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三看”的境界(散文)
陈进超/上海
人生的三大境界,可以用“三看”来概括,即“看远”“看淡”和“看透”。这看似非常简单、非常质朴的字眼,却是人生的大智慧、大道理、大修养,很多人一直到寿终正寝之时方才明白,可惜为时已晚。人生的历程往往就是如此,难以逆转,难以挽回、悔之莫及。
首先是要“看远”。为什么要看远呢?这是因为没有远见,必犯错误。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样的道理显而易见。看远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境界。可以这样说,目标牵引着成长,过程充盈了人生,境界提升着形象。一个只是被眼前的美景所迷住双眼的人,是难以见到山外之山的。一个被蝇头小利所困扰的人,是难以目睹天外之天的。他们只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往往在自我欣赏、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中自毁前途。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永远是难成大器的。
其次,一定要“看淡”。这个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世界,具有太多太多的诱惑,产生太多太多的欲望,也存着太多满足不了的欲望而产生的迷茫、痛苦和难受。所以,一个人要能以清醒的心智,无妄的心态,从容的步履,潇洒地度过人生的岁月,他的精神中必定充满了淡泊。“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否则,他们不是活得太忧郁,就是活得太无聊。当然,我们所说的看淡,并不是不求进取,并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毫无追求,而是以一种高雅纯美的灵魂,去善待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我们的心境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这样,淡泊就在其中了。
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看透”。据说清代乾隆皇帝当年巡察江南时,看到江面上千帆竞渡,不禁好奇地询问左右:“江上熙来攘往者为何?”陪伴一旁的大学士纪晓岚随口回答:“无非为名利二字。”可谓一语道破天机,看透人生奥秘。当然,正确地追名求利,并非全盘否定,它有助于开发人智,推动社会前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物极必反,如果超出社会道德规范和法纪约束,不择手段地一味追名逐利,无疑就是自掘坟墓,自毁前程,自取灭亡。许多贪官污吏,欲壑难填,贪得无厌,其可悲的下场岂不都是如此吗?
天空湛碧净似洗,远山苍翠美如黛。世界永远都是那样的明媚,又是那样的幽玄。看透,方能超越自我;看透,才会大可利国,小可全身。让我们牢记“看远、看淡、看透”,塑造人生的高尚境界,做个品质高雅、利国利民的人吧。
诗曰:
坐生定慧可明心,
正位如山凝命深。
静极祥来仁义复,
戒贪养善鬼神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