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 一一努力弥补的缺撼


在我们家,我喜欢说统考,不愿说高考。因为四个大人,夫人和儿子、媳妇都是参加高考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工作,唯有我是53岁参加了全国统考,开始成人研究生学习。
我是1974年元月高中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当时全国高校多年停招,后来才有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一个公社(相当于现在的镇)通常1一2个名额。有了为数不多的“社来社去”大学生,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更多年轻人重新获得了求学机会。而此时我已在戈壁深处的军营服役,自然失去了高考的机会。

上学是人生求学的最好途径之一。村学以明理,乡学以立志,县学开视野,省府则成人才。我国历朝历代大多重视教育,上没上过学,学习的如何,是否获的朝庭和各级政府所批准,金榜题名一时兴,入仕为官好起步。新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特别重视教育,尤其关注新时代自己大学生培养。但种种条件所限,大学生不说是寥若星辰,也属凤毛麟角,一个村可能多年才能考上一两个,人们常称他们为天之骄子。我多么想上个好大学,成为一个大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报孝国家和民族。

我1976年2月入伍时,我们团千把人,只有个把大学生。我在政治处任干事,团政委是中专生算高学历,政治处主任是小学生。尽管实践经验丰富,干工作能手,写材料高手。但后来论文凭,他们都重新上军区文化补习班。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们后来看到了甘肃省的卷子题目,连队文化基础较好的战友在饭堂自己学做,当时的战友李发运、姚朝文和我大致都能把数理化题做完,但机会已失。感谢军队让我有机会读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但都是军队组织考试,缺乏参加国家统考的历练。

尽管我已经到俄罗斯留学归来,已经是军职干部了,但我仍然对能参加国家统考十分期盼。2010年,我获得国家统考机会,参加了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如我入学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所说,我特别看重这次难得的机会,因为我参加过了全国统考。那怕年过半百,终究弥补或少留一点缺撼。经专业等理论统考和面试考核,终得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经三年半牺牲双休日和其他假日加班往返于居住地及出差地与北京学习、考核。亦经过最后国家考试,获得了学历和学位。在参加毕业典礼时,我报告校长,我是当天近万名毕业博士、硕士中第一名。当然,只指年龄。

尽管也经历了考核前夜一宿未眠加班复习,但终归不能与现今参加高考的考生相比。但我仍感谢军队给了我学习与参加考核的机会,让我拥有了这份经历。感谢导师们教授我暂新的知识与创新研究的方式与方法,让我拥有了前进的基础。感谢科学院大学考核并批准授予我学位与学历,让我拥有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想想我们伟大祖国这几十年发展变化,回顾党的领袖们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视,看看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教育改革,想想子侄和孙子辈大学毕业和今年参考的已超过十人。祖国的明天,更值得我们欣喜与期待;考生们的今天努力拼搏的状态值得我们学习,明天继续进取的前程更值得我们加油喝彩。

衷心的祝愿各位考生发挥正常,金榜题名!更祝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发奋学习,贡献青春!


《作者简介》
李建印,陕西澄城县人。1957年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1976年2月入伍,服役41年多。经军队初、中、高级培训及赴国外留学,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历经基层部队带兵训练,后在兰州军区机关工作至退休。少将军衔。长于战备、训练、装备、管理工作,文字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