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感怀
裴美环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此情此景书上有,
好像这应该就是清明节 的象征。
往日的清明节,
驱车直达坟茔,
办事了愿,
而后驱车直接返城。
年复一年,
节复一节,
扫墓祭祀,
是清明节的主题不容否定。
村长竞选换村容村貌,
书记换届扬文明村风。
人才辈出的西头村,
当初从村里走出来的
在外工作的、
从政的、
经商的、
事业有成的,
如今
在新村领导班子的热情招待组织中
聚守在清明。
五年不见的,
十年不见的,
二十年三十年不见的,
如今都坐在了一个院子的饭桌上谈古论今。
岁月无情人有情,
慢慢的一个个来相认:
有的一见如故,好像儿时嬉戏的情景就在昨天;
有的在努力的追寻中找到了当年的神、影;
有的竟然经岁月的洗刷后面目全非怎奈打不开记忆的闸门;
有一位老师甚至在回城后才猛然间找回那是数学老师的眼神。
岁月告诉我,
你不理它他不理你的公平。
寻根不是男孩子的专利,
我们女子
也非常爱恋和眷顾养育我的那片土地。
那里留守的
八十岁、六十岁、五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
看到他(她)们就想起来儿时的故事,
那么的 亲,
那么的近,
那么的纯,
那么的真······
这是我的根!
“情”是使人快乐的根本,
故土情结是这样的动人。
那一草一木,
那一砖一瓦,
那一块田地,
那一条小道,
那一声声乡音的呼唤,
那一盘盘家常菜的笑脸,
那一条条巷子的缭绕,
这一些些熟悉的又有点陌生的景象,
是让我如此的
为之动情······
清明节,
祭奠先人的节日,
在我们这个文明村延伸了它的内涵。
清明节,
成了人文关怀的节日。
多回乡走走,
让我们的精神家园不留遗憾;
多陪陪父母,
不要让“子欲孝而亲不在”
成为困扰心灵一辈子的难言。
群策群略共谋家乡的发展,
共享资源铸成不倒的旗杆,
共同维护人才济济的大家园。
这是一片
肥沃的土地,
养育了
感恩图报的
一代代精英。
我带着
清明节的感怀,
昂首阔步
朝着
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行!
清明节纪实
今天~突然,
我和我的小区,
与曾经经历过
封控的小区,
同病相怜。
近三年的春风,
总是喜怒无常。
除了吹得百花盛开,
还要刮来
一场场无奈。
这变异莫测的无奈,
叫做“疫情”。
难道这世界,
真的在生病?
听,
有个声音告诫:
病毒就是病“魔”
但不知
几人觉悟几人懂?
如果,
人类能够
放下妄想面对世界;
如果,
正义之光
能够普照……
那么,
和风暖阳不再带有紧张,
惬意祥和不再是奢望。
我多想,
随意畅游不负春光;
我多想,
天上地下国泰民康!
又是一年清明节
清明扫墓,添把新土,插根秸秆,挂个秋千,送些衣物,烧些纸钱。打理打理坟莹,看望慰籍那边的亲人。你们在那边过的好吗?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文明。因幼年丧父,三十多年的上坟记忆,历历在目。也使我感悟颇深。作为人,不仅要对生者负责,也要能对逝者敬畏。祭奠中,体验生死的过程,悲悯生者逝者的感知,对待生者逝者灵魂的表达方式,本身也是完善人格的一个过程。
或许,在逝者的坟莹嚎啕大哭的人,也许是生者面前活的滋润的人。灵魂的对话与情感的寄托,没有年代,不分这边与那边。那份安全那份质朴与纯洁,会触动你钢铁般内心深处隐藏的痛处。在这里,畅快淋漓倾泻你的委屈,剩下的只是无奈与彷徨。如果,真的有天堂,祈求天堂里的亲人能够助助这边受苦受难的人……
抬头眺望,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升起,明年的梨花依然会盛开。祭奠亲人,也祭奠自己过去那些不堪的岁月。坟莹的青草,郁郁葱葱,那份绿色的生命力,常青盎然!
裴美环,1970年生人,国企退休。祖籍原平,现籍太原。大专学历,酷爱文学、艺术。
90年前后,曾在广播站任广播话务工作,投稿上级广播站广播通讯稿50余篇并录用。
离开广播电台岗位后,时常有感而发,写些小文,自我陶醉,自我欣赏,从未投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