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一百三十六
作者/康金印 主播/月亮泉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十九)子张5——8章。
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子夏说:“天天学习自己所短缺的新知识,月月温习自己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可以称之为好学了。”点评:本章论“好学”,子夏主张的“日知”与“月无忘”并重,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及“温故而知新”是一致的,都是可取的。熊瞎子掰棒子式的“只剩末一个”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温故”与“知新”的时间安排也是较好的。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多多学习,并志向坚定,重视追根问底,又能就近思考,仁德也就在这些活动中出现了。”
点评:本章论仁。子夏指出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可以得到仁。“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博学、切问、近思”要在它引导下进行;“博学”强调知识面要广,但此广不是无边,而是与志密切的;“切问”一强调态度恳切,使人愿意告诉,二强调所问内容切实,不无边无际;“近思”是思考当前的、自身的、与志向相关的,不漫无边际。为什么"博学”要与“笃志”结合、“切问”要与“近思”结合呢?这是因为:学问广博了,志向易散乱;切问深远了,思易入虚渺。所以“博学”要与“笃志”结合、“切问”要与“近思”结合,以求能开能合、能远能近,力行致仁。子夏的上述见解,是他个人学习经验的总结,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

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译文: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们想造的器物;君子专心学习而获得他们期望的道。”
点评:本章子夏谈学可以致道,他认为学生在校学习知识,正如百工在作坊制造器物,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成功。本章与前一章一样,都谈“学”与品德修养的关系。毛子水在《论语今注今译》中说:“道德源于知识,乃孔门所共识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文化学习对提升人的品质的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译文:子夏说:“小人有了过错必然掩饰。”
点评:本章指出小人喜欢掩饰过错。知错必改,有错变没错;有错还掩饰,一错变两错。毛子水指出:“文过,便没有改过的志虑,这是小人所以终于为小人的原因。”(《论语今注今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