨人:“大王,我们该怎么办?到底还要不要再治水?”
巨人以焦虑呆滞的目光扫视着大家,一时无言以对。
这时,巨人看到有一条小赤龙从远处飞来,双眸便露出几丝欣喜的光来。
小赤龙说:“父亲,我是您的儿子呀!经过几年勤学苦练,孩儿终于成龙了!孩儿是来助您治水的!”
巨人说:“儿啊,为父助鲧治水,历时九年,却以失败告终。不是我们不努力,是大地失去了筋骨,要治水,难啊!”
“父亲,怎么能让大地重新长出筋骨来呢?”小赤龙问道。
“除非能得到息壤,那是一种能不断生长的土壤啊!”防风巨人道。
“父亲,这息壤哪里才能找到呢?”小赤龙问。
“这息壤听说只有天庭里才有啊!"防风巨人答。
“待孩儿去天庭里把息壤取回来!”小赤龙说。
“孩儿,盗息壤是犯天条的啊!”父亲关照道。
“请父亲放心,孩儿死活也要把息壤取回来!”小赤龙说着,便窜入云层里去了。
(六)
小赤龙到了天庭,很快找到了息壤。可是当小赤龙刚取好息壤,就被管在那里的天兵天将发现了。他只恐到手的息壤被夺走,连忙大口大口地吞进嘴里,并咽下肚去,然后回到天下,再把息壤呕吐出来。当他完成这一切,已经累得精疲力尽昏死过去。
天兵天将追到天下,为防小赤龙醒来后再去天庭盗息壤,就将他的眼珠挖出来,抛到小河对岸,并把昏睡中的小赤龙点化成一座山,把抛到河对岸的小赤龙的眼珠也点化成一座圆圆的小山。
(七)
大禹继承父业,在防风氏的协助下继续治水,他们使用小赤龙呕吐出来的息壤,让九州大地上的山脉重新生长起来,大地有了筋骨,将洪水疏导入海,历时十三年,治水大业圆满成功!
老百姓为了纪念小赤龙盗息壤的英雄壮举,把小赤龙的龙身点化成的这座山叫做“卧龙山”(今府山),把小赤龙的龙珠点化成的那座圆圆的小山叫做“火珠山”(在今城市广场美术馆及背后的区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夷平),把火珠山下的那片百姓聚居区叫做“龙珠里”。而当年小赤龙的母亲抱住儿子龙尾巴的小山被叫做“抱龙山”。
治水时用剩的息壤,因为能不断生长,后来长成了一座大山,人们将它叫做“冒山”,在绍兴方言中呕吐叫“冒”,也就是说,这座山是小赤龙呕吐出来的。因“冒”与“茅”音相似,文字记载中写成了“茅山”。至于大禹在茅山上会诸侯,记功行赏,因此被改名“会稽山”,这是后话了。
(八)
治水成功后,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做了禹帝,防风氏将已出落得如仙子一般美貌的仪狄献进王宫。仪狄将葫芦宝瓶里的琼浆玉液敬给大禹品尝。大禹喝了觉得这味道实在妙不可言,便问仪狄这叫什么东西?
仪狄想告诉他,这是“九星玉露”,但刚说出个“九”字顿觉不妥,天机不可泄露啊!
但大禹听到个“九”字就连声说好,说这个“九”是数中之尊,正适合祭祀天地呢!要仪狄赶快制造一些。
仪狄就用这“九星玉露”为曲种,汲取五谷之精华,酿成“旨酒”(“九”与“酒”同音),献于夏朝立国大典!因此,仪狄被后世尊为“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