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柳沄,男,1958年10月生于辽宁大连,后随父母工作调动迁居沈阳。1974年下乡到盘锦胡家农场,1977年应征入伍,1986年复员,分配到辽宁省作家协会,担任文学刊物《鸭绿江》编辑。1993年参加《诗刊》社举办的第十三届青春诗会。已出版《柳沄诗选》《落日如锚》《阴谋与墙》《瓷器》《墙·与墙无关》等多部诗集。
报载:某县一位局长,趁检查工作之机大吃大喝,酒后不慎掉进厕所淹死,单位竟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吃着、笑着、喝着
你就这样死去了
我的衬衣里
突然少了 一只
肥大的虱子
奇怪的是
浓妆艳抹的花圈远远赶来
修饰一新的悼词远远赶来
有泪与无泪的哭声
远远赶来
掺了假的灵堂肃穆
没有咸味儿的泪水滴落
恶臭即被稀释
哀乐中不约而同的举起葵花般的仰望
仰望中你羽化成天使
在黑纱披绕的镜框里微笑着
听麦克风用颤抖的声音
将你身后那串歪歪扭扭的脚印
说成是一条笔直的大道
将你那沾满粪汁的背影
说成是一面鲜艳的旗帜
一程嚎啕
一程唏嘘
缓缓送你西去
但,天堂的门紧闭着
地狱的门敞开着
围观的山峰
笑眯眯叼着落日的烟斗
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
世界从此干净了许多

冷慰怀点评:印象中的批判文字,大多都措辞激昂语气强烈,作为犀利的“匕首和投枪”,诗歌好像更应该突出这样的个性。其实不然,这首诗揭露鱼肉百姓的官员,却一反常态,以平静的口吻和理性的展示从容道来,全诗似乎没有一个带“棱角”的词眼。但是,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娓娓道来的手法,不仅没有削弱其应有的战斗力,反而超越了正面抨击的效果。
实践证明,千言万语也敌不过一个精彩的比喻!用“肥大的虱子”来形容脑满肠肥的官员,以“歪歪扭扭的脚印”反衬“笔直的大道”,将“沾满粪汁的背影”对照“鲜艳的旗帜”,正是这首讽喻诗的精彩之处,让读者对腐败官员深恶痛绝之时,也深感过瘾和解恨。

作者简介:冷慰怀,40后江西老表,工厂熏陶出来的诗歌信徒,只读过9年书,却偏爱读诗学诗写诗评诗,40年乐此不疲。生性怪僻不喜欢扎堆,怕假怕嗲怕酒,做事较真且刻板,不懂变通,常因有话说不好得罪了很多斯文人。1995年加入中国作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