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学诗札记(1061一1070)
童年学诗札记(1061)求求你,别写得太清晰行不?!诗意往往就潜藏于若有若无的感觉中。妙不可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童年学诗札记(1062)总想写深写活,其本身并没有错。然而,我想提醒诗人们,尤其是那些已拥有了诸多诗写经验的“老诗人”,别忽略了平浅。平浅,不是平庸,更不是肤浅和直白。写出艺术的平浅,是我一生的追求。经验告诉我,平浅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童年学诗札记(1063)据我观察,许多搞艺术的人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三种“病症”,一是好走极端;二是自以为是;三是敏感且多疑。此外,至少还有一种“病”是致命的。最具戏剧效果的是,恰恰正是这些“病兆”支撑起了他们的艺术生命。换言之,要是硬“挖掉”这些根源性问题点,这些艺术工作者或许早就不存在了。

童年学诗札记(1064)诗和评,从实质上看,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先说诗,有的诗轻盈如蝶,有的诗则稳健如鹰,呈现或动或静或实或虚或雅或俗或浓或淡或庄或谐或刚或柔或巧或朴等多元 美学价值及诗艺趣尚。总之,诗最好不要轻易开口去“说”破(事实情况是你根本就不可能说破的)。面对一首好诗,我们最好是虔诚地俯下身子去倾听、去触摸、去感悟、去汲取。谈及评,我想到一个军事术语:点射。 诗评,无论长短都类似于狙击点射。 我最怕的就是某些个不懂装懂,乱点鸳鸯,信口雌黄的所谓诗评家。这拨人 整天混迹诗坛,扯着嗓子使劲嚎,就是找不到调。没有深体验,请别写诗;没有真功夫,你能评出什么呢?!
童年学诗札记(1065)更多的时候,我并不倾心于写作,而是设法让自己成为一名爱憎分明的观察家。
童年学诗札记(1066)沉淫于艺术的人,其价值或意义并不是通常说的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从根本上看,他们其实正是真善美的化身,至少在艺术创作的那一段日子里是的。

童年学诗札记(1067)别以为你真能像逛超市那样很轻松地就进入艺术家纯美的精神世界。你或许只是隔着两堵宮墙静听内音。
童年学诗札记(1068)意识到自己和真正艺术家之间惊人的差距,是你进步的开始。不带你玩,至少有两点原因,其一是,你太差了,差得让人躲着跑开,一辈子不想见;其二是,优秀的人都很忙,他们更喜欢孤独。
童年学诗札记(1069)好诗“好”在具有黑洞般的纵深感以及穿越宗教层面的纯粹的人性张力场以及全新认知。

童年学诗札记(1070)重要的不是形式、风格,甚至不是主题问题,而是像打靶那样,看你如何真正做到弹无虚发。
