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祭英灵
文/胡杨
每到清明时节,我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思绪,象是有一件未了的心事使我坐卧不安。除对仙逝亲人的追忆外,那埋在心里多年的一个故事又在我眼前浮现……
我的老家是在东北的一个偏僻农村。当时逢年过节购买东西或农副产品交易都得到距家二十多里的双山镇去。在去往双山镇距镇约一公里的公路西侧有座孤坟。每当车辆或行人经过时都会放慢脚步,知情的年长者不止一次的向同行人讲述着这座孤坟主人的故事。
一九四七年解放战争打双山时,我军牺牲的一名营长就埋在这座坟里。他叫邹日贵,江西瑞金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一五"光复后被派往东北民主联军某部主力营任营长。同年的五月十五日凌晨,我民主联军悄悄地包围了双山镇。镇内驻扎着国民党守军八十七师二五九团一个营的兵力。镇四周有高厚的护城墙,东南西北四座土炮楼工事坚固。佛晓前当我军摸到东城门后,就与敌人交上火了,一直打到天亮。经过数小时的激战,守镇的一个营全部被歼,敌营长被击毙,副团长吴祖伯被活捉,双山镇解放了。我军也有伤亡,民主联军营长邹日贵壮烈牺牲了。他将那走过长征,投身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江西打到东北,经历了无数次磨难的身躯永远的留在了这里。自从听过这个故事后,多少年来凡经过此地,当年的故事情节又回响在我的耳边。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带着崇敬忧伤的目光转向那座孤坟。脑海里联想出攻打双山镇时激烈场景和烈士牺牲时那悲壮的场面。
当我再次经过此地时,墓主不在了,剩下空穴旁零乱的棺木和荒芜的蒿草在疾风的吹动下有气无力地发出让人心酸的悲鸣。经打听当地的人后,才知道是市民政局和当地政府在双山镇境内建起了一座烈士陵园。将解放双山镇时牺牲的烈土从乱尸岗上都集中在墓地,当然也有邹日贵营长。陵园内有苍松翠柏环绕,拱门两侧书写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排列有序的水泥结构坟墓,使散落多年的死难战友们又集结归队了。当时我心里有一种了结心事,如释重负的感觉。
千年更迭,时空转换。聆听着新中国岁月的齿轮转动了七十多个春秋。向今人讲述着中国历史的瞬间中发生的一切。也述说着从战马嘶吼的沙场中,无数中华儿女血洒疆场的悲壮场景。我们的先辈们用生命的代价,打下的江山现已迈入繁荣昌盛的伟大复兴时期,我们没有理由辜负他们的遗愿。要百倍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今天,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春雨潇潇梨花飘落,青山埋忠骨英灵永存
秋风瑟瑟霜叶调零,江河荡忠魂名垂史册
在这清明时节,我带着无限忧思的心情写下这篇小文,以了却我多年想做而没做到心愿,告慰英灵寄托哀思。遥祭那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人民英雄,同时我从心底里默默地呼喊着,邹营长您安息吧!
王长顺,笔名:胡杨。吉林省双辽市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双辽市文联作家协会会员。桃李文化传媒签约作家。作品分别获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奖励。也曾获本市“五个一"精品工程奖。2021年在全国抗疫作品大赛中,散文诗《不朽的雕像》获全国大赛一等奖。同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作品大赛中,散文诗巜东方升起的红日》获第八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同年,在庆祝建国七十二周年,散文诗《红旗颂》获全国"三亚杯"文学大赛金奖。著有文集《散谈杂说》诗集《案头歌咏》各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